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医药废水处理方法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3-09 23:12

  本文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导航

  • 英语
  • 故事
  • 美文
  • 社会
  • 军事
  • 财经
  • 科学
  • 历史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艺术
  • 星座
  • 评论
  • 哲学
  • 法律
  • 心理
  • 计算机
  • 健康
  • 购物
  • 闲话
  • 管理
  • 创意
  • 美食
  • DIY
  • 数码
  • 体育
  • 家电
  • 汽车
  • 影音
  • 摄影
  • 动漫
  • 情感
  • 家居
  • 时尚
  • 宠物
  • 公益
  • 环保
  • 旅行
  • 游戏
  • 建筑
  • 读书
  • 娱乐
  • 论坛

    >

    资料

    >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59-01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将临床医学和实验室诊断联系起来的桥梁学科,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项目的检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信息,以获得反映机体的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十章:概论,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栓与止血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和体液检测,肾功能实验室检测,肝功能实验室检测,临床常用实验化学检测,临床免疫学检测,临床感染性疾病检测,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但由于其概念抽象、知识体系隐晦、需掌握内容较多、且大都数院校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时间安排较短[2],又难以理解记忆,同学普遍反映很枯燥,甚至有不少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此门课程学习的的信心。因此想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结合临床进展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3]。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实验诊断学要学会从全局分析一张报告单并根据数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分析,即培养临床思维和对实验结果的临床应用。而医学研究日新月异,教材却相对陈旧,往往造成所学知识与所用知识的脱节。因此要突破教材限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联系临床病例进行讲授,与基础课程尽可能联系起来学习,使讲授内容尽量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并强调实验室数据分析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诊断学学习的积极性。

      2 丰富多媒体化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

      传统的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在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依旧存在局限性。多媒体技术能为诊断教学提供大量清晰、典型图像,使教学过程“图、文、声”同时展示[4]。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或管型等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动画来展示;在采血时,采血过程通过多媒体可以更直观的演示,并结合语言讲授能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使整个实验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进行回放、任意点暂停,即解决了标本容易损坏、保存困难等问题,又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所以,实行实验诊断学的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

      3 适量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5]。实践表明这一方法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得到成功应用。在医学教学中,PBL法是指在临床前期或临床课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通常是6~7名学生1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起导向作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以疾病为基础、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知识进行讲解。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辅导者。这种PBL教学方式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最终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4 提高教职人员自身基本素质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其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检验科仪器趋于自动化、智能化,因此,教师要适时更新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实验诊断学教师都追求的目标[6]。一个合格的实验诊断学教师应具备临床及检验两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将临床实际病例与检验结果紧密地结合,才能不断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验诊断学教学面对的是初涉临床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传身教、以及对病人的体贴关怀,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本身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笔者所在教研室采取的方法有:集体备课、试讲并点评、集体听课并寻找典型病例、交叉带教,学生打分并摄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方式。

      综上所述,培养既有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又具有专业特色,既有创新意识、又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新型医学人才是实验诊断学的教育目标。以上是我们不成熟的经验,希望同道们共同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探索,集思广益,逐步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医学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新形式,新方法。

    1 楼

    2015-10-30  fptdkjxtd

    Structural forms and language transfer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of medical article title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most of the medical journals require English titles attached to the medical articles to be published. The awkward translation of title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sometimes will confuse the editors and consequently directly affect the adoption of the article. 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some advice to the Chinese medical researchers on the translation of medical article title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by analyzing the main structural forms and some language transfer problems in the title translation.

    【Keywords】 medical article titles; structural form; translation

    【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学术交流的日益加强,医学刊物要求来稿附上英文标题. 论文英文标题表意不清'用词不当'往往使阅稿人费解'直接影响稿件的采纳. 本文我们从标题的结构形式和英译医学论文标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对广大的学术研究者更好英译自己的论文提供帮助.

    【关键词】 医学论文标题;结构形式;翻译

    0引言

    标题是论文的浓缩'它既要告诉读者论文研究的是什么'又要满足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引人注目、便于编写索引等要求. 好的标题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论文索引的利用价值. 通常读者总是先浏览期刊的文章标题'在对其感兴趣后才会通读全文. 据美国广告专家的调查'看到标题的读者比阅读全文的读者要多出约5倍. 所以'要使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1]. 然而'众所周知'中文与英文分属于两种不同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表达上有着各自的要求与特点. 因此'要译好学术论文标题并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便能解决问题. 本文通过讨论医学论文标题常见的形式及英译标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醒作者、译者、编者避免常规错误,使论文标题的英译更加规范.

