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本文选题:超声引导 + 臂丛神经阻滞 ; 参考:《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年02期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行肌间沟径路,B组经锁骨上径路。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镇痛时间、臂丛神经主要分支麻醉阻滞完善情况、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术后镇痛时间、20 min阻滞完善率、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均是安全有效的上肢麻醉阻滞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 between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and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undergoing upper limb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30) and group B (n = 30).The brachial plexus block group A was treated by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and group B by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The operation time, analgesic time, anesthesia block of the main branch of brachial plexus, the use of auxiliary analgesics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naesthesia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esthesia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time and 20 min block improvemen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of auxiliary analgesics and anaesthesia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via intermuscular sulcus approach and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upper limb anesthesia.
【作者单位】: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分类号】:R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永涛,高峰;臂丛神经阻滞时注药压力对麻醉效果的影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2 华薇;廖志容;;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7年05期
3 赵宗菊,,王铁军,钱世荣;关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年05期
4 张生锁,刘国凯,潘贤必;臂丛神经阻滞及其在疼痛治疗的应用[J];疼痛学杂志;1998年04期
5 杨磊,李红宝,王书强;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法的临床应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杨宏华,王彦邦,李相宝,王春华;臂丛神经阻滞加芬太尼上肢术后镇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7 朱蔚琳,靳小建;臂丛神经阻滞加派替啶用于术后镇痛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6期
8 彭勤华;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处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2001年01期
9 蔡靓羽;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刘铁民,姜泳;改良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沅;弥娜;毛学文;张国庆;;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旭仲;;臂丛神经超声解剖和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3 马光兵;;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游离足趾再造拇手指术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4 刘刚;任金婵;孙宝梓;于刚;王晓芳;曹开梅;吴延宁;;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A];山东省第十六次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刘晓晴;;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乐乐;鲍红光;史宏伟;张媛;;音乐疗法对于减轻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痛的前瞻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7 李佩盈;车薛华;顾华华;梁伟民;;影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因素分析[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8 那辉;姜晓红;张继彤;李焕秋;雷晓龙;;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蒋学斌;徐旭仲;;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旭仲;;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衣晓峰;治疗肩周炎:臂丛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美;不同剂量的常用糖皮质激素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郑玫玫;后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石磊;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4年
4 支燕;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余倩;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儿童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6 刘素平;不同阿片类药物配伍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蒋卫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8 石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5年
9 赵加;布比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邢宏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4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73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