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表面麻醉与皮下浸润麻醉对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疗效影响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3-24 00:08

  本文选题:皮下浸润麻醉 切入点:表面麻醉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转变,全球美容需求逐年呈递增态势发展,各种美容技术也相应诞生。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Plasma skin regenerationtechnology,PSR)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能量产生热效应,用于皮肤表面重塑的新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皱纹、肤色异常、光老化、皮肤松弛、瘢痕及其他皮肤病变。 PSR治疗不依赖色素基团,也不导致组织汽化,其作用于皮肤后,可形成两个不同的效应带。第一带称为热损伤带,PSR作用后细胞失去活性,根据能量大小不同其深度不同,可从表皮延伸到真皮乳头层。第二带为热改变带,在热损伤带的下方,PSR作用后此效应带中的细胞仍存活,但发生变性。胶原纤维的热变性造成即刻的组织收缩,弹力纤维的热破坏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促进创伤愈合的级联,导致胶原的新生和日光性弹性组织变性的减轻。 尽管PSR的治疗效果已很显著,但在应用过程中却会给患者带来较强的疼痛感,因此PSR的应用一直都与麻醉息息相关。近几年来,PSR的临床应用及研究中使用的麻醉方法主要为表面麻醉,但此种方法有不可避免的缺点。等待时间长:患者需等待1-2小时的时间以达到最好的局麻效果。表皮水化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表面麻醉会造成表皮水化,这种作用会吸收大量能量,,减少热损伤深度,影响PSR技术的治疗效果。麻醉效果不理想:在Potter的实验研究中,依据患者参数线性模拟评分(疼痛值为1-10,即无痛至难以忍受的疼痛)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疼痛平均分数为4。这说明有些患者的表面麻醉效果并不理想。偶尔伴有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接触性皮炎。 综上所述,PSR技术单纯应用表面麻醉方法并不完美,因此提出将皮下浸润麻醉方法应用于PSR治疗中。故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PSR治疗后的皮肤坏死组织厚度以及新生胶原纤维厚度,比较表面麻醉与皮下浸润麻醉方法对于PSR技术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皮下浸润麻醉方法的优劣,为PSR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满意的麻醉方法,增加临床选择性。 方法:随机抽取14只SD大鼠进行自身对照实验,给予所有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剂量为0.3ml/100g,待大鼠充分麻醉后将其固定于木板上,使用电动剃毛器进行背部脱毛,将脱毛部位随机划分为A、B、C3组,各组区域内用红色记号笔标出将要治疗的部位,用“○”表示,每个治疗部位直径均为1cm。A组治疗部位封包外敷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小时后进行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麻醉乳膏厚度约为1-2mm,治疗前将表面麻醉剂用干燥棉签擦拭干净并等待2分钟。B组治疗部位均给予皮下浸润麻醉后进行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麻醉剂为2%利多卡因注射液,各部位注射剂量为0.2ml,注射结束后治疗部位呈均匀隆起。C组为对照组,其治疗部位不给于任何麻醉直接进行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各组PSR治疗量均为120w,频率为1.0s,定点单程治疗。其中7只大鼠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d取得直径2mm的全层皮肤组织共14组,余7只大鼠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d取得直径2mm的全层皮肤组织共14组。治疗后4d组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坏死组织厚度;治疗后30d组织用Van Gieson染色,观察新生胶原纤维厚度;治疗前皮肤组织分别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Van Gieson染色,用于观察对比。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者用Student-Newman-Keuls test进行组间多重比较,以P<0.05作为判断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结果:PSR治疗后4天,测得的坏死组织厚度值中A组数值为143.29±40.90μm;B组数值为311.56±40.79μm;C组数值为220.58±34.76μm,三组坏死组织厚度值相比,表面麻醉组的坏死组织厚度显著降低(P<0.01),皮下浸润麻醉组的坏死组织厚度显著升高(P<0.01)。PSR治疗后30天三组皮肤组织的新生胶原纤维厚度A组数值为135.38±29.88μm;B组数值为540.53±51.84μm;C组数值为368.61±55.75μm。三组新生胶原纤维厚度值相比,表面麻醉组的新生胶原纤维厚度值显著降低(P<0.01),皮下浸润麻醉组的新生胶原纤维厚度值显著升高(P<0.01)。以上结果表明,表面麻醉皮下浸润麻醉组的坏死组织厚度以及新生胶原纤维厚度均高于表面麻醉组和对照组,且表面麻醉组最低。 结论:皮下浸润麻醉增加了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的治疗能量,而表面麻醉降低了其治疗能量,两者相比,应用于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皮下浸润麻醉优于表面麻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宁;富秋涛;赵小忠;张婉霞;刘延囡;曲丽娜;张晓清;;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成熟瘢痕50例临床观察[J];激光生物学报;2012年05期

2 唐建兵;柳大烈;李勤;;等离子皮肤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655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655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0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