    1常见论文标题的类型及其英译

    1.1词组型标题词组型标题是由一个或数个单词或词组单独地、并列地或按偏正关系排列组成. 按其组成关系又可分为以下三类[2]:①单一概念标题'是由一个不可再细分的、具有完整概念的单词或词组构成. 由于这些单词或词组是文章所讨论的唯一对象'即文章标题的中心词'因此'英译标题时可以直接对译. 例如:创伤性血胆症Traumatic hemobilia[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4' 10(7)];颅底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of the skull base[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 19(6)]. ②多概念并列标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完整概念的词组并列组成. 由于词或词组之间没有说明或被说明、修饰或被修饰的关系'而是无主次的并列关系. 因此'英译标题时可按表达各个概念的词或词组的先后顺序译出. 例如:催乳素和免疫系统Prolactin and immune system[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20(6)];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Clinical features of pheochromocytoma and anesthetic management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8)]. ③多概念偏正标题'由多个具有独立、完整概念的词或词组构成. 而其中有一个受其它词或词组所修饰、限制或说明. 这个被修饰、限制或说明的词或词组就是文章标题的中心词'它位于标题末'与修饰、限制或说明它的词构成偏正关系. 多概念偏正标题是科技论文标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又可分为并列偏正结构标题和递进偏正结构标题.

    并列偏正结构标题是以联合词组充当标题中心词的定语. 英译标题时'可按顺序译出各并列成分'并置于中心词之后. 例如:泮托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对比研究Comparison of pantoprazole and omeprazole2 based triple therapy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18)];人喉癌组织中P15,P16基因缺失和STK15基因过表达的研究Deletion of p15 and p16 genes and overexpression of STK15 gene in huma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4)].

    递进偏正结构标题以偏正词组充当标题的中心词. 定语中的各组成部分总是前一个修饰后一个'层层相叠'最后作为一个整体来限定代表标题重心概念的中心词. 英译标题时'代表标题重心的中心词置于题首'定语中的各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按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的次序排列. 例如:抑郁症患者红细胞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的研究The erythrocytes catechol O?methyl transfer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38(3)];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载脂蛋白AI转基因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Molecular basis of preventive effect of human apolipoprotein 1 on murin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lipid deposition induced by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6)].

    1.2动宾型标题动宾型标题是由动词及宾语共同组成'译成英语时'动词可译成动名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动名词短语'置于题首. 例如: 提高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的表达和抗体的功能鉴定Expression of human?mouse chimeric antibody ch2BDI and its affinity to human bladder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4)].

    1.3动宾偏正结构标题动宾偏正结构标题以动宾词组充当中心词的定语. 英译时动宾词组可译成动名词短语、动作名词+of介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例如: 采用腺管开口分型和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大肠肿瘤Pit pattern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tumors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3(4)];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Effect of external tissue extender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efect in ankle and foot[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1)].

    1.4陈述句标题用陈述句作标题'译成英语时'一般不译成完整的陈述句'而译成英语的名词性词组、动名词短语及具有逻辑主谓关系的词组'突出关键词[3]. 例如:关节镜辅助治疗掌指关节内骨折Treatment of metacarpophalange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assisted with metacarpophalangeal arthroscopy[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基质明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Tissue engineered cartilage constructed by growth factor?induc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allogenic bone matrix gelatin[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3)].

    1.5带有副标题或破折号的标题正副标题之间为同位关系'或是后部分对前部分进行补充解释、细节补充、背景交代、分层说明等'可按原形式译出英语标题'中间用冒号或破折号隔开. 例如: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治疗状况与血脂控制达标率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Dietary treatment and success rate of control in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lipid lowering drugs: a multi?center study of current status on clinical control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China[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4)];新型人工肝材料接枝改性聚丙烯膜体外免疫相容性的实验研究In vitro immunocompatibility of a novel bioartificial liver reactor material: propylene?acidam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membrane[中华医学杂志' 2004' 84(2)].

    [1][2]下一页

    2 楼

    2015-10-30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国内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标题。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时都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

      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盲对照的。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在引言中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

    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150~250字较为恰当。②不必强调过去的工作成就。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而不是写总结。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首创”、“首次发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等提法。因为首创必须有确切的资料。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等。③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在讨论维生素D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文章中,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D,什么是骨质疏松。④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重复。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见解。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⑤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

    3 楼

    2015-10-30  

    【摘要】 充分认识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的设置内容及教学方法,七年制医学生课间实习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五步”教学方针,即走“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路线。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七年制医学生;课间实习;教学方法改革

      七年制医学硕士生扩大招生是近几年的事,由于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交流能力、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快的接受新事物的潜力和能力。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的教学组在学生课间实习中对骨科医学教育的观察、实习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充分认识七年制学生的特点

      在传统的医学生课间实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全面系统的复习大课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时结合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实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七年制学生骨科课间实习时,我们充分了解了七年制学生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在短暂的课间实习时间里让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发挥,改变以往实习“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模式,实行“教师唱配角学生唱主角”,以适应新世纪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为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实习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改变

