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30度反式特伦德伦伯格卧位较平卧位对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术呼吸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1 06:42
【摘要】:背景与目的肥胖患者其特殊的呼吸生理使麻醉和外科医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改善围术期肥胖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肥胖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是麻醉和外科医生应该注意的问题。观察比较30°反式特伦德伦伯格卧位较平卧位对肥胖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从而为改善肥胖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呼吸功能及预防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ASA I-II级,BMI≥30kg/m~2,2018年6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的肥胖患者15例,观察比较平卧位(supine position,SP)及30度反式特伦德伦伯格卧位(30°reserve Trendelenburg position,30°RTP)两种体位的相关指标。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充分吸氧去氮10min后(before operation,BO)时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O_2)。术后带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不同体位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内分流率(Qs/Qt)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O_2)。拔管后10min(after operation,AO)时不同体位的脉血气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O_2)以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1)与SP相比:在BO时,30°RTP的PaO_2、OI升高(P0.05)P_(A-a)O_2降低(P0.05);在MV时,30°RTP的PaO_2、OI、Cstat升高(P0.01)P_(A-a)O_2降低(P0.05),Qs/Qt呈现出下降趋势(P0.05);在AO时,30°RTP的PaO_2、OI有所升高(P0.05),P_(A-a)O_2有所降低(P0.05),Qs/Qt明显减少(P0.01)。2)与BO相比:MV时两种体位下的PaO_2、OI明显下降,约30%(P0.01),P_(A-a)O_2明显升高(P0.01);在AO时两种体位下的PaO_2、OI较BO明显下降约50%(P0.01),P_(A-a)O_2明显升高(P0.01)。结论肥胖患者在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肺内分流率较正常体重者明显增大,且术后带管状态下的氧合指数较术前下降约30%,而在拔管后较术前下降约50%。肥胖患者在30°RTP较SP可改善肺的静态顺应性,减少肺内分流率,减少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加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56.6
【图文】:

对比图,机械通气,对比图,体位


肺内分流率在 MV 时 RTP 较 S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AO 时 RTP 较 SP 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2 患者在机械通气、术后拔管时的两种体位下的肺分流率 ( x±s)position MV AOSP 17.76±3.4 18.82±3.6RTP 17.01±2.9 17.13±3.1**:与 SP 比较,*P<0.05,**P<0.01。: supine position. RTP: reserv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MV: mechanical ventil: after operation

对比图,对比图,体位,统计学意义


注:SP: supine position. RTP: reserve Trendelenburg position.图 1.2 术后自主呼吸时两种体位的肺内分流率对比图3.2 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不同体位对比:PaO2在 BO、MV 和 AO 时 RTP 较 SP 都有所,且在 BO、MV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 AO 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对比:与 BO 时相比,两种体位下的 PaO2在 MV 和都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3 患者在术前、机械通气、术后拔管时的两种体位下的动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娜;;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95期

2 魏凯天;辛丽;;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04期

3 徐玉磊;张静;王蕾;;提高住院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年08期

4 曾相莲;;品管圈活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年07期

5 丁芸;沈春萍;夏萍;;视频结合回馈教学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J];护理学杂志;2017年15期

6 刘永华;史永进;;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年05期

7 梁秋会;国峰;甄莹;邓敏;任云慧;赵燕;;思维导图在肋骨骨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4期

8 张伟;;秋冬肺病多 赶紧进行呼吸功能锻炼[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10期

9 晋金花;;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17年10期

10 王芳;;品管圈在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斯小水;;术后重症患者呼吸功能评估与支持[A];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余翔;;呼吸训练对改善偏瘫及四肢瘫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燕;勉丽君;;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A];国家级康复护理新进展学术高峰论坛暨第四届第三次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4 赵静晗;;呼吸功能锻炼提高COPD患者活动耐力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张海萍;;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世香;马爱兰;;开胸术后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分析及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7 刘萍;陈玉红;程咏;贝莉;;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大庆;罗艳;张松然;高勇刚;海建中;;气流阻抗呼吸功能自动分析装置[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9 张天玉;;健康教育在肺癌病人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A];2013年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外科护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张天玉;;健康教育在肺癌病人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A];2012年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专科知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胡国;科学养生“徐娘”美[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记者 徐烨;呼吸功能再恶化查韦斯很“脆弱”[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本报记者 卢拥军 高铁鹏 通讯员 尚明;“慢阻肺”并不可怕[N];平顶山日报;2005年

4 江西 主任医师 程曲径;慢阻肺患者的春季保健[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蔡铁勇(主任医师);慢跑对心血管大有益处[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6 记者 王淑军;“融化渐冻的心”公益活动启动[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策;膈神经端侧吻合迷走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周许辉;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重建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3 谢晓勇;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术后肺损伤机制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琪瑶;30度反式特伦德伦伯格卧位较平卧位对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术呼吸功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年

2 杨海灵;病友互助模式的呼吸功能锻炼对中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3 邹永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Ⅰ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呼吸功能改变规律[D];南昌大学;2017年

4 李春红;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窦伟;睡眠剥夺对大鼠认知和脑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张丹;呼吸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苏凯;量化检测呼吸振动能量预测肺切除手术后呼吸功能[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王珊;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全麻期间呼吸功能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7年

9 崔国庆;右美托咪定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呼吸功能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10 王君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功能及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23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23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