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二铵干预兔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草酸二铵干预兔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颅内动脉瘤 炎症反应 血流动力学 甘草酸二铵 血管壁破坏性重构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颅内血管管壁的异常膨出,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0.2%~10%[1]。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60%,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的一种疾病。从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角度探寻预防及治疗颅内动脉瘤新方法新思路是目前颅内动脉瘤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对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仍处于实验研究初级阶段。目前颅内动脉瘤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键起始因素,血管壁局部的炎症反应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认为,多种炎症通路参与到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中NF-κB相关的炎症通路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兔基底动脉动脉瘤形成模型,并经耳缘静脉注射甘草酸二铵,观察其对基底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基底动脉管壁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预防颅内动脉的形成提供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方法:将实验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干预组(B组),药物干预组(C组)和生理盐水组(D组)。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仅作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处理后即缝合伤口,其余各组均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兔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模型,在造模后的第1~7天,非干预组不做处理,药物干预组每天给予甘草酸二铵(20mg/kg)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注入等剂量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各组动物造模前和造模7天后分别对各组动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MRA血管造影检查,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然后后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取出脑干部分固定脱水后制备石蜡切片,利用EVG染色法测量兔基底动脉管壁内弹力膜缺失长度,利用Masson染色法测量兔基底动脉管壁中膜缺失长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F-κB、MMP-9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α-SMA表达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基底动脉尖TNF-α和MCP-1表达情况。结果:1基底动脉尖壁面切应力变化:造模前基底动脉尖部壁面切应力为(32.29±12,27)Pa、造模后,基底动脉尖部壁面切应力大幅增加,为(104.80±28.15)Pa。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壁面切应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样破坏性重塑出现。基底动脉尖内弹力层损伤,B组为(171.0±50.09)μm,C组为(121.4±28.57)μm,D组为(186.1±58.21)μm。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管壁中膜损伤:B组为(144.3±51.64)μm,C组为(91.66±25.65)μm,D组为(162.0±60.75)μm。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基底动脉NF-κB、MMP-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F-κB阳性表达百分比(%)为:A组:(10.47±1.92),B组为(20.20±3.16),C组为(14.66±3.65),D组为(21.71±6.52)。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MMP-9阳性表达百分比(%)为:A组:(18.20±3.29),B组为(29.42±6.56),C组为(22.62±4.19),D组为(31.95±7.26)。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4基底动脉α-SMA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各组阳性表达百分比(%)为:A组:(80.03±3.44),B组为(60.42±12.00),C组为(70.67±4.97),D组为(57.25±9.07)。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5 TNF-α、MCP-1表达情况:TNF-α表达情况:A组:(23.34±4.85)ng/L,B组为(56.84±9.78)ng/L,C组为(44.36±5.25)ng/L,D组为(58.53±9.46)ng/L。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CP-1表达情况:A组:(63.60±7.95)ng/L,B组为(99.36±11.58)ng/L,C组为(80.68±5.69)ng/L,D组为(93.98±10.51)ng/L。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兔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高,并在基底动脉分叉部出现高壁面切应力区域,引起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样破坏性重构的出现,表现为内弹力层的损伤、动脉中膜层变薄以及管壁部分向外膨出。2 NF-κB相关炎症通路参与兔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形成的早期病理过程,NF-κB、MCP-1、TNF-α、MMP-9表达上调,而α-SMA表达下调。内弹力层损伤和中膜层变薄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的重要表现。3甘草酸二铵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或激活从而抑制其下游的MCP-1、MMP-9以及相关的TNF-α表达,并抑制α-SMA表达下调,维持收缩表型平滑肌细胞的数量,减轻内弹力层和中膜层的损伤,干预兔基底动脉瘤的形成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晓燕,高世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12期
2 于晓燕,高世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报告[J];医师进修杂志;2002年03期
3 李珍辉,张樨,白萍;钠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44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4 王力英,朵振顺;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特点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关系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姜树军;戚晓昆;刘建国;段枫;;12例基底动脉极度过长弯曲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6 于娓娓;;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2期
7 张哲林;赵世刚;;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刘涓涓;李才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治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年10期
9 粟秀初;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4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年01期
10 钟乃川;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崇欣;谭显西;钟鸣;郑伟明;诸葛启钏;吴进森;张宇;叶盛;刘涛;;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诊治(附3例报告)[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姜树军;戚晓昆;刘建国;段枫;;12例基底动脉极度过长度弯曲临床特点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黄如训;粟秀初;郭玉璞;;椎-基底动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浅见[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姜树军;杨文;汪丽芳;;椎动脉在基底动脉偏离弯曲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范炳华;李伟;林咸明;谢远军;吴国英;王鹏;徐泉珍;谷海洋;;“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研究[A];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睿;丁美萍;;无症状性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郭瑞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宁;高利;;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引起脑卒中的临床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佟志勇;梁传声;王运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丽;李运刚;郭秀凤;夏英凯;;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特征[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江春;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N];医药经济报;2008年
2 湖南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博士 梅凌云;心平气和防失聪[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3 郑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楚海波;确诊眩晕别让误区整晕了[N];健康报;2010年
4 徐济民;老年人眩晕细寻因[N];家庭医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伟;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对后循环梗死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张道培;基底动脉弯曲与血管性眩晕或后循环梗死的关联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李晖;椎—基底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灌注多参数MR成像[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麻育源;锁孔手术入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张旭婷;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3年
6 吕平;Na~+,K~+-ATP酶在缺氧性脑血管收缩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海峰;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在颅内动脉瘤生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廉昌;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特点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宋晓茵;突发性耳聋患者椎-基底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笛;椎基底动脉纡曲延长症对后循环脑血流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5年
4 韩红霞;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梗死部位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勇;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解剖学基础及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孟庆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杨璐;MRA基底动脉不显影的后循环梗死:89例临床研究报道[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8 董杉杉;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与影像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9 蒋燕;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10 杨煦;急性脑干梗死合并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证候要素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9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32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