      七年制课间实习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五步”教学方针,即走“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路线。实习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诊查、处理病人、操作使用石膏夹板,对这些东西先有感性认识,教师讲解后再由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所在,之后教师再予总结评价,最后进行学生考核。使学生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与所学理论相结合去理解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实习效果。实验组按照此方针总结出“五步”教学方法:学生自行操作、处理-教师讲解-学生自行纠正错误-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实习考核。注重实践,发挥潜能,创新思维。在实习中结合实例讲解骨科理学检查、骨科石膏夹板牵引技术、骨科影像学检查基础等实用内容,使学生理解并能利用这些骨科基本技能。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典型病例和石膏夹板牵引技术,然后即由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

      3 具体实施方法

      本学期七年制学生共7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18人,2组作为实验组,另两组作为对照组。每组实习18学时。

      3.1 典型病例实习

      实验组首先选择急诊骨折病人统一问诊、查体(注意避免加重病人痛苦),回到教室要求每个学生均作为主治医生给出初步诊断、辅助检查方法、治疗处理意见。然后老师和同学共同对每一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学生正确处理方法及错误所在,最后得出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处理意见。教师尽可能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结合大课所学理论提示性给出结论。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评价,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对照组则完全由老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实习。实习结束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全真试题进行理论考核。

      3.2 骨科检查法实习

      实验组:(1)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学习观看骨科检查法的正规操作;(2)学生交叉进行骨科体格检查,教师在旁进行辅导,纠正检查中的错误;(3)教师选择典型体征病人让学生实际查体操作。对照组:(1)教师示范骨科检查法的正规操作;(2)学生交叉进行骨科体格检查,教师在旁进行辅导,纠正检查中的错误。

    [1][2]下一页

    4 楼

    2015-10-30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89-01

      近年来,我国社会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大高等医学院校不断创新医学学科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各大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运用技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概念。然而,在利用临床教学基地来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有待得到进一步科学有效地解决,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1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一般都有直属或是附属医院,亦或者与某医院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般情况下,高等医学院建立临床教学基地会首先考虑这些现有条件,这些医院均配备有完善的医疗、教学、科研设备,有利于高等院校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改善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根据近年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与临床教学实际方法的制约等因素,还有诸多问题有待得到进一步科学有效地解决。

      1.1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医学院校办学规模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量的扩大,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招生数目增加幅度比较大。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无法满足这样大规模的教学任务与教学需求,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学人才的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与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培养与指导,提高医学人才质量的目标成为空谈。

      1.2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设备不足

      由于受到高等医学院校大规模的教学任务与教学需求因素的影响,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正面临着繁重的医疗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的医疗服务工作比教学任务更直接地给相关医院与相关教学导师到来更可观的经济收入,导致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任务被学校和医院忽视,对医学科学生实际与创新方面的教学意识薄弱,只空有相关教学设备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1]。

      1.3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导师没有起到带头作用

      在高等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成后,由于高等医学院校大规模的教学任务与教学需求而使得教学设备及其他教学设施不足,造成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导师多方面的压力,降低了实践教师的绩效考核成绩。在此情况下,许多实践教学导师纷纷偏离了实践与创新的教学思想,只注重研究成果,再加上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不强,导致医学科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得不到真正的实践锻炼与创新指导,以致降低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2 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医学院校与临床教学基地对临床实践教学的意识

      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医学院想要提高医学科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加强医学院校与临床教学基地对临床实践教学的意识,做好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招生,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2]。

      2.2 优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结构

      面对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量的扩大,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招生数目增加幅度大幅上涨的实际情况,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应重点满足对本科医学科学生的教学需求。高等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已有的医疗设备与教学设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结构,更新设备,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给本科医学科学生更好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利用临床教学基地与实践教学导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专业的临床教学基地,培养更专业的医学人才,

      2.3 有针对性的建设临床教学基地

      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一般情况下覆盖面比较广、医疗水平高低不一,很难使所有临床教学基地取得同步发展。是以,可以让各个教学基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蓝图规划、自行确定目标、制定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对于各方面条件标号的教学基地进行重点建设,这样一来,能够对资源与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实践教学导师的积极性,更大程度的发挥临床教学基地的作用。

      3 结语

      高等院校医学科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特点,因此,各大高等医学院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纷纷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运用技巧。所以,要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优化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结构,更新设备,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给高等院校医学科学生更好的教学条件,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5 楼

