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瑞芬太尼后处理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及其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0 07:05

  本文选题:瑞芬太尼后处理 切入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出处:《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临床上很多手术或麻醉技术如严重颅脑外伤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颈动脉血管移植术、控制性降压技术等都会发生短暂的全脑缺血现象,全脑缺血导致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或血流缺失,虽经过积极治疗或手术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但缺血后的脑在血流恢复时会加重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一部分病人因此会遗留长期或严重的并发症,如认知功能障碍,这势必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而减轻脑缺血造成的损伤,保护脑的功能,特别是认知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是当前国内外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早期研究发现短暂的缺血预处理可增强组织和细胞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的耐受力,从而对组织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但在实践工作中实施时有对心、脑等重要脏器产生损害的潜在风险,因而临床上并未普及。近年来某些麻醉药预处理模拟缺血预处理,发现麻醉药预处理也具有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器官和细胞的保护效应。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在组织细胞缺血后再灌注期间给予麻醉药干预即麻醉药后处理,同样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组织细胞的损伤,证实了麻醉药后处理也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后处理与预处理区别在于“处理”时机的差异:预处理发生在缺血前,旨在使脏器适应和耐受随后的缺血;后处理则针对的是已缺血脏器,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再灌注损伤。由于后处理与临床上救治患者时序一致,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瑞芬太尼是唯一通过非特异性血浆酯酶代谢的阿片类药物,其体内分布容积小,再分布快,半衰期短。瑞芬太尼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已较为明确,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于心、脑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具有普遍性的保护作用,但瑞芬太尼后处理是否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以及其诱导脑保护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瑞芬太尼预处理通过激活tnf-α/tnfr1,jnk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因而,我们推测瑞芬太尼后处理也能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为证实这一推测,本研究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瑞芬太尼后处理(remifentanilpostconditioning,r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我们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从而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是否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以及它们的量效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瑞芬太尼后处理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介导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实验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组)、瑞芬太尼低剂量后处理组(rp1组,)、瑞芬太尼中剂量后处理组(rp2组)、瑞芬太尼高剂量后处理组(rp3组),每组8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注即刻经尾静脉给予0.2、0.6和1.8μg/kg.min速率泵注瑞芬太尼5min,全脑缺血再灌注后3-7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变;待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通过he染色评价大鼠海马ca1区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形态学改变,观察其中存活锥体神经元密度;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at)含量的变化,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后处理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死亡的效应,从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组织学的检测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发挥效应可能的原因。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第二部分实验我们研究瑞芬太尼后处理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发挥该效应的机制。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model组)、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组)、瑞芬太尼后处理+ly294002组(ly+r组)、ly294002组(ly组),每组12只。在全脑缺血前10分钟脑室内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3-7天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待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完成后,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rt-pcr法观察海马ca1区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观察瑞芬太尼后处理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来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果本实验发现:①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受损(p0.05),海马ca1区锥体神经细胞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高、中剂量瑞芬太尼后处理(rp)明显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细胞的坏死数目(p0.05),明显增加大鼠海马ca1区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at)的表达(p0.05),同时我们发现高、中剂量瑞芬太尼后处理明显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减退(p0.05),但两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chat含量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然而低剂量瑞芬太尼后处理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chat含量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与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无差异(p0.05)。②第二部分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受损(p0.05),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bcl-2/bax和bcl-2mrna/baxmrna比例明显下降(p0.05)。瑞芬太尼后处理明显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p0.05),显著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目(p0.05),上调抗凋亡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而抑制了促凋亡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然而预先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能够完全抑制瑞芬太尼后处理的这种保护效应,证实pi3k/akt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介导了瑞芬太尼后处理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结论①瑞芬太尼后处理明显减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和胆碱能神经元坏死,从而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②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神经元凋亡在瑞芬太尼后处理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发挥重要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发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机制[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9年05期

2 马岳峰,张茂,江观玉,徐善祥,干建新,陶祥洛,洪岸,李校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年05期

3 全守波,王清秀,杨光,傅南安,刘菊英;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家兔循环和呼吸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2年02期

4 周代星,占成业,邓普珍;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3年05期

5 杨光田,陈齐国;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脑内离子稳态平衡的影响(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3期

6 宋晓丽;李卫平;金钊;于洋;周琴;韩国柱;;茶多酚抗全脑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0年17期

7 蔡英敏,薛荣亮,李伟,宋金鑫;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氧自由基和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4期

8 陈光辉,母敬郁,吴江,饶明俐,杨翰仪,冀致敏;大鼠可逆性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几个脑区磷脂含量及组分的变化[J];金陵医院学报;1996年04期

9 刘德红,陈燕启,杨光田;左旋四氢巴马汀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陈显兵;邓明会;;亚硒酸钠缓解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莉;齐刚;汪超;陈小义;李积胜;;绞股蓝总皂甙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的保护作用[A];第九届中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余丽娟;杨俊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金属离子含量变化[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周瑞;李军;曹红;连庆泉;;重症监测治疗与研究姜黄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咏;庄瑞春;杨俊卿;周岐新;;罗格列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韩继媛;田兆兴;;复方麝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华森杯”灾害医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6 李峥;董志;;金属硫蛋白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继媛;田兆兴;;复方麝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赵红岗;李文斌;李东亮;李清君;刘慧卿;冯荣芳;艾杰;;肢体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凋亡[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邹毅清;毛燕飞;蔡志扬;李金宝;邓小明;;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10 庄瑞春;李咏;杨俊卿;周岐新;;Gw0742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宪文;瑞芬太尼后处理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及其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2 李云;高压氧、2ME2和Cystamine对全脑缺血模型中凋亡相关因子的多重作用及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红岗;肢体缺血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峥;金属硫蛋白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余丽娟;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金属离子变化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莉华;SPCA1在全脑缺血再灌注SD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钙超载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李会媛;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脑区bFGF的动态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5 宋晓丽;茶多酚对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肺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6 张艳丽;非诺贝特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罗维楠;COX-2表达与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关系的初步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石斌;5-LO表达与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关系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孙丽;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致tTG、caspase-3因子的表达变化及与Cystamine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范沁林;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HAX-1蛋白与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8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638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a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