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尺测量法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中的应用及研究
【图文】:
图 1-1 角度尺测量器在术中应用1.4.5 术后处理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应用抗生素 1-3 天预防感染;患者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 12 小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继续治疗患者基础疾病,控制血糖、血压;拍背、雾化排痰药物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嘱患者做踝关节背伸、拓屈动作;注意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引流液体量,并在术后 1 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 2 天复查血常规,,以便调整抗生素用量及纠正术后贫血。1.4.6 术后随访及疗效评定标准包括门诊随访、家访随访、委托代随访、电话及电子邮件随访等。随访三组患者术后 3 月、6 月、12 月及 18 月患侧髋关节功能状况,髋关节功能疗效的判定依据美国 Harris[17]医生在 1969 年提出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 hip score) (附录 D),分别评定三组
保守治疗很容易发生畸形愈合、关节僵硬、髋内翻畸形。髋关、最稳定的杵臼关节,是人体负重、直立和运动的重要功能需要的,如行走、跑步、跳、坐及下蹲等动作,具有优良的平面弯曲角度(股骨颈干角、股骨前倾角),与骨盆和下肢呈呈多层网格状(图 2-1),适应张应力和压应力的需要,更满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艳光;李文生;袁杨;;前倾角消除法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年10期
2 喻单根;侯志勇;张建河;吕飞;尹英超;;不同年龄阶段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前倾角的临床测量[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3 刘达;张译;张波;屈波;龚凯;廖冬发;谢庆云;陈俊;;不同麻醉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及DVT的影响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年31期
4 王国胜;魏宁波;曹明宇;高健;续斌;沈志敏;;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02期
5 吴添龙;涂以济;程细高;贾惊宇;陈伟才;;人工股骨头置换加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22期
6 付江;郭超;张亚民;;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年06期
7 胡荣慧;贺斌;巫北海;刘力;严睿;刘嘉凯;黄小波;张剑;丁薇;;髋关节区病变诊疗中股骨颈前倾角CT测量方法的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3期
8 林绍仪;蔡厚洪;李春雨;吴举;黄继辉;李卫;何藻鹏;刘金伟;陈应驹;;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年02期
9 朱求亮;袁剑峰;许斌;赵立来;戎露江;罗建民;;股骨颈扭转角的CT测量及临床价值[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23期
10 梁雨田,郭义柱,唐佩福,陶笙,张群,杨明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22期
本文编号:2649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64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