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2 10:23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三类高危人群(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的研究,了解此三类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分析相应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2009年、2010年分别在规定的调查期内针对相应人群采用横断面的形式对符合标准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测。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户籍、民族、文化程度等);血清学信息(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梅毒检测情况);行为学信息(包括性行为、吸毒行为等高危行为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接受检测和行为干预服务的情况等)。 结果: 1.吸毒者调查结果:吸毒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2009年调查对象注射毒品的比例为59.8%,2010年调查对象注射毒品比例为75.5%,两年调查都显示本市户籍的吸毒者注射毒品比例低于非本市户籍吸毒者注射毒品的比例,调查对象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个套的比例:2009年为11.4%,2010年为14.4%;最近年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2009年为29.1%,2010年为21.0%。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57.0%,2010年为76.3%。2009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3.1%,梅毒感染率为4.1%;2009年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为感染HIV的保护因素,注射毒品以及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2010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8.25%,梅毒感染率为1.25%,2010年调查发现本市户籍、汉族、艾滋病知晓率高为HIV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注射毒品为其危险因素。 2.暗娼调查结果:我市暗娟未婚者居多并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居多,暗娟流动性较大,2009年有72.5%的调查对象在天津工作不到一年,2010年有73.5%的调查对象在天津工作不到一年。调查对象最近一个月每次都是用安全套的比例2009年为66.3%,2010年为68.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83.4%,2010年为76.7%。2009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0.1%,梅毒感染率为1.6%;2010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0.12%,梅毒感染率为2.05%。 3.男男性行为者调查结果:2009年与2010年调查发现我是MSM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两年调查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年龄中位数都为22岁,与最近六个月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2009年为51.1%2010年为39.1%,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平均性伴数,2009年为13,2010年为1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85.4%,2010年为74.8%。两年调查都发现经常去浴池、桑拿、足疗、按摩场所的调查对象HIV感染率高于不经常去此类场所的调查对象,感染梅毒的调查对象HIV感染率高于未感染梅毒的调查对象的HIV!感染率。 结论:不同年份不同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均需要提高,不同调查对象感染HIV的危险行为普遍存在,不同调查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HIV感染现象,因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减少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风险,预防艾滋病经过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
【关键词】:艾滋病 梅毒 吸毒者 男男性行为者 暗娼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181.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语/符号说明9-10
- 前言10-12
- 研究现状、成果10-11
- 研究目的、方法11-12
- 1 调查对象与方法12-14
- 1.1 吸毒者调查方法12
- 1.2 暗娟调查方法12-13
- 1.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方法13-14
- 2 结果14-32
- 2.1 吸毒者调查结果14-20
- 2.2 暗娼调查结果20-24
- 2.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结果24-31
- 2.4 三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HIV/梅毒感染情况比较31-32
- 3 讨论32-37
- 3.1 吸毒者调查32-33
- 3.2 暗娼调查33-34
- 3.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34-36
- 3.4 不同人群调查情况36-37
- 4 小结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3-44
- 附录44-54
- 综述54-66
- 综述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健;甘肃省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相关疾病感染、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回归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8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71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