    2015-10-3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38-0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检验技术人才。我校自1995年开设这个专业以来,一直不断在探索与积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但专科学生不同于以往的中专生,我们的教育思想仍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室条件改变不大。我校专科层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2010年开始招生。通过对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46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情况的调研,在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态度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和初步验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中“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下面就几年来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 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改革,仅仅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岗位要求,结合学生毕业去向,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要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每一学期安排相应学科的一周医院见习,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第一学期是职业认知阶段,我们主要开设无机化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寒假期间学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到当地基层医院检验科参观,进行基本技能学习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二、三、四学期是核心技能养成阶段,第二学期开设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假期基层医院社会实践,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三学期开设临床医学概要、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等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职业技能竞赛、附属医院检验科先进检验仪器设备参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第四学期开设微生物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血液检验技术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检验实训中心强化训练、周六周日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见习,进行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使检验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对检验专业人才知识的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适应各岗位对检验专业人才素质和知识基础的要求[1]。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满足就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病理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的课时数。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临床检验工作脱节,为此,我们对现阶段的实践教学进行优化整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调整了实验项目,减少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了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综合实验项目。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学校建立了检验实训中心,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还建立院校合作体系,加大临床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比率,校内教师定期进医院检验科顶岗培训,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3 改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教学做一体化”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我校一直沿用中专层次的教学模式,尽管大家努力教改,但还是没有脱离旧模式的束缚。自2012年以来,我校在教改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推进,特别是我校上划省属之后,项目资金的支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创新探索。首先我们对省内多家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做调查,了解各医院检验科目前拥有的各类医学检验仪器及能开出的医学检验项目。我们进行了综合整理,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了两个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和一个检验实训中心,购置了大量的先进医学检验仪器设备,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只有完善的实训中心还不够,还需要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把校内检验专业教师由原来分配在不同部门重新组合到药学系成立检验教研室。同时,吸纳高校毕业生及外聘医院检验科骨干,组建了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首先在专业课程《寄生虫检验》教学中进行教改试验,接着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进行部分内容推广实验。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实训中心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因此能使每一次课都能讲授、示范、观察、操作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检验技术产生熟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的教学团队非常重视考核方式的改革,为此大家进行多次研讨,一致认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且要提高实验考核比例。考核内容以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50%,包括作业(包含实验报告)10%、出勤10%、技能考核30%,期末成绩50%,包括学科理论25%、实验理论25%。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以“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为原则,通过多元式考核方式,真正做到了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运用、培养能力和启迪创新上来[2]。

      在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上,通过以上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改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由一门专业课到两门专业课,最后所有专业课都能“教学做一体化”,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改革效果体现在2011级学生的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做了实习生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级学生较2010级学生在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希望能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材的编写等等,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定会培养出“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检验领域内各岗位所需的专业人才,提高各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必将极大带动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6 楼

    2015-10-30  

      作者简介:刘振(1986-),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史论方向2012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1

      奥地利著名画家克里姆特是19世纪下半叶著名的“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之一。他1862年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1918年卒于此地。其父亲来自波西米亚,是一位金首饰雕刻匠,并对克里姆特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76年进入艺术工业博物馆的美术学校学习,与1883年毕业。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1905年克里姆特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势力,自创“分离派”。其作品多吸收古代奇迹、希腊极中世纪等诸要素,将轮廓的面和古典镶嵌画的相结合,在绘画风格上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时期的镶嵌画的装饰性引入绘画中,创造出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作品带有很强的装饰性。

      《哲学》、《医学》和《法学》三幅绘画作品是克里姆特众多作品中受到争议最多的一组作品。它们原计划摆放在维也纳大学礼堂天花板的位置,由于克里姆特其独特的表现风格,使得这些组品在当时收到了极大的争议。导致的最终结果,克里姆特收回了自己的这些作品。这三幅画后来被一位重要的收藏家奥古斯特?莱德勒(August Lederer)所收藏,但不幸毁于1945年的一场火灾。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来自于当时记录作品的一些黑白照片、彩色临摹画,和当时报刊中色彩的描述以及《医学》的孤本草图。

      这些装饰性绘画作品之所以在当时引起人们激烈的争论,是有着重要原因的。著名美术史家维克霍夫(Wickhoff)认为,在人们指责作品充满色情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它们思想内涵的排斥。作品流露着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的悲观主义,带着很强的未来主义色彩。

      《哲学》创作于1900年,这一作品曾经被选送到巴黎世界博览会参展,并获得了金奖。从现存的资料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幅画的整体面貌。构图处理上,在朦胧的画面中,各种裸体人物形象被集中安置在画面的左侧。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极具悲观主义色彩。各种人物形象扭曲着身体,从下至上呈现出一种扭动的上升趋向。左下角中三位掩面悲痛的人物与处于最下方直视画面代表真理的女神形成了呼应。同样在画面的右侧,则隐约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形象,空的的蓝绿色凝聚成了一个巨大的女性躯体和斯芬克斯忧郁的面孔。按照分离派第七届画展画册中的记录:“这是世界及其谜团的影像”,这一形象与画面右侧众多人体形成了呼应。这一特点也正反映了克里姆特作品所具有的象征主义这一鲜明特征。

