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家族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腰段脊髓前角细胞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特征

发布时间:2018-10-21 17:17
【摘要】: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神经系统变性病,选择性损伤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脑干运动神经核神经元、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萎缩,最终因呼吸肌麻痹死亡。有许多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例如暴露于重金属、电或机械损伤、剧烈的体育活动都会影响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发病。但是还有两个广为接受的危险因素:年龄和性别。研究表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9岁以前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98:1,55岁以后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63:1;且男性发病早于女性[1];家族性ALS动物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发病时间雄性早于雌性,生存时间雌性大于雄性[2],说明性别可能是其ALS发病的危险因素,性激素可能对ALS发病过程中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发挥作用。 另有研究发现ALS患者男性以肢体发病为主,女性以球部发病为主[1]。肯尼迪病是一种X-连锁的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运动神经元病,主要影响高位颈髓及延髓的下运动神经元,以上肢发病常见[3]。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成年(12周左右)发病,后肢运动功能障碍并逐渐进展至终末期(17-20周)[4]。目前有关雄激素受体(AR)在ALS小鼠脊髓表达情况的报道少见。 本实验应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家族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病程腰段脊髓前角细胞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计数家族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病程腰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及观察运动神经元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ALS的发病过程中雄激素受体的作用,为ALS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 1模型建立及分组 B6SJL-BTg(SOD1G93A)1Gur/J半合子雄鼠与B6SJLF1/J+/+雌鼠1:1杂交,在恒温、恒湿、12h光照/黑暗交替循环、无特殊病原菌的(Specificpathogen free, SPF)环境中,喂以灭菌的SPF级颗粒型鼠类饲料及灭菌水,经剪尾尖提取DNA、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示(Fig.1):位于200-300bp之间的条带(236bp)为mSOD1的PCR产物,此种小鼠为SOD1G93A转基因阳性小鼠。没有此条带为非mSOD1的PCR产物,为非SOD1G93A转基因鼠。 参考Vercelli A[5]等的1-5分评分法进行评分,4分为发病时间,1分为死亡时间,60天为症状前期,4分为症状早期,1分为终末期。各对照组为同窝、同月龄未转人突变的SOD1基因的小鼠。每组雌雄各3只小鼠。 2取材 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20min,取小鼠腰段脊髓,以4%多聚甲醛固定48h。 3免疫荧光 后固定的组织块震荡切片25μm厚,应用免疫荧光三标染色的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雄激素受体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段脊髓前角中的细胞定位。 4免疫组化染色 后固定的组织块震荡切片25μm厚,应用ABC方法进行SMI-32及AR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及观察运动神经元AR受体表达。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数量的计数方法:对连续切片的每第五张切片的双侧脊髓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计数,每段腰髓观察10个切片。被计数的α运动神经元标准为:位于前角、直径>25μm,细胞核清楚[6]。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腰膨大脊髓切片两侧神经元计数之和,三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以a=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 结果: 1模型建立 如Fig.1所示:位于200-300bp之间的条带(236bp)为mSOD1的PCR产物,此种小鼠为SOD1G93A转基因阳性小鼠。没有此条带为非mSOD1的PCR产物,为非SOD1G93A转基因鼠。 2免疫荧光 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雄激素受体表达,且位于胞浆,而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无雄激素受体表达;对照组与ALS小鼠一致(Fig.2)。 3免疫组化染色(SMI-32) SOD1G93A转基因雄性小鼠在症状前期、发病期、终末期神经元计数分别为20.672.92、14.732.84、8.472.72,各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ig.3,Table1)。SOD1G93A转基因雌性小鼠在症状前期、发病期、终末期神经元计数分别为20.603.20、17.473.40、8.473.44,各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5、0.000、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ig.4,Table2)。雄雌对比,P值分别为0.953、0.024、1.000,仅发病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ig.5,Table3)。 4免疫组化染色(AR) 4.1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SOD1G93A转基因小鼠AR表达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且位于胞浆,胞浆着色均匀一致,随病情进展,未出现颗粒样沉积。对照组与ALS小鼠一致(Fig.6)。 4.2SOD1G93A转基因雄性小鼠在症状前期、发病期、终末期神经元计数分别为20.871.81、14.931.67、8.671.23,各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ig.7,Table4)。SOD1G93A转基因雌性小鼠在症状前期、发病期、终末期神经元计数分别为20.801.97、17.672.13、8.671.59,各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ig.8,Table5)。雄雌对比,P值分别为0.924、0.001、1.000,仅发病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ig.9,Table6)。5免疫组化(SMI-32)和免疫组化(AR)的比较 SOD1G93A转基因雄性小鼠各期SMI-32免疫阳性的神经元计数与AR免疫阳性的神经元计数相比,P值分别0.823、0.816、0.7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g.10,Table7)。SOD1G93A转基因雌性小鼠P值分别为0.839、0.848、0.8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g.11,Table8)。 结论: 1.正常小鼠腰段脊髓前角细胞:雄激素受体(AR)在运动神经元表达,且位于胞浆,星型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均无表达。 2.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段脊髓前角细胞:雄激素受体(AR)在运动神经元表达,且位于胞浆,星型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均无异常表达。 3.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段脊髓前角雄激素受体(AR)逐渐减少,与病程进展中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有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青;杨崇礼;;雄激素的疗愈原理[J];天津医药;1986年05期

