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离断三叉神经对大鼠三叉神经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31 21:06
   目的:1.通过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分析经三叉神经离断术处理的大鼠,三叉神经痛的电生理反应情况及神经纤维中炎症因子在神经节中分布情况,评价三叉神经离断术后对于缓解疼痛的有效性。2.研究其三支从三叉神经节至三叉神经根之间走行分布的特点。为临床上三叉神经选择性离断术提供研究依据,达到减少三叉神经离断术后面部感觉缺失及眼膜溃疡的发生。方法:1.研究对象选用30只SD健康雄性大鼠,以慢性缩窄环模型来制作三叉神经痛模型,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眶下神经痛组、眶下神经离断术组、假手术组。通过对三组大鼠2周、3周、4周这三个不同时间段,腹腔麻醉,在对侧VPM核的区域位点开颅钻孔。用多通道电生理监测仪检测大鼠VPM核放电幅度及频率的变化,然后开胸,心腔灌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脑组织,取三叉神经节进行组织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SP、CGRP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及变化,免疫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大鼠神经离断后对大鼠的疼痛的影响。2.选用8只健康雄性大鼠,通过给予大鼠注射荧光探针Dio、Dil、DId三种荧光染料到离断的眶下神经分支、眼神经分支、下颌神经分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让大鼠存活72小时后,心腔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三叉神经、取三叉神经节附近神经纤维作连续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大分支走行特点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三个实验组SP含量、CGRP含量,在眶下神经痛组、眶下神经离断组SP含量较对照组高,在3至4周后,离断组SP含量趋势降低与对照组相近,此时眶下神经痛模型明显较其他两组高。CGRP含量眶下神经痛组较离断组、对照组明显偏高。在4周后离断组CGRP呈现下降趋势接近对照组。2、电生理实验结果:眶下神经痛组较眶下神经离断术组及对照组放电频率明显较高,电信号的幅度也明显较其他组高,可记录到爆发性伤害性电信号,眶下神经离断组较对照组放电频率有所差异且早期波形频率较对照组稍高。4周后波形趋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经荧光染色后发现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域三叉神经上内侧,眶下神经分布区域在下内侧,位于眼支的外侧,下颌神经分布区域在外侧。在三叉神经节一般感觉纤维与温痛觉纤维分离重新交叉组合,一般感觉纤维基本上集中于三叉神经节中部,周围温痛觉纤维集中于中前部,后走行到后外侧。结论:1、三叉神经痛模型组与三叉神经离断术组相比较,SP、CGRP相关至痛因子下降,电生理实验表明神经离断后,VPM核团电生理表现与对照组相似,较三叉神经痛组少有疼痛的信号出现。2、经荧光染色后发现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域三叉神经上内侧,眶下神经分布区域在下内方,下颌神经分布区域在外测。在三叉神经节内三束纤维根据纤维类型及汇聚的合团不同进行重新排列走行,在神经节远端的外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纤维在纤维的外侧相对集中。可以作为三叉神经选择性切断术选择位点。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R7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玉龙,陈方焘;三叉神经痛[J];广西中医药;2000年01期

2 孙业忠,吴若秋,蒋秋华;应用显微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贵州医药;2000年05期

3 柯善华,唐元寿;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12期

4 李静;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39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5 李昭钧,张文斗,陈晔,恭瑞宙,黄捷;X刀治疗三叉神经痛[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6 林明宗,任艳,陈谅;三叉神经痛[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12期

7 ;摆脱“三叉神经痛”的困扰[J];学习导报;2000年05期

8 魏霆,王宪忠,朱会友;正天丸塞鼻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6期

9 姜晓钟;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探讨[J];上海医学;2001年12期

10 赵东,付志新;三叉神经痛影像学检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晓彤;;浅谈健康教育在三叉神经痛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邵现红;付其宏;姜颂期;朱保;顾亚军;;多分支切断撕脱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附58例报告)[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邹叔骋;黄红星;曾其昌;王琴;卢军;李波;;徒手定向穿刺辅助方波刺激定位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邹爱萍;姜晓钟;;三叉神经痛临床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分析(附21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郑汉光;;三叉神经痛诊断与治疗[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高雨;李海燕;;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黄玲;于生元;;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8 刘春兰;程莲;;三叉神经痛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与护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汪新华;黄建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82例临床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亓卫东;李明;;原发性双侧三叉神经痛及手术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明志;市中心医院采取射频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获得成功[N];四平日报;2007年

2 钱勇;警惕四类诱因引发三叉神经痛[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金能革;三叉神经痛因“火”而起[N];健康时报;2010年

4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严臻泉;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N];河北科技报;2010年

5 吴志;三叉神经痛:别轻信网上广告“忽悠”[N];中国医药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白轶南;三叉神经痛可彻底根除[N];保健时报;2004年

7 唐 啸;三叉神经痛 切勿误拔牙[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副主任医师 王利力;三叉神经痛的缓解治疗[N];工人日报;2001年

9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王利力;三叉神经痛——一种可怕的怪病[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10 记者 冯立中;三叉神经痛病因有新发现[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志钢;立体定向结合3D CT重建技术在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磊;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神经导航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D];山东大学;2005年

3 罗道枢;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的机能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安建雄;经眶下神经注射蛇毒建立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D];中南大学;2013年

5 刘红兵;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相关解剖和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腾飞;经眶下孔注射相关炎症因子制造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黄姗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外周血中部分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雷;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观察及桥小脑池截面积在三叉神经痛MRI诊断中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姚成成;微血管减压术和球囊压迫术在原发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疗效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5 田杨杨;电针结合药物治疗轻中度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孙崇阳;离断三叉神经对大鼠三叉神经痛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林青;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诊断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泽;常用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9 黄玲;慢性缩窄环术后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张辉;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9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809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