      在《法学》中,前两幅作品那种漂浮不定的空间已经被固化成为黑色和金色的版块,如同没有逃生之路的牢笼。其构图是建立在僵硬而又被压扁的空间感与被强行缩短了的透视比例之间的冲突关系上。从画面的整体效果看来,表现了克里姆特一贯的装饰性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追求色彩的丰富变化,在线条的处理上选择风格化的用线,并融合了夸张自然主义的平面装饰风格。在画面的上方,被几何图案包围起来给人以遥不可及、冰冷而抽象的三位女神形象,她们分写象征了真理、正义和法律,如同拜占庭镶嵌画中僵硬的人物形象一样监视着下面的一切。与之相对应的是画面下方的三个邪气十足的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疯狂、报复和罪恶,被审判的是一名男性,弓背曲腰、枯瘦的身体与扭曲的肌肉和血管,如同在卡夫卡式的噩梦中一般等待着宣判,而审判他的就是在其面前即将吞噬他的珊瑚虫状的子宫形象,这种惩罚如同扭曲的阉割梦魇。通过这种方式,克里姆特不仅揭示了法律世界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在《哲学》和《医学》这两幅作品中,宣扬了潜藏于黑暗中的势力战胜了理性。克里姆特将这些潜藏于人类心灵的能量赋予了女神的形象。《哲学》与《医学》中的斯芬克斯、真理女巫和海吉雅女神都在宣告女性统治的地位,而在《法学》中对母系所代表的消极力量的焦虑。

      女性神话两极性浓缩了情色本能和社会文化次序中的双重价值,这一点贯穿于克里姆特的多有作品。这显然是受到尼采悲剧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通过形象的塑造给现代生活赋予了一种意义和形象而呼唤古希腊的深层本能力量。在尼采悲剧哲学看来,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生必然毫无意义,只能得出悲观的结论。《医学》作品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画面的整体描绘不是展现了医学战胜了死亡,而是揭露了科学无法将人类从痛苦之中解放出来的悲剧。作品的整体上布局上给人一种压抑和恐惧不安的感觉,在画面的正下方,站立着手缠金蛇的女神形象,蛇在西方文化中有着睿智与聪明的想象,但是在这里却象征着人类痛苦的开始。在基督教《圣经》中描述,人类的祖先由于蛇的引诱,偷食了伊甸园中的禁果,遭到了上帝的惩罚,这成为人类原罪的开始。同样,在画面的右侧,簇拥的又当的人群和幽灵充满了死亡的悲剧色彩,显而易见,克里姆特在《医学》中所宣扬的并不是生命战胜了死亡,而是象征了一种生命的悲剧色彩。

    7 楼

    2015-10-30  

      摘要:为探讨医学生责任心与学业拖延行为的现状及相互关系,采用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和大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对323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学业拖延行为与责任心呈显著负相关(p<.01);医学生责任心对其学业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责任心解释了学业拖延行为21.2%的变异。

      责任心又称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其日常生活中所应承担职责、所应履行义务的认识和态度。医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其责任心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对待学业和工作的态度。学业拖延是指个体明知自己应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主观上也愿意去做,但实际上却没有按时完成;或者虽然完成,但却总是有意推迟启动或推迟完成。为此,学习者常而体验到懊恼、悔恨等消极情绪。受主体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医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研究医学生责任心与学业拖延行为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有助于为医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360名医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共回收323份有效问卷。其中,男160人,女163人;大一103人,大二86人,大三71人,大四63人。

      1.2 研究工具。(1)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1]:由54道5点计分题组成,分为个体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和一般责任心3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责任心水平越强。该问卷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大学生学业拖延问卷[2]:由20道5级计分题组成,分为规划性不当、组织性不强、主动性不足、独立性不佳和持久性缺乏5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学业拖延行为越严重。该问卷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3)统计分析工具。SPSS 19.0。

      2. 结果

      2.1 现状分析

      调查表明,医学生的责任心总均分为206.38,远高于理论均值162,说明医学生的责任心水平较高。医学生的学业拖延问卷总均分为61.52,与理论均值60接近,说明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拖延行为。

      性别差异分析表明,医学生在责任心问卷上的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P>.05),但在学业拖延行为方面,男生在责任心问卷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1)。年级差异分析显示,医学生在责任心问卷上的得分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但各年级的得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5);而在学业拖延行为方面,大一的学业拖延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大四(P<.05),其余各年级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5)。

      2.2 医学生责任心对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

      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得分与其责任心总分、个体责任心及社会责任心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1),但与一般责任心之间相关不明显(P>.05)。为进一步确定医学生责任心对其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以责任心总分、个体责任心及社会责任心为自变量,学业拖延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1。

      表1责任心与医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表(N=323)

      变量βtSig.自变量βtSig.

