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混合反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本文选题:反流性食管炎 切入点:混合反流 出处:《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多方面评价探索建立一种反流性食管炎(RE)混合反流的病证结合的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造模,病证结合模型组采用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叠加夹尾刺激法的方法,术后通过行为学观察及测量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抓力等综合评价,并对死亡大鼠随即进行尸体解剖;存活动物分别于术后7、14、21d处死进行食管病理组织观察,判断该模型是否成功,并确定模型建立周期。结果:假手术组中麻醉意外死亡3只。术后非预期死亡12只(33.33%),其中模型组死亡6只(16.67%),病证结合模型组死亡6只(16.67%)。尸解分析死亡原因感染、窒息、出血、吻合口瘘和穿孔等。各组存活大鼠均可见不同程度病变形成,且术后生活质量良好。术后第3周,模型组及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抓力等方面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P0.05),食管HE染色切片显示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基底层增厚,食管炎性反应形成。结论: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叠加夹尾刺激法所形成的大鼠RE肝胃不和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质量及病变形成率高,术后动物并发症及死亡率相对较小。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combined disease and syndromes of reflux esophagitis and reflux. Method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ion group, model group and disease syndrome combined model group. There were 12 rats in each group. The model group was made by esophagoduodenal side anastomosis, the disease combined with syndrome model group was treated by esophagoduodenal side anastomosis plus tail clamping stimulation, and the body mass and food intake were measured by behavioral observa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dead rats were then dissected, and the surviving animals were killed at 714 ~ 21 days after operation to observe the esophageal histopathology, and to judge whether the model was successful or not. Results: i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3 patients died of anaesthesia accident, 12 of them died unexpectedly after operation. Among them, 6 died in the model group (16. 67g), 6 died in the model group (16. 67m), 6 died in the model group (16. 67m). The causes of death, infection, asphyxia and hemorrhage were analyzed by autopsy. Anastomotic fistula and perforation were observed in all group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good after operation. At the 3rd week after operation, the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were fed, drinking water, and body weight. The grabbing powe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The HE staining section of the esophagus showe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thickening of the basal layer of the mucosa. Conclusion: the animal model of RE hepatogastric disharmony caused by esophagoduodenal side anastomosis combined with tail stimulation is of high quality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Postoperative animal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were relatively small.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所;
【基金】:北京市科委十病十药项目(No.Z141100002214012)~~
【分类号】:R-332;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韩建伟;60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观察[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年05期
2 陈玲,黎明,宋志武;中西医结合治反流性食管炎30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案[J];浙江医学;2000年12期
4 宋海波,李栓德,杨来启,宋凯;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5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05期
5 许伟华,姚桂芹,刘斌,林森,车晓文,安文,王拥军,栗华,荆梦杰,朱菊人;反流性食管炎60例治疗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王伟力,王晓青;反流性食管炎25例误诊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03期
7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8 刘宝珍,金世禄,季社青;反流性食管炎38例误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侯春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J];哈尔滨医药;2001年04期
10 李泽民,陈正言;老年反流性食管炎78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宁;刘玉兰;;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特点[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2 任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8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韦红;王裕宣;陈轶;张东艳;陈益耀;;反流性食管炎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4 王晓凤;;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2例[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5 任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26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贺俊萍;;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的中西医治疗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米庆海;;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春凤;;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丽华;;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巩曼华;;反流性食管炎1例误诊分析[A];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仇明 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三科医生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内镜腹腔镜学组副组长 张伟 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三科医生;反流性食管炎药物久治不愈该怎么办?[N];文汇报;2013年
2 张昌k(;反流性食管炎瞄上年轻人[N];健康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蕴;反流性食管炎探因[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4 罗达仁;反流性食管炎防治有6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伏新顺;反流性食管炎的自我康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6 北京朝阳医院西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张继舜;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之策[N];保健时报;2012年
7 陈敬 龚晓明;治反流性食管炎效优价廉[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赵晴晴;反流性食管炎咋治?[N];健康时报;2004年
9 贾九玉;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自我保健[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磊;远离反流性食管炎[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洪蓓;王焕禄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红藤棱莪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厂;和降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赵威;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反流性食管炎维持治疗疗效研究及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叶佳文;加减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师宁;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李飞跃;反流性食管炎粘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及桥粒连接蛋白表达方式的改变及与IL-6表达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7 张林;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奥美拉唑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苗;运脾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2 王冕;治脊疗法配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连学雷;奥瑞凝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评价及对NOS、VIP表达影响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4 刘畅;通过聚类分析法探究符思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用药规律及经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赵雪香;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素特点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王萌;从反流性食管炎辨证论治文献探讨其证候类型与方药运用特点[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7 王曼;GerdQ评分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8 曹翠纳;寒热平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张奕昕;365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镜下临床特征[D];山东大学;2016年
10 陈雪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85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58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