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腔镜下直肠根治术患者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肺动力学和氧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22:30
【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最近1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经过筛选,一共选取了60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了3组,每组20例。以上患者均采用IPPV通气模式,将呼吸机氧流量设定为2 L/min,将氧浓度设定为100%,将吸呼比设定为1∶2。为这三组患者制定了不一样的通气方法:A组:全程给予低潮气量+高呼吸频率+低PEEP+肺复张手法(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LRM)。B组:全程给予低潮气量+高呼吸频率+低PEEP。而不应用手法肺复张。C组:全程给予常规潮气量+常规呼吸频率。A组插管后全程通气模式:IPPV VT6ml/kg,RR16次/分,PEEP 5cmH_2O,每30分钟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压力30mm Hg,持续时间30s)。B组全程IPPV VT6ml/kg,RR16次/分,PEEP 5cmH_2O,不给予手控膨肺。C组全程IPPV VT10ml/kg,RR10次/分,不给予PEEP和手控膨肺。记录平卧位插管后气腹建立之前(T_0)、头低脚高位气腹建立后10分钟(T_1)、头低脚高位气腹建立后30分钟(T_2)、头低脚高位气腹建立后60分钟(T_3)、平卧位关气腹后(T_4)五个时间点的平均气道压及气道峰压,从而计算各组各时间点的肺动态顺应性。分别于T_0、T_2、T_3、T_4时点记录患者的吸入氧浓度(FiO_2),为手术的患者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记录其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CO_2分压(PaCO_2),根据以上记录结果分别计算各组各时间点的氧合指数。将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呼吸力学指标及肺氧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全麻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这段时间内,与平卧位气腹前(T_0)相比较,改变体位和建立气腹期间(T_1-T_4)的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明显的升高,以T_1-T_3升高为著(P0.05),C组各时间段气道峰压与平均气道压升高数值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T_1~T_3时C组的肺动态顺应性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0.05)(表2)。A组和B组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肺动态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出C组的气道峰压要明显的高于A组和B组,且以气腹建立期间更为明显。由此可见传统的大潮气量低频率通气模式较保护性肺通气模式会形成更高的气道阻力,而气道阻力的增加无疑是机械性肺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A组与B组的肺动态顺应性要好于C组,也就是小潮气量高频率的保护性肺通气模式相比较传统的大潮气量低频率的通气模式能够获得更好的肺动态顺应性。A、B、C三组的PaO_2及氧合指数随着手术的进行均有进行性的上升,且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PaCO_2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通气相比,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小潮气量高频率通气辅以小PEEP联合手法肺复张)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手术期间机械通气的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能够改善患者的动态肺顺应性,有利于肺保护。同时通过对肺氧合功能指标的监测不难发现,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同传统通气模式都能够维持患者的氧合于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14;R735.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军喜;;对发生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年15期

2 王益群;;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用于抢救溺水后肺水肿9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9年05期

3 邢泉生,曹倩,荣佑宝,李贞福,纪志娴,泮思林;改良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3期

4 朱峰;郭光华;;“超”保护性肺通气策略[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年06期

5 王东伟;陈萍;曾凡荣;马达;董文明;;开放肺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年02期

6 黄壮荣;祝曙光;陈凯;章海波;马庆荣;梁葳;李智佳;;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13期

7 姚正丽;潘志浩;郭建荣;;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于全肺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06期

8 曾琼;王宁;朱美华;段满林;徐建国;;保护性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22期

9 王晓芝;;通气机相关性损伤及保护性肺通气策略[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4期

10 毛滨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保护性肺通气[J];中国综合临床;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段满林;曾琼;;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与保护性肺通气策略[A];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段满林;曾琼;;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与保护性肺通气策略[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3 孙明洁;李会;艾登斌;;保护性肺通气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4 曾琼;段满林;徐建国;;高呼气末正压小潮气量通气影响正常肺患者血液动力学[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5 宋志芳;;肺保护与肺复张[A];贵州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李欣;;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与呼吸支持[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7 赵定;张为民;;俯卧位通气对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徐磊;秦英智;;体外膜氧合: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希望?[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瑗;小儿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术中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亚英;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氧合功能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少娜;腔镜下直肠根治术患者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肺动力学和氧合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3 刘晓;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肺并发症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4 史志国;静态压力—容量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作用[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2年

5 刘于红;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海水淹溺致急性肺损伤兔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任惠龙;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开胸患者氧化应激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5年

7 黄志坚;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山莨宕碱在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肺保护作用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8 彭凌华;肺爆震伤兔模型建立及早期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于瑶;前列地尔对吸烟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诱发的肺换气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李艺玮;不同通气模式在老年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7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67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