      常数量-61.82-29.49.00社会责任心-2.87-9.23.00

      自变量个体责任心-2.367.68.00责任心总问卷-3.94-12.58.00

      F22.58(P<.01)R0.460R20.212

      表1显示,责任心总分、个体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对医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它们解释了医学生学业拖延行为21.2%的变异量。

      3. 讨论

      医学生肩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重任,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各大医学院校都十分注重对其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这类教育不仅有专门的课程,而且还渗透在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受浓重责任心氛围的影响,医学生的责任心水平较高,显著高于理论均值。由于医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为随之不断增加。社会实践必然会耗费医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而医学专业课程多,内容难,学业任务繁重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只有花费相当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的学业任务。责任心的提升吻合了社会预期,但却无法保证个体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结果使得医学生在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时,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的学业任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学业拖延行为。因此,医学生的责任心与学业拖延行为显著负相关,且能显著负向预测医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

      性别差异方面,随着女性参与意识的不断觉醒,女性开始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开始广泛涉猎社会的各个领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务。在社会实践中,女性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因此,男女医学生生的责任心差异不明显。但性别的性格差异依然存在。通常,男性更为马虎急躁,女性则更为耐心细致。这使得女生在学业方面具有更好的坚持性,其学业拖延行为自然就明显低于男生。

      年级差异方面,医学生的责任心虽然会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但并没有出现年级差异。这是因为不论哪个年级,医学生都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但在学业上,大一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和学习难度都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多数学生基本能适应,也能按时完成各项学业任务。但到大三后,随着学业任务和难度的不断增加,一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学习困难。同时,随着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熟悉,各项社会活动也日益增多。分身乏术使其无法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及时完成相关学业任务,从而出现越来越多的学业拖延行为。因此,大一的学业拖延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大四,而其余各年级间的差异却并不显著。

      4. 结论

      医学生的责任心水平较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拖延行为。医学生的责任心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但学业拖延行为却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医学生责任心与其学业拖延行为显著负相关,责任心能显著负向预测医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

    8 楼

    2015-1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而制定的。我校作为医学院校,紧跟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文字的应用工作,并且从以前的人工测试成功转型到计算机测试,全面提高了普通话培训测试水平和测试效率,提高了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来审视我校学生沟通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医学生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能力,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充分提高治疗的效率。

      一、对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新要求《语言文字法》提出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对于医学生来说,由于其特殊性进入社会后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以医生为中心,只注重疾病本身,而忽视患病之人,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步伐,因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因运而生。新的模式要求改变临床传统的“看病不看人”,在进行诊断时要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特征,既要开医学处方,又要开社会处方。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是医生行医问诊必须借助的途径,只有当医患交流和谐共处了,才可能提高医疗治病救人的效率,减轻和缓解医患矛盾。2.良好的医患交流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规定: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应“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掌握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术之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其中就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医疗工作的核心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就要求医生既要治疗疾病,同时也要与患者建立良好互信合作的关系。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必须在具备精湛医术的同时培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3.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对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是他们临床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在1999年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提出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要具备职业价值态度、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等七个方面基本要求,下含6O项指标,沟通能力占9项。“为了提高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①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②会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的家属有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③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④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⑤具有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⑥对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的关系的文化和个人的因素的敏感性;⑦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⑧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⑨能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的可达到的和可接受的行动计划。”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中,实习生、见习生的比例大都占到医护人员总数的50%以上。如果医学生在实习中能掌握较好的沟通技巧,巧妙地处理医患关系,让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信任自己,理解自己,在提高自身临床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树立医院良好口碑亦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语言文字法背景下加强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措施1.从课程设置上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医学院校作为理工类院校,对学生交流沟通技巧方面的培养上,可通过一些开设的课程来实现,如开设选修课程《普通话》或是开设必修课程“大学语文”,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语感和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文字语言的兴趣与爱好。可以说文科类教学与普通话教学之间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对语言类进行标准化的应用。就“口头作文”训练一项,大学语文教材可谓是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精华的集合,各种系统的文史哲知识和典故常识都在语文教材与大学语文课堂一一汇集呈现,使学生的内涵得到极大提升,在口头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2.在普通话测试训练中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普通话口语训练把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沟通表达交流是语言的根本属性,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收放自如的交际能力,可在普通话测试训练中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普通话测试包括四个部分:单音节字的朗读、词组的朗读、一篇短文的朗读和一篇命题口头作文,通过这几种方式的练习,切切实实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分值分布分别为10分、20分、30分、40分,很明显学生应把重点放在分值大的命题口头作文上,普通话的教学环节虽然提供有40个话题范围,但是可以不局限于这些话题范围,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学生日常生活每一天,学习情况,喜欢的某本书,热播的电视剧等,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可以让学生自己受益的同时,也可以让全班人员受益,学生除得到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外,其综合素质同时得到提高。3.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学工处、学校团委组织的主题演讲、辩论赛等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锻炼,实行医患沟通的模拟、实习等,日常生活有着丰富的谈资,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生活中得到锻炼。比如可以通过各种情景剧,让学生练习倾听、说话的技巧,而且通过医患双重角色扮演,学生们能体会到各自所处的心理状态,运用到现实中去。用各种即兴话题形式,让那些没有正式参赛的学生也有“说话表达”的机会。4.通过普通话口语训练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普通话是非常优美的语言,是我国规范化的国语,能字正腔圆,富含节奏美和音韵美的普通话能产生悦耳动听的美感,同时也能引起心理上的好感。在日常交际中,悦耳动听的声音会带来好心情,能轻松的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达到沟通的目的;普通话口语训练中有一项就是朗读能力的训练,要求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声情并茂,真正融入自己的感情,长期的训练可以增加学生气质中美的因素。朗读的内容有自然风光的赞美,有对母爱的歌颂,有对亲朋的眷恋,有对生命的讴歌,学生从中不仅了解了知识,更强化对祖国、对自然、对生命、对亲朋的热爱。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实现了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总之,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过程,加强对医学生沟通交际能力的培养,构筑和谐的医患沟通关系,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交流作用。