2 崔毓桂;雄激素受体研究方法及其进展[J];实用男科杂志;1996年03期

3 刘颖,陆一帆;运动对制动大鼠骨骼肌中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4 张子彦;雄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2期

5 江军,金锡御,靳风烁,王洛夫;雄激素对大鼠前列腺不同分叶雄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3期

6 陈蕾蕾,姚兵;睾丸外组织雄激素受体的分布及检测[J];中华男科学;2003年01期

7 梁军;雄激素对淋巴细胞的调节[J];现代免疫学;2004年03期

8 王洛夫,江军;雄激素受体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4期

9 杨洁,张秋养,葛玲,邱曙东;青春期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附睾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10 朱院山;蔡力群;;雄激素对男性性别、行为和认知的影响(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骏逸;陈力;;雄激素及其相关因素对痤疮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游冬青;肖锦松;赵芳;;人雄激素受体激素结合区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邱云霞;曲燕;李相如;于建荣;;雄激素受体抵抗1例[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4 田军;陶天遵;王凯夫;高峰;单雨;李磊;;雄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霖;李红;尹雪瑶;潘倩倩;吴芳;;雄激素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温俊平;陈刚;薛莹;;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临诊应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刘娜;贾影;戚基萍;;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东星;张华屏;刘立民;艾晓杰;乔中东;;核因子--κB在雄激素处理的巨噬细胞中的表达[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曼娜;孙首悦;张惠杰;顾卫琼;洪洁;刘建民;王卫庆;宁光;李小英;;4例雄激素受体不敏感型综合征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桂耀庭;;雄激素受体在精子发生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A];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第三届年会全国男性生殖医学和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第四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超群 李幼玲 范晓莉;山西医大第一医院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与再障贫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白毅;新型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有望治疗前列腺癌[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陈茂j 余宁宁;ASC-J9为肌肉萎缩症治疗带来曙光[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张传祥;雄激素 膀胱癌研究新目标[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文娟;前列腺癌雄激素转录调控网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静雯;雄激素受体调控的eRNA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enzalutamide抵抗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卢益甄;前列腺癌遗传多态性风险位点功能及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4 潘家骅;雄激素/AR-Twist2轴的调控及其促进前列腺癌恶性侵袭的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蒋璐频;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调控Nanog基因对肿瘤细胞干性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浦洋;免疫治疗联合去势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和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田申;母亲高雄激素对子代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马金萍;雄激素受体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和基础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田晶;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及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振中;雄激素受体介导的青蒿酯对前列腺癌生长的抑制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聪哲;LSD1介导的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对雄激素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2 杨木易;雌激素通过诱导雄激素抑制性基因SOX4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进展[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琰;二甲双胍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抑制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戴明莉;金钱鱼雄激素受体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5 徐鹏;醋酸阿比特龙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早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6 郭广柱;3- (4-氟苯基)-1H-吡唑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及其活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6年

7 陈立黎;雌、雄激素对罗非鱼性别分化和性腺基因表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8 吴万明;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暨南大学;2016年

9 马一鸣;雄激素受体在周期性机械牵拉调控骨骼肌C2C12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10 李光磊;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285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285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