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2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整形外科治疗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3:15
【摘要】:目的:通过对EF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以及近远期手术疗效的评定,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整形外科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并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接诊并接受治疗的20例EFD患者,均给以肿胀麻醉下行病变全包绕切除,术后打包包扎,病变送常规病理,对其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以及近远期疗效评价进行研究。所有病例均于术前,术后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采用Constant shoulder score评分表进行评估,评分内容包括疼痛、肌力、功能活动和肩关节活动度等四项。每次随访评估复发率,如果有疑似复发病例,运用超声(US)随访检查。随访数据结果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结果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50岁以上者患者18例,50岁以下2例。17例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3例为非长期重体力劳动者。9例患者存在肩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不适,11例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20例患者肿物均位于肩背部,其中双侧发病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临床诊断:弹力纤维瘤。术后15天拆线,均未见切口裂开、感染等相关并发症。20例病例共计36处病变均得到了较好的随访,无失访病例,术前及术后均进行了较为准确详细的评分,评分结果显示除术前评分差异外,20例患者术后5天评分均较低,均与术后早期术区疼痛不适症状加重有关,随访3次至术后3个月左右不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年所有病例术区疼痛、功能受限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症状均恢复至正常,均未见其他不适等阳性表现。本研究病例平均随访11.50个月。Constant shoulder score由术前的平均分93.35分增加到99.75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术前和术后平均分数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随访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1.弹力纤维瘤一旦发现,不能自行消退,且有持续增长的可能,手术早期去除是根治的关键;2.彩超、CT及MR检查是术前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可选检查,有创穿刺检查目前已经舍弃,术后病理检查是确诊疾病诊断的关键;3.背部弹力纤维瘤的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肿胀麻醉技术,避免了传统全麻的高花费,同时能够减少出血及有利于术中的分离;术中应精细操作,避免重要神经、血管及邻近组织损伤,完整包绕肿物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术后术区打包包扎是防止术后积血、积液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4.在肿胀麻醉下行全包绕病变切除,术后打包治疗,简单,安全,有效,花费少,是目前治疗背部弹力纤维瘤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滨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22
【图文】:

心电图,生面,背部,辅助检查


专科查体:背部双侧肩胛下可见一皮下肿物生长,高出皮面,肿物周围逡逑皮肤无明显改变,直径大小约6cm,按压轻压痛,质软,与周围粘连严重,逡逑活动度差,左侧肩关节轻度活动受限。(典型症状详见下图1-1,图1-2)逡逑^邋1,逡逑图1-1逦图1-2逡逑辅助检查:①肩背部彩超提示:双侧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生面可见一肿逡逑物局限性生长,类扁椭圆形,左侧较大,直径约6cm,右侧直径约5.0cm,逡逑肿物回声欠均匀,内无明显血流信号,高度怀疑脂肪瘤,请结合临床。②逡逑CT:双侧背部肌下肿物生长,左侧较大最大截面约6.0cm*1.2cm。高度怀疑逡逑脂肪瘤,请结合临床。(详见下图1-3)③心电图、胸片及血尿常规等检查逡逑均未见异常。逡逑第19页逡逑

心电图,血常规,心电图,肿物


沿肿物周缘lcm切除肿物,充分止血,注意保护肋间血管神经。肿物送病逡逑理。分层缝合骨膜及肌膜,充分解剖复位,皮下分层缝合,皮内减张缝合,逡逑最外层7-0滑线缝合皮肤。放置引流条一根,术区打包加压包扎。(图1-4,逡逑图1-5,图1-6,图1-7)加压包扎与引流管均3天后拆除,切口对合对位良逡逑好,皮下无积血积液,无脂肪液化。病理结果提示:弹力纤维瘤。患者10逡逑天后拆线出院。逡逑随访:患者于术前,术后5天,1月,3月,6个月,术后1年均有效逡逑随访,Constant邋shoulder邋score邋评分为邋80,70,80,95,100,100。逡逑pini逡逑图1-4逦图1-5逡逑第20页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桂珍;谷丽娟;范永红;闫博宇;;弹力纤维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年07期

2 高巍;刘明;青祖宏;李永焕;何蔚;刘洋;;背部弹力纤维瘤1例及文献复习[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03期

3 徐立辉;牛晓辉;;弹力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6年04期

4 郭健,卢义生,赵东晖,付莉萍,李志芳;背部弹力纤维瘤一例及文献复习[J];海南医学;2005年09期

5 Loo W.J.,Rytina E. ,Banfield C. ,马慧群;吞噬弹力纤维是Sweet综合征的特征[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6 李正;中国成为发展弹力纤维(Spandex)生产的集中地[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4年09期

7 刘春霞,李锋;弹力纤维瘤3例[J];农垦医学;2004年06期

8 王玉清;弹力纤维染色法的改进[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潘波,周会行;弹力纤维瘤4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0年05期

10 刘河;弹力纤维瘤1例[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子馨;郭惟;卞明;王跃;盛瑞红;刘颖;;常人皮肤弹力纤维的扫描电镜观察[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2 宓士军;马秀清;周广军;孙瑞龙;白胜辉;郭艳华;;高频超声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陈周;Jinho Chung;张建中;朱学骏;;热应激对皮肤弹力纤维的损伤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贾雪松;曹玉文;钟文英;王娟;王海霞;;环状弹力纤维溶解性巨细胞性肉芽肿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5 李承新;沈华;王雷;高天文;;丘疹性弹力纤维溶解症:1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观察[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承新;沈华;王雷;高天文;;丘疹性弹力纤维溶解症:1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艳;王俊民;;丘疹性弹力纤维离解1例[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陈东;;小儿心内膜纤维弹力组织增生症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林幸笋;孙飞;王珏;马辉;赵静波;季梁;陈瓞延;;血管弹力纤维双光子自荧光成像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邬宗周;袁定芬;;点阵Er:YAG激光照射对紫外线所致豚鼠皮肤光老化的组织学及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刘阳;俄泳衣市场日渐红火[N];远东经贸导报;2006年

2 李春银;高龄老人宜深居简出[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FOCUS·聚焦品牌与设计[N];中国纺织报;2004年

4 申凤鸣;女装穿着不当有损健康[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张孟军;科技创新,他们搞“反向研发”[N];科技日报;2004年

6 茜茜;6种女装 谨慎选择[N];山西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符洋;贝纳普利抑制家兔肾下腹主动脉瘤形成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孙鲁;黄韧带退行性变的病因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3 谈梦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管壁生物力学及弹力纤维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东亮;20例背部弹力纤维瘤整形外科治疗临床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8年

2 闫恩慧;胃壁弹力纤维分布的特点及其病理学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3 胡华;u-PA及PAI-1在小鼠实验性肺气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8年

4 余悦欣;大鼠心肌梗死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D];新乡医学院;2017年

5 徐薪;弹力纤维在肺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诊断中的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6 房修i

本文编号:2720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20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