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灌注流量选择
发布时间:2018-11-23 06:53
【摘要】:背景心脏瓣膜疾病(VHD)系正常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由于风湿热、退行性变、粘液性变、缺血坏死、创伤感染、先天畸形等原因出现了病变,这些病变使得瓣膜原有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周围组织异常化,从而不仅影响血流动力方向,而且心脏瓣膜经过长时间组织改变,造成心脏功能的失常,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体外循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新名词,1953年Gibbon成功地实行第一例临床体外循环手术,随着不同新款体外循环机的问世,外科医生和体外循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经验值的不断积累,体外循环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已不再是单纯靠术中维持循环、暂时替代心肺功能完成手术,而是对体外循环中流量的控制、电解质的平衡、心功能的保护和脑功能的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公认安全的体外循环术中主动脉灌注的流量为50ml/min.kg-80ml/min.kg,而整个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流量的变化如何影响到不同时刻的电解质的不同参数、脑部的局部代谢等,从而进一步为临床体外循环术中不同时刻选择合适的主动脉灌注流量提供可靠的依据。目的研究成人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中流量大小对HCT、酸碱平衡、尿量多少以及脑氧饱和度高低等的影响,从而确定不同时刻相对合适的体外循环灌注流量。方法灌注流量分组依据:50-60ml/min.kg为低流量组,70-80 ml/min.kg为高流量组;选取我院连续20例年龄≥16岁且满足灌注流量为50-60ml/min.kg入低流量组;选取连续20例年龄≥16岁且满足灌注流量为70-80 ml/min.kg入高流量组,分别记录为高流量组(n=20)和低流量组(n=20)。比较高流量组和低流量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_1)、体外循环开始(T_2)、主动脉阻断5 min(T_3)、恢复温度5min(T_4)、主动脉开放5 min(T_5)及体外循环结束5 min(T_6)6个时刻的脑氧饱和度数值并记录T_1、T_3、T_4及T_54个时间的乳酸、碱剩余(BE)数值及尿量。结果(1)麻醉诱导后(T_1)至主动脉阻断5 min(T_3)高流量组BE值呈下降趋势;低流量组呈升高趋势,并在主动脉阻断5 min(T_3)时刻超出了3mmol/l;主动脉阻断5 min(T_3)至恢复温度5min(T_4)高流量组和低流量组BE都升高并在恢复温度5min(T_4)达到顶峰;恢复温度5min(T_4)至主动脉开放5 min(T_5)高流量组和低流量组BE都下降;(2)麻醉诱导后(T_1)至主动脉阻断5 min(T_3)高流量组乳酸水平呈下降趋势;低流量组呈升高趋势;主动脉阻断5 min(T_3)至恢复温度5min(T_4)高流量组和低流量组乳酸水平都升高并在恢复温度5min(T_4)达到顶峰,但高流量组上升幅度大于低流量组;恢复温度5min(T_4)至主动脉开放5 min(T_5)高流量组和低流量组乳酸水平都下降;(3)麻醉诱导后(T_1)至主动脉阻断5 min(T_3)高流量组和低流量组尿量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几乎相同;主动脉阻断5 min(T_3)至恢复温度5min(T_4)高流量组和低流量组尿量都增多并在恢复温度5min(T_4)达到最大差异;恢复温度5min(T_4)至主动脉开放5 min(T_5)高流量组和低流量组尿量都持续增多;(4)主动脉阻断5 min(T_3)至恢复温度5min(T_4)两组脑氧饱和度数值开始差异增大,恢复温度5min(T_4)至主动脉开放5 min(T_5)两组脑氧饱和度数值开始减小,在恢复温度5min(T_4)差异达到最大。(5)HCT在阻断后5min时刻(T3)产生差异,并在复温5min(T4)差异达到最大,高流量组此时出现了一个最低值,而主动脉开放5min(T5)差异逐渐减小。(6)实际HCO3-在动脉阻断5min(T3)出现差异,在复温5min(T4)差异达到最大,低流量组数值最低,主动脉开放5min(T5)差异逐渐减小。结论高流量组在主动脉阻断以后至主动脉开放可以增加局部脑代谢,增加氧气供给,降低血液乳酸水平,维持平衡的酸碱度,增加肾脏血流灌注,但同时在复温阶段会增加血液的破坏;低流量组在主动脉阻断后至主动脉开放期间降低局部脑代谢,降低脑氧气供给,乳酸水平增高,酸碱度失衡,肾脏血液灌注不足,但同时在复温阶段很好的避免了血液的大量破坏;刚开始阻断的5分钟是酸碱变化幅度最大的时刻,恢复温度后5分钟是尿量和脑氧饱和度差距最大的时刻,同时也是血液破坏差距最大的时刻。所以,在阻断主动脉至主动脉开放这3个关键时刻,选择高流量灌注意义重大,但同时要注意复温阶段血液的保护。T1-T2由于CPB还未开始,所以高、低流量均无差异;T2-T3由于时间较短,选择高低流量差异不大;T3-T4若HCT高选择高流量灌注;T3-T4若HCT不高选择中流量灌注;T4-T5选择高流量;T5-T6是CPB结束前选择高低流量差异不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4.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华平;刘艳军;陈春;侯俊;;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比较[J];医药导报;2016年04期
2 王尧;王涛;;体外循环脑损伤与脑保护研究进展[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年06期
3 程莉莉;范琳;董有静;;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年11期
4 李清;罗向红;高美玲;杨亚婷;王贤裕;;异丙酚和氯胺酮持续静脉端输注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09期
5 马素美;徐志新;张际春;周新红;;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09期
6 王广斌;季泰令;;S100B蛋白、NSE作为脑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05期
7 柳磊;常谦;;血脑屏障与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1年01期
8 刘晔;管阳太;;血脑屏障——形态、调节和临床意义[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5年05期
9 李明睿,李步龙,张秀燕,詹鸿;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9期
10 胡克俭,程s,
本文编号:2350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3506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