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云南省三地低档场所FSWs高危性行为及社会网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23:12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三地低档场所FSWs高危性行为及社会网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档场所 女性性工作者 高危性行为 社会网络


【摘要】:目的 1.探索云南省三地区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该人群的HIV的干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了解研究三地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社会网路基本情况,为以后的的研究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方法。定量研究的调查对象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按调查类型不同分为三个组(K地区代表大城市人口集中,目标人群来源地较多的类型;另外两地代表目标人群来源地多为当地的类型,C地区为HIV高度流行区。P地区为HIV中度流行区)。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情况、客人情况、接受干预服务与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既往性病患病情况等。最后得K地区有效问卷318份,C地区338有效问卷份,P地区有效问卷426份。共计问卷1082份。运用定性研究策略,制定目标人群的年季节图和日时间图并对其进行基本情况调研、小组访谈和深入访谈,采用“无结构非参与性观察”的方法搜集相关数据资料,了解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社会网络特征。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1082份有效问卷,参加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共93人,其中K地区共访谈20人,C地区共访谈44人,P地区共访谈29人。三个地区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在与客人和亲密伴侣间使用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有很大差异。在商业性行为中,最近一个月与嫖客使用安全套频率中,“每次使用”三地区均在80%以上,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0.187,P=0.000).在与亲密伴侣(配偶或男友)发生性行为时,“最近一个月与亲密伴侣使用安全套频率”的调查中发现“从来不用”占60%左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382,P=0.000)。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与不同性伴发生高危性为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在商业性行为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最近一次与嫖客是否使用安全套(是=1,否=0)与年龄(P=0.001)、嫖客年龄段(P=0.000)、接待嫖客单次收费(P=0.018)、是否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传播(P=0.000)、你是否知道只有一个性伴可以减少艾滋病传播(P=0.001)、最近一个月与嫖客使用安全套频率(P=0.000)、最近一年是否出现妇科病症(P=0.000)、是否会按照艾滋病健康教育中说的去做(P=0.00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嫖客年龄、最近一个月与嫖客使用安全套频率是影响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在商业性行为中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因素。在与亲密伴侣发生性行为时,单因素分析显示,最近一次与亲密伴侣是否使用安全套(是=1,否=0)与年龄(P=0.009)、婚姻状况(P=0.039)、第一次性行为是和谁(P=0.008)、你是否到其他地方从事商业性性工作(P=0.000)、最近一年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笫一次性行为是和谁、你是否到其他地方从事商业性性工作是影响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与亲密伴侣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因素。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社会网络一般分为一般人际网络和性网络。一般人际网络主体由亲属、朋友、邻居同行等人群组成且家庭关系是其一般人际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人际网络中发现,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多因经济贫困才进入该行业。由于社会观念,女性性工作者很少暴露自己的职业,且大部分还有其他兼职。性网络主要由女性性工作者、商业性性伴(嫖客)、亲密伴侣(配偶或男友)等人群组成。她们单次性服务收费较低,商业性性伴人数较多。性网络较大,边界不清晰。加之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接待客人多为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其文化较低,健康意识较差。这样很容易导致性网络中HIV、性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结论 需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高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对亲密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增强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与亲密伴侣的艾滋病防范意识,从而减少她们与亲密伴侣间的高危性行为;应根据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不同社会网络特点,运用社会网络知识,有针对性的对该网络中高危人群(包括嫖客、亲密伴侣、鸡头等)进行干预,预防控制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与扩散;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生活状况普遍较差,应争取社会支持力量,反对歧视,减少她们对社会的消极心理。
【关键词】:低档场所 女性性工作者 高危性行为 社会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81.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4
  • 研究目的14-15
  • 对象与方法15-18
  • 结果与分析18-33
  • 讨论33-40
  • 建议40-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45-55
  • 综述55-61
  • 参考文献59-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维权;邓德明;王月云;詹发先;柳东如;;低档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AIDS高危行为现况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7年03期

2 涂晓雯;;上海市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0年10期

3 毕秀琼,张家鹏,吴尊友,董勒弄,李志荣,段松,王昌明,曾毅;云南省某县村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0年05期

4 吕繁,刘中夫,孙新华;中国艾滋病监测现状及近期监测工作要点[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6期

5 杨红梅;社会网络与HIV传播[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年01期

6 闫红静,徐晓琴,管文辉,冯剑影,羊海涛;暗娼行为学及主要STD的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1期

7 王素芹,余卓君,贺琳,卢培能,唐作红,刘小平,刘寿宇,兰羲;不同类别高危场所暗娼STD/AIDS防治需求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5期

8 储全胜,张西江,法仆,姜珍霞,吴伟苹,郝毕,修翠珍,吴绍文;某城市女性性工作者AIDS相关人口学和行为学变化情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01期

9 李秀芳;张北川;刘明华;张宁;孙波;张璞玉;;466例女性性工作者AIDS/STD血清学和行为学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01期

10 方鹏骞;张佳慧;徐娟;;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定义与范畴的界定[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庾泳;长沙市区男同性恋人群生存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琳;云南省某边境县跨境和当地女性性工作者HIV/STDs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陈萍;艾滋病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0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550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