    9 楼

    2015-10-30  

      一、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

      医学生基层就业主要是指到艰苦的边远地区、西部地区县级、县级以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大城市的社区卫生院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了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广大基层地区就业,这是对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大量的卫生人才过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饱和状态,甚至大量医学生不能够就业;而在农村及不发达地区,卫生技术人才匮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地区仍然缺医少药,医疗水平和设备条件比较差。同时基层卫生人员学历低,整体水平不高,不适应经济发展与人民身心健康的需求,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呈现出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因此,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不仅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一致,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是缓解目前严峻就业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有利于增强基层医疗力量,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合理配置,是解决广大基层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长期薄弱的需要。

      二、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现状分析

      1.供需矛盾突出,总量不足。

      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等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力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落后,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大学生毕业后流向不平衡表现为:大量的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到经济相对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就业,只有极少数毕业生选择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基层区工作。

      2.入出不对称,人才严重流失。

      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期满后,在基层就业学生的流向选择中,只有10%的人才选择继续留在当地服务基层,回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好医院的占了大多数。即使像我校签约的免费医学生、定单生,毕业后未能如期到定向的医院就业或未履行完服务年限中途毁约的也占有一大部分。另外,基层和西部地区单位条件待遇差难以留住大学毕业生,人才输出远远大于人才流人。据统计,每年西部省份的大学毕业生不足20%返回生源地;而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就读的西部毕业生,留在学校当地的占80%。

      3.岗位有限,地域分布不平衡。

      目前,到基层就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流,去基层地区就业的医学毕业生的岗位仅限教育、卫生和公务员。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平衡,有的不发达地区“有岗无人”,而有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却是“有人无岗”。根据调查,有的基层地区就业的人数占区内就业总人数的43.78%,而有的边远艰苦地区的就业人数仅占26%。

      三、影响和制约高校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

      1.政策偏移力度不够,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国家发展的重心虽然已经开始从东中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和基层地区转移,但是政府的偏移力度还远远不够,政府对基层的投入严重不足,由此导致基层地区困难重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受挫。如国家对免费医学生的就业落实、薪酬待遇、职称提职等,在招生宣传及协议签订中都有相对的倾斜和优惠。虽然出台了激励政策,在基层及就业的单位能否真正、切实的得到落实及实施呢?这仍是许多有意向去基层单位就业毕业生的担忧之处。

      2.基层单位缺乏吸引人才的内在动力和渠道。

      由于基层地区编制少、经济困难、政策不畅、工作条件简陋等问题,引进大学毕业生比较困难。在广大的基层医院,工作面向的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百姓和患者,科学文化知识不受尊重、人才受排斥,诸如此类的生活习俗、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的差异,更使大学毕业生感到在基层卫生院开展工作很难。甚至有些地方,由于受地方官僚主义影响,领导不重视、下属不支持,大学毕业生的想法和见解很难被采纳,个人才华无法施展。

      3.高等学校就业指导滞后,发挥作用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仍停留在初级水平,诸如求职技巧的讲授、招聘信息的发布和就业讲座的开设等,未能针对医学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就业趋势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专业辅导,远远不能满足医学生对就业的内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另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体系及建设未得到建立和健全,未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团队或教师队伍,没有专业的授课老师,没有系统的教授模式及培养模式,使得高校的就业指导作用有限,到基层的就业指导更是严重不足。

      4.高校毕业生思想落后,就业观念陈旧。

      与严峻就业形势相对应的是,仍有许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落后。“十年寒窗苦,一朝跃龙门”是许多大学生及家长的希望。出身城市的大学生担心下基层后回城市难、晋升更难,使他们对到基层就业望而却步;而农村籍的大学生也不愿到基层,希望能留在大城市,或成为国家公务员和干部,为家庭带来荣耀和庇护。很多毕业生仍存在“找个终身制工作”、“到机关事业部门就业”、“到城市、待遇好的地方就业”等陈旧观念,致使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难以全面展开。

