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伤科接骨片治疗大鼠骨折模型的影像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8-07-17 04:49
【摘要】:目的借助于X-射线、CT扫描成像、MRI等医学成像技术评价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麻醉后手术分离右前肢桡骨,于中段形成横断的完全骨折,随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治疗组,另设伪手术组进行平行对照。治疗组按0.33g/kg的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和伪手术组等量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以X射线、CT和MRI图像观察和记录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最后麻醉处死动物,经解剖取骨折部位进行抗折力测定和HE染色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X射线、CT和MRI检查结果清楚地表明,给药治疗后骨折部位可见有明显的致密性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不清或消失,多数可见大量的钙盐沉积,趋于愈合,与骨折部位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借助于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药物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治疗作用,尤以CT四维成像技术更加直观、清晰,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应用。愈合后的前肢桡骨的抗折力也明显地增强。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fracture model of rats by X ray scanning CT scanning MRI and other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s. Methods the radial bone of right forelimb was separated from the right forelimb after anesthesia, and the transverse fracture was form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rat. Then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model group,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pseudo-operation group for parallel control.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0.33g/kg, and the model group and pseudo-oper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same amount of normal saline for 4 weeks. The healing of fracture site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by X-ray CT and MRI images. Finally, anesthetized animals were killed and the fracture site was dissec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lexural strength and the histopathology of HE staining. Results the results of X-ray CT and MRI clearly showed that there was obvious dense callus formation in the fracture site, the fracture line was blurred or disappeared, and a large amount of calcium deposits were observed, which tended to heal. The results of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fracture site. Conclusion with the aid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rugs on rat fracture model can be evaluated more objectively, especially the four-dimensional CT imaging technique is more intuitive and clear,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forelimb radius after healing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基金】:江苏省科技公益专项基金资助(编号:BM2007506)
【分类号】:S858.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羿;;补肾活血法对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X线影像学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钱伟宏;补肾活血法对骨折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对BMSCs增殖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徐志明;补肾活血法对骨折愈合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飞;赵汉嵩;罗继龙;于鸿祥;王明河;;长期铝暴露对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2年03期

2 王玉琳;蕨在大鼠的实验中毒和致癌[J];兽医科技杂志;1984年12期

3 王晓娟;常义宾;王玲;耿家宝;卜秋宁;付红伟;朱永红;;猪HEV实验感染SD大鼠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01期

4 于建伟;刘志河;王桐;李爽;鞠东;周斌;;花粉水提物对雌性Wistar大鼠注射外源性雌二醇引发脂肪肝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蜂业;2011年Z4期

5 黄家琛,陆彝芬,刘国贞,郑国珊,梅承恩,李增禧,盛少禹,叶子枫;微量元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J];动物学报;1986年01期

6 薛伟光,秦礼让,雷健保;大鼠慢性硒中毒的免疫机能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7 唐顺发;张如宽;;大鼠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一例[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0年02期

8 陈丙波;;大鼠蛋白质营养需要研究[J];北京实验动物科学;1993年02期

9 钱维娜;张艳红;;杜仲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10 韦金河;虞利俊;唐玉邦;裴勤;王恒义;;螺旋藻(胶囊)对SD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柏年;高梅;时丽丽;张恒艾;杜冠华;;匹诺塞林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2 朱萱萱;王广基;刘建平;王淑云;徐轩;;口腔膜治疗实验性大鼠口腔膜溃疡的研究[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戴文鑫;吴智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邝素娟;邓春玉;张光燕;饶芳;单志新;林秋雄;杨敏;余细勇;钱卫民;吴书林;;大蒜素对大鼠微血管张力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劲;柳启沛;黄宗枝;;几种不同钙化合物对大鼠铝、铅代谢的影响(摘录)[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八期):营养因素与骨髓健康[C];2009年

6 胡翔;王静;;雌性大鼠去势造模中设立假手术对照的必要性探讨[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齐伟;曾薇;庞琦;郭艳红;牟娇;冯兵;刘理;叶自林;袁发焕;;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梁锐;王军波;;核苷酸喂养大鼠的安全性评价[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林小琪;;SD大鼠灌胃百可利30天反复给药毒性试验[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曦;牛欣;罗致诚;;增龄与雄性大鼠氮氧化物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卫东;大鼠研究显示孕期压力或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4年

2 奇 云;解读大鼠基因有助人类攻克疑难病症[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用大鼠还是用小鼠?[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张天行;克隆大鼠意义重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 蓝建中;日本研究:骨髓移植使大鼠血管“返老还童”[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姜澎;聪明大鼠 解密大脑记忆功能[N];文汇报;2009年

7 万姗姗 记者 王春;转基因“聪明大鼠”学得快记得牢[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通讯员 孙国根;大鼠基因功能图谱被成功绘制[N];光明日报;2014年

9 记者 白毅 通讯员 孙国根;大鼠基因功能图谱绘制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4年

10 记者 孙国根;将大鼠基因的功能“对号入座”[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德明;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心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杨少兵;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镇痛疫苗应用于大鼠的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盖建芳;低出生体重对大鼠肾脏和血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史敏;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安平;柴夏煎对甲亢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周宜;从大鼠性周期的分子变化探讨柴胡止血液的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张庆红;白细胞介素2和雌激素受体在大鼠垂体前叶的相互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8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常薪霞;盐酸小檗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顼红雨;早期应激对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铅、镉、铬、汞对大鼠听力的损伤及铜、锰、锌、硒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莹;慢性肾衰竭大鼠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与心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邓旭辉;养精种子汤对缺氧雄性大鼠生殖机能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夏长青;活血降脂灵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海燕;运动对SD大鼠与GK大鼠骨骼肌中COUP-TF Ⅰ与COUP-TFⅡ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吉星;知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及对T2DM大鼠干预代谢组学初探[D];广东药学院;2010年

7 曾志;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汪春彦;金荞麦对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媛媛;胡芦巴总皂苷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徐莉;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29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129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