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麻醉深度和死亡率之间相关性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3 22:37
【摘要】:前言:本篇meta分析试图通过对之前发表的研究进行定量合并,以探究BIS监测指导下的麻醉深度与术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PUBMED,EMBASE,OVI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全面文献检索,只纳入那些涉及BIS监测指导下的麻醉深度与术后死亡率之间关系的观察性研究,并且在研究中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分析且给出校正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aHR))。按随访时间以及手术类型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篇meta分析共纳入9篇研究,共计38722例患者,总体定量合并结果显示:“低BIS”与术后死亡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n=38722;校正HR,1.22;95%CI,1.08 to 1.38;P=0.001;I2=85.4%;P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时间为30天以内时,麻醉深度和术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n=12713;校正HR,1.52;95%CI,0.97 to 2.38;P=0.28;I2=79.0%;P0.001);随访时间为90天以上时,“低BIS”与术后死亡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n=26009;校正HR,1.09;95%CI,1.00 to1.19;P=0.01;I2=79.4%;P0.001)。手术类型分组的结果显示:心脏手术患者,“低BIS”与术后死亡率存在密切关系(n=2650;校正HR,1.30;95%CI,1.14 to 1.49;P0.001;I2=0.0%;P=0.611);非心脏手术患者,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n=22887;校正HR,1.06;95%CI,0.98 to 1.14;P=0.14;I2=73.2%;P=0.011)。结论:深麻醉(BIS监测下)与术后90天以上死亡率之间可能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当随访时间为30天以内时,这一关系并不密切。深麻醉可能会增加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死亡率。
【图文】:

文献


文献筛选结果

麻醉深度,死亡率,患者,密切关系


本篇 meta 分析共纳入 9 篇研究,总计纳入 38722 例患者,,最终总体定量合并结果显示:“低 BIS”与术后死亡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n=38722;校正 HR,1.22;95% CI,1.08 to 1.38;P=0.001;I2=85.4%;P<0.001),表明术中“低 BIS”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术后死亡率,详见图 2。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玲;;解读麻醉深度的监测方法[J];家庭生活指南;2019年12期

2 丛静;邵爱洁;;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22期

3 张立冬;;麻醉深度指数在全麻患者手术期间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年21期

4 胡利平;徐晓栋;江剑;;麻醉深度指数CSI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高龄患者预防气管插管反应[J];健康之路;2017年10期

5 杨宾侠;杨军良;陈伯銮;;麻醉深度和神经功能的监测[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3年02期

6 俞修海;王保华;;生理参数自动控制及其临床应用[J];医疗器械;1987年01期

7 黄秉宪;;用两个反馈变量的麻醉自动控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6期

8 陈仲清;史誉吾;;食道下段收缩性与麻醉深度[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9年05期

9 张宏;靳冰;;麻醉深度和术中清醒的判断[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9年06期

10 侯秋杰;;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进;郑崇勋;和卫星;;麻醉深度监测中的脑电复杂度研究[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于布为;;麻醉深度及其监测——如何改进我们的麻醉?[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3 史斌;;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4 史斌;;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5 元秀华;胡静;张传汉;;ROFDR分布式光纤体表温度场监测与麻醉深度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孙焱芫;熊利泽;;CSM监测麻醉深度的临床有效性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马丽萍;朱立宏;陈学新;孟尽海;;BIS和应激指标对老年患者麻醉深度的评估[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彭庆勇;李川勇;;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心率变异性与麻醉深度分析(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何玉峰;陆洁;邹静蓉;崔微艳;;麻醉深度指数监测指导全麻患者苏醒期拔管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彭庆勇;李川勇;;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心率变异性时频分析与判断麻醉深度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伍西明 武海亮;适宜麻醉深度可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N];湖南日报;2011年

2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伍西明 武海亮;麻醉深度影响术后脑功能[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孔娟 孙莹莹;精准麻醉开启舒适医疗新方式[N];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永强;Narcotrend和脑电双频指数用于烧伤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意义及不同麻醉深度对烧伤后患者的脑保护作用[D];郑州大学;2018年

2 陈杭;麻醉靶控输注的控制策略及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曹扬;麻醉药物建模与麻醉深度闭环策略[D];中南大学;2013年

4 梁振虎;EEG熵算法及麻醉状态监测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魏勤;基于体征信号分析的麻醉深度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牛r

本文编号:2678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678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f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