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

发布时间:2017-03-26 03:00

  本文关键词: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按照Utstein模式建立窒息法心脏骤停模型和致颤法心脏骤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的差异并观察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24h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2、观察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心肺复苏后自噬的发生及其变化规律。方法:1、分别采用窒息法和致颤法制备大鼠心脏骤停模型,比较两组大鼠在诱发心脏骤停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脏骤停心电图变化、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循环恢复后24h存活率的差异;并观察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24h脑皮质及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2、采用经皮电刺激心外膜法建立大鼠心脏骤停模型(致颤法),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仅进行麻醉、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等操作,不诱发心脏骤停(0h组)。采用致颤法制备大鼠心脏骤停复苏模型,在恢复自主循环后3h,6h,12h,24h,48h,72h各时间点分别充分麻醉后处死大鼠,取材,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自噬超微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的变化。结果:1、窒息组从窒息开始到出现心脏骤停的间隔时间为292.7±51.5sec,而致颤组从释放交流电至出现心脏骤停的间隔时间为2.5±1.2sec,致颤组诱导心脏骤停时间较窒息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窒息组心电图表现为心电静止5例,无脉搏电活动10例,共15例,而致颤组心电图表现为室颤6例,心电静止7例,无脉搏电活动2例,共15例;窒息组复苏成功6例,自主循环恢复后24h存活4例,致颤组复苏成功9例,自主循环恢复后24h存活6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2h、24h两个时间点时窒息组评分明显低于致颤组(P0.05);HE染色发现,窒息组较致颤组的神经组织损害病理变化更加明显。2、透射电镜下观察致颤法心脏骤停复苏模型发现,自噬体在6h组开始出现,24h组达高峰,48h组逐渐减少。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含量,与空白对照组(0h)相比,恢复自主循环后上述两种蛋白表达逐渐升高,24h时达峰值,48h及72h时又有所下降。结论:1、心脏骤停模型的建立中,致颤法较窒息法诱导心脏骤停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其心脏骤停的心电图类型也更类似于临床,并且心肺复苏成功率及24h存活率也高于窒息法。故此,致颤法是心肺复苏较理想的实验模型。2、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自噬被激活,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提示自噬在大鼠心脏骤停后脑损害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脑皮质 海马 自噬 Beclin-1 LC3II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研究背景9-11
  • 引言11-12
  • 第一部分 窒息法与致颤法心脏骤停模型的对比研究12-25
  • 一、主要实验器材12-13
  • 二、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13-14
  • 三、实验方法14-20
  • 四、结 果20-23
  • 五、讨 论23-24
  • 六、结 论24-25
  • 第二部分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细胞自噬的动态变化25-42
  • 一、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25-26
  • 二、主要实验试剂及配置方法26-27
  • 三、实验方法27-33
  • 四、结 果33-39
  • 五、讨 论39-41
  • 六、结 论41-42
  • 参考文献42-48
  • 综述48-59
  • 参考文献54-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60
  • 中英文缩略词60-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学斌;杨兴易;林兆奋;赵良;;心肺复苏后大鼠肾脏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06期

2 郭梅凤;刘励军;徐信发;周保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68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