      三、依托苏区精神,推动医学生基层就业对策研究

      引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已成为当前缓解就业压力、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解决广大基层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长期薄弱的重要举措。苏区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学术界对苏区精神的内涵虽有各种不同的表述形式,但它最本质、最具特色的内涵可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奉公、争创第一、无私奉献。”[1]在新时期,苏区精神更赋予了新的意义,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根本特征的苏区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结合赣南浓厚的苏区文化资源、苏区特有的精神,将苏区精神的精髓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相互融合、传承,以此加强医学生基层就业观,开创学校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1.依托苏区精神, 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基层就业的树立。

      院校各级团组织、各学院以加强学风建设促德育教育为方针, 以红色文化资源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为基地, 以医德、医学伦理学等为主要教育内容,积极开展以弘扬苏区精神、振兴苏区发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基层就业观为一体的活动。一是定期邀请党史界的专家为全校师生做专题学术报告, 举办赣医精神论坛、赣医人的故事讲座、让苏区精神进课堂等相关的活动,使德育教育寓教于学, 既转变了学风, 弘扬了红色文化及精神,又有效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医学人文素养培训。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走出校园,走进乡村、社区、贴近百姓,开展感恩教育、医疗保健知识宣讲、送医下乡、 我为社区教育献爱心、下乡义诊等社区援助活动,让医学生及时接触社会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 开展实践活动,了解国情, 立足国情, 为群众服务的政治素养,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坚定信念,树立为基层百姓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投身到基层的医疗单位特别是医疗资源匮乏的地方,为百姓的健康着想,真正、切实地体现和传承苏区精神。

      2.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导向作用,保障基层就业的落实。

      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主要基于直接收益水平。从2010年起,国家实行了定向乡镇免费医学院的试点及招生工作,借此保证基层卫生院医疗人才,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环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诸多优惠及倾斜的政策,一毕业就有稳定的金饭碗,着实吸引了众多毕业生的眼球,但正如笔者之前陈述的,这些优惠及倾斜政策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是此项工作能否继续推进的关键所在。所以,国家和政府应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及导向作用:健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服务体系,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各方面优惠;落实户口迁移和完善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规定,提供学习深造、公务员录用等优惠待遇和去留自由的保护政策;在生活保障金和创业风险基金、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上,为基层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开通绿色通道。

      3.优化人才培育模式,发挥宣传作用,扩大基层就业的影响。

      首先,高校要强化宣传引导,使毕业生树立基层就业观。高校应采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如下基层医学院实习、参观、到苏区文化资源地学习,开展苏区精神就业指导讲座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端正就业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同时,通过经验交流会和毕业生谢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优秀典型、极力推广成功就业经验、引导学生自觉把实现自身价值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其次,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以市场为主导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采用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从基层地区招生大学生,毕业后返回生源地就业。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和内容上要突出基层农村导向,着力培育适应基层的应用型人才。

      4.创营造良好医疗环境,积极留住人才,维护基层就业的利益。

      基层医院和部门要创造工作上帮扶、资金上倾斜、思想上帮教的优良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事制度,及早对优秀基层毕业生进行使用和培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要在实际中重用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培养、增长才干,以维持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性。基层各级政府财政要承担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待遇,制定相应的工资保障制度,为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优化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生活环境。

      5.更新就业观念,合理选择岗位,做好基层就业的定位。

      中央指出:要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在目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一方面,大学生应更新观念准确定位,以积极的心态面向基层就业,传承服务基层的无私奉献精神,把基层就业视为成才的起点,把握基层广阔的潜在机会,实现理想。另一方面,大学生要了解自我,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基层工作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鼓励和引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国家、学校、基层单位通力协作,为基层就业毕业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提高有效的生活保障。医学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在基层医院或单位建功立业、立志成才。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有效地拓展新渠道,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志愿服务基层,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程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

    10 楼

    2015-10-30  

  • 【2017年两会】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提案曝光
  • 马化腾2017两会七大提案建议
  • 五个“加” 透析2017两会侨界热点
  • 陈宝生谈诗词大会:激起了对诗词的热爱
  • 历年习近平两会上讲话
  •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俞正声报告全文
  • 入党的流程是什么
  • 国庆节放假安排2017
  • 中元节禁忌
  • 狮子座是几月几号
  • 2017年母亲节是几月几号
  • 2017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 2017年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 2017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 2017国庆节是几月几日
  • 2017中秋节放假安排
  • 2017中元节是几月几号
  • 2017建军节是几月几日
  • 2018年春节放假
  • 春节去哪里旅游比较好
  • 2017父亲节是几月几日
  • 2017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 2017母亲节是几月几号
  • 春分竖蛋
  • 居里夫人经典语录
  • 学信网学历查询
  • 黑道小说排行榜前10名
  • 鼓励人的经典语句大全
  • 大尺度美剧排行榜前十名
  • 古风名字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知识经济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
  • 番号怎么用

  •   本文关键词: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49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5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