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呼气末正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超重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24 12:37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应用于超重患者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的肺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选择40例超重[24kg/m~2≤体重指数(BMI)28kg/m~2]患者,年龄在20~65岁、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随机分为PEEP组(P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后开始机械通气控制呼吸,P组设置PEEP=5cmH_2O,C组不予以PEEP,两组其余设置相同,预设潮气量(Vt)为6mL/kg,吸呼比为1∶2,初始呼吸频率(RR)为15次/min,吸入氧浓度(FiO_2)为100%,插管后调整FiO_2为50%,调整RR维持P_(ET)CO_235~45mmHg。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min(T1)、气腹后5min(T2)、60min(T3)、缝皮时(T4)观察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计算肺的动态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统计术后3天内肺部并发症(PPCs)。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气管插管后5min(T1)比较,P组气腹后5min(T2)时Vt增加,C组气腹后60min(T3)时Vt增加,组间比较Vt无显著差异(P0.05);与气管插管后5min(T1)比较两组在气腹后5min(T2)和60min(T3)时Ppeak和Pplat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气管插管后5min(T1)比较,在气腹后5min(T2)和60min(T3)时两组Cdyn均下降(P0.05),在气管插管后各观察时点P组的Cdyn均高于C组(P0.05)。3.与气管插管后5min(T1)比较,气腹后5min(T2)、60min(T3)、开始缝皮时(T4)时两组PaO_2、OI均下降,PaCO_2上升(P0.05),P组在气腹后60min(T3)、缝皮时(T4)时PaO_2和OI均高于C组(P0.05),两组间PaCO_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两组术后3天内肺部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期开始给予呼气末正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提高动态肺顺应性,在超重患者腹腔镜术中可以改善氧合,促进肺功能恢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晓静;卫庆;;高呼气末正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年09期

2 刘阳;魏路清;吕福云;王火;曹文理;苏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对外源性呼气末正压的生理学反应[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10期

3 孔维民,王辰,杨媛华,黄克武,姜超美,翁心植;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11期

4 戴蝶英;;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年01期

5 冯永文;肖广钧;;呼气末正压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干扰[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9年02期

6 李n<淇;;俯卧位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01期

7 王宏贤;;呼气末正压水平对脑出血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年03期

8 孔维民,王辰,杨媛华,黄克武,姜超美,翁心植;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06期

9 孔维民,王辰,杨媛华,黄克武,姜超美;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的影响(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1年08期

10 孔维民,王辰,杨媛华,黄克武,姜超美;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延波;;胃内二氧化碳压力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最佳呼气末正压选择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周成杰;陈国忠;安敏飞;;呼气末正压联合肺复张治疗重症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赵滋苗;陆军;王飞;丁月平;叶肖琳;马丹女;;不同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全科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赵滋苗;陆军;王飞;丁月平;叶肖琳;马丹女;;不同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三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5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5 黄东亚;黄英姿;吴晓燕;刘火根;潘纯;杨毅;邱海波;;膈肌紧张性电位指导ARDS呼气末正压选择可行性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骆建军;戚小平;吴建义;;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对肺不张病人动脉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德厚;陈义坤;;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危重症哮喘并肺闭锁综合症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邱海波;许红阳;杨毅;周韶霞;陈永铭;孙辉明;;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与氧合影响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第五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沈鹏;张茂;;超声评估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诱导的肺容积改变[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李家琼;邱海波;杨毅;陈永铭;沈菊芳;李娜;吴彬;;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复张效果及氧输送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苏云;婴幼儿亲体肝移植术中应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减少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明霞;呼气末正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超重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李婷婷;呼气末正压对俯卧位全麻脊柱手术脑氧饱和度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周雁楠;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联合手法肺复张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4 孙波;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罗杰;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递增法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心肌缺血和凋亡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4年

6 杜青;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用于开胸术患者的效果[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7 林慧艳;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与上腔静脉横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8 轩哲;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康艳红;机械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参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10 李艺玮;不同通气模式在老年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8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68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