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本文关键词:大鼠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世界成年人口中有1%人群患有踝关节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因学显示78%的踝关节OA由创伤引起,其中内踝骨折较为常见。临床上以内踝骨折伴脱位最为常见。为了更好的诊断、治疗踝关节OA,研究者需要一个合适的踝关节OA动物骨折模型,而目前国际上仍缺乏这一模型。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造模方法,对于临床踝关节炎的诊断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方法:38只8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约200g,分为骨折脱位组及单纯骨折组各19只,每组右侧踝关节为手术侧,非手术侧作为对照组。手术方式:1.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取仰卧位,术侧屈膝90°,充分外展髋关节,消毒铺单。2.于内踝处自下而上切开皮肤,切口长1cm左右,钝性分离皮下筋膜及肌腱,暴露内踝。3.小骨凿与角度固定器(37°)组合后置于胫骨远端,中等力度将骨凿敲入内踝,感受到明显的落空感后,即为内踝骨折。4.3-0线缝合伤口。脱位组另需使足部内翻,之后立即复位。5.使用小动物X线成像系统拍摄踝关节正位片确认骨折累及关节面。8周后通过X线、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系统(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FMT)、组织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检测方法观察OA症状是否出现。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两个实验组之间的番红O染色评分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误表示,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X线可以观察到8周时实验组踝关节间隙变窄并出现软骨下骨硬化。2.FMT显示8周时两个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即对侧)。3.番红O染色评分(改良OARSI法):骨折脱位组分数为12.45±1.21,其对侧为1.73±0.33,P0.05;单纯骨折组分数为11.45±0.85,其对侧为1.27±0.27,P0.05;但是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组的II型胶原着色较对照组浅,而X型胶原与MMP-13着色较对照组深。5.PCR数据显示两个实验组的II型胶原与聚蛋白聚糖的m RNA表达量均低于其对照组,而两个实验组MMP-13的m RNA表达量均高于其对照组。6.ELISA检测关节液灌洗液中的MMP-13:两组实验组的MMP-13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两种方法均可成功诱导大鼠踝关节OA,且通过比较两实验组的改良OARSI评分认为两种方法效果相似,对今后踝关节OA的诊断治疗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 骨关节炎 动物模型 骨折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4.3;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2
- 1 材料与方法12-19
- 1.1 主要实验仪器12
-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12-13
- 1.3 实验动物13
- 1.4 手术方法13-14
- 1.5 小动物X线成像系统14
- 1.6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系统14-15
- 1.7 番红O染色及评分15
- 1.8 免疫组织化学15-16
- 1.9 实时荧光定量PCR16-17
- 1.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7-18
- 1.11 统计学方法18-19
- 2 结果19-27
- 2.1 小动物X线成像系统结果19-20
- 2.2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系统结果20
- 2.3 番红O染色及评分结果20-21
- 2.4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21-24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24-26
- 2.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26-27
- 3 讨论27-29
- 4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2
- 综述32-45
- 参考文献40-45
- 致谢45-46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46-47
- 个人简历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小岱;马连华;许峥;叶辉;张霆;;小鼠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J];医学研究通讯;2001年11期
2 江捍平,王大平;骨关节炎动物模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3 胡波;胡志俊;张有为;王世伟;;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人工诱导与动物自发[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3期
4 张玲玲,沈玉先,魏伟;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临床的关系[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年05期
5 周强,吕厚山,栗占国;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6 周茹;杨以阜;左建平;;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12期
7 石磊;李小峰;张莉芸;王彩虹;李芳;茹晋丽;罗静;赵春阳;;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年03期
8 姚丽;刘树民;于书仪;;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改良[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年03期
9 刘明强;李培锋;关红;;新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3期
10 汪青春,沈培芝,王海彬;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选择[J];中医正骨;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辛小红;安莉萍;;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近况[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2 安莉萍;辛小红;;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朱司南;杨力;唐新燕;;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潘萌;郑捷;尹芝南;;金属基质酶和组织性金属基质酶抑制剂在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安莉萍;辛小红;;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A];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西北学术会议暨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楠;卵巢切除术构建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梁大伟;大鼠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孔春元;沙疗对关节炎动物模型股骨强度及股动脉血流影响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新疆大学;2009年
4 王艺文;氢对关节炎动物模型治疗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5 郝建权;鼠源IL-1β基因的克隆、表达、活性鉴定及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鼠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5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