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手风琴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之骨折不愈合的动物实验模型的制备

发布时间:2017-12-05 05:25

  本文关键词:“手风琴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之骨折不愈合的动物实验模型的制备


  更多相关文章: “手风琴技术” 骨不愈合 股骨 缺损长度 动物模型 外固定


【摘要】:目的:“手风琴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新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相对简单、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少数临床病例并取得成功,但仍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本课题拟对该技术涉及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课题研究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客观、可靠的动物实验模型。本实验是“手风琴技术”治疗骨不愈合生物学机制研究课题的第一部分,目的是成功地建立一种客观、可靠的骨折不愈合的动物实验模型,进而为后续的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验动物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应用造成骨缺损的方法建立兔股骨骨折不愈合的动物模型。方法如下:1切取兔股骨标本进行形态观察及相关指标的测量:随机选取5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大白兔处死后,获取10根完整的股骨标本。观察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的形态学特点、股骨骨质的脆性,测量股骨的长度、股骨中段处失状径、横径并记录。所有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获得兔股骨长度及股骨中段的矢状径和横径的平均值,用于指导模型的制备。2预实验:观察实验兔的麻醉效果、手术切口的显露,总结置放外固定架和截骨的方法和技巧。随机选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后腿进行预实验。实验兔麻醉后,消毒手术区域,铺无菌手术单。取兔后腿外侧中部纵形切口,于股二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的肌间隙进行分离并显露股骨干的中段,标记截骨线及截骨长度,一侧股骨的截骨长度为10mm,另一侧为15mm。在截骨长度标记线的远近端的股骨干上用直径1.5mm的螺纹针各2枚间隔5mm平行钻入股骨。将4枚螺纹针与配套的外固定架连接固定。用线锯按照截骨长度标记线截除一段股骨,一侧截骨长度为10mm,另一侧为15mm。手术部位止血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切口。3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骨折不愈合的动物模型的制备:随机选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预实验的手术方法行大白兔股骨的截骨、截骨端的处理和外固定架的固定。实验组的截骨长度为15mm,剥离断端骨膜并用骨蜡封闭截骨断端;对照组截骨长度为10mm,保留断端骨膜,不用骨蜡封闭截骨断端。手术后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白兔、定期切口换药以及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8周、12周拍术肢股骨X线片,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并于骨折端取标本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1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的解剖学研究数据结果:本实验选用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的平均长度为93.89mm;股骨中段横径的平均长度为7.48mm;股骨中段矢状径平均长度为5.89mm。股骨中段的截面形状呈扁的椭圆形,因此选用直径为1.5mm的螺纹针钻入股骨干正中部位的方法在理论上不会造成骨质劈裂。股骨在截骨15mm后仍有足够的长度放置外固定架。2预实验的手术体验:手术切口应位于实验兔的大腿前外侧;股骨的显露容易、出血较少;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的骨质较脆,置放螺纹针的入针点应位于骨干较宽部的中点,且钻孔时操作应轻柔,否则易引起骨干的断裂。3动物模型的制备结果:术后12周的X线片显示:对照组有4例股骨缺损处出现大量骨痂,髓腔出现再通现象,实现骨性愈合;有1例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生成。实验组5例均为股骨缺损区无连续性骨痂生长,断端硬化,髓腔封闭。术后12周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对照组绝大部分为骨组织发育较为成熟,形态以及大小均匀一致。实验组均为缺损区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缺损处缺乏骨组织生成。结论:截骨长度为15mm、剥离断端骨膜、骨蜡封闭截骨断端、外固定架固定维持截骨长度的方法可以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骨折不愈合的动物模型。该方法可靠、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强,为后续“手风琴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增海,高春正,陈鹏,王俊,李建民,王永惕;利用带蒂髌骨移植修复重建股骨髁[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3年06期

2 陈红岩;;经皮穿针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8年09期

3 郑爱玲;路永勤;;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0年06期

4 俞建玉;顾明珠;吴山虹;张芹玉;;股骨髁上截骨的术后复康[J];小儿麻痹研究;1990年01期

5 赵金来;冯守诚;郭万宝;何永祥;刘鸣;郭勇;;股骨髁上截骨的术后康复(附106例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1993年01期

6 阚荣华,潘晓明;“V”形股骨髁上截骨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李任贤;股骨髁上截骨矫正儿麻后遗扶膝行走18例报告[J];中医正骨;1996年02期

8 钟慧玲;李汶忆;叶雪芬;;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02期

9 张明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J];实用全科医学;2006年05期

10 万水根;;青少年股骨髁单髁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华;李桓毅;刘方刚;李新忠;黄超;徐步靖;;多模式镇痛在成人股骨髁上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2 王辉;毕大卫;马海涛;陈亿民;翟晓军;刘道君;杨育生;翟利锋;刘俊生;朱元;;股骨髁异型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梅德宏;;股骨髁上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发股骨骨折一例[A];全国骨科并发症防治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鑫;岳勇;;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三维CT评价[A];第十二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第四届东北三省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闫德强;谢志军;常西海;张汉瑜;赵成茂;张庆;孙立民;张平;;鞍式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6 尚剑;孟宪宇;朱忠起;;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髁间粉碎骨折[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佐明;刘昆鹏;魏亚恒;;股骨取内固定物术后感染治疗分析[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8 ;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日程安排[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岩;周飞虎;周勇刚;崔建;;国人正常膝关节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及相关研究[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宝辉;国人膝关节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的变异性和膝关节解剖特点与屈膝范围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威;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股骨后髁偏心距对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影响的初步基础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艳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的临床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3 贾鹏;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过程的生物力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凤鸣;“手风琴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之骨折不愈合的动物实验模型的制备[D];承德医学院;2015年

5 东彬;正常成人股骨后髁偏置率的大小及其意义[D];河北大学;2014年

6 宋恩鸿;股骨隧道角度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影响的实验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4年

7 高亚磊;钛合金接骨板固定股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实验验证[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8 尚小可;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术式治疗的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9 陶坤;国人胫骨平台内翻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智慧;后交叉韧带重建中屈膝角度与股骨侧隧道口几何形状间关系的解剖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3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253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