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肠梗阻大鼠空肠组织腐胺的测定与肠炎宁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06 21:22

  本文关键词:肠梗阻大鼠空肠组织腐胺的测定与肠炎宁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建立相对简便、快速的腐胺测定方法,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腐胺的含量。观测肠炎宁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和腐胺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单纯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1.模型制备将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肠梗阻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头孢克肟阳性药物对照组(头孢克肟组)、肠炎宁治疗组(肠炎宁组)。将四组大鼠禁食12小时,不禁水,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将大鼠固定,脱毛,消毒,铺无菌纱布,上腹部正中切2 cm切口,分离空肠,后三组每隔5 mm用有齿镊夹伤肠管,送回腹腔,正常对照组(亦即假手术组)手术过程与模型组大致相同,只是开腹后不钳夹,逐层缝合,再消毒。将四组大鼠于术后第一天早晨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等容量头孢克肟(3.2mg·mL-1)和肠炎宁(0.1075 g·mL-1)灌胃,灌胃体积皆为10 mL·kg-1,每日一次,连续七天。2.HPLC法测定大鼠肠组织中腐胺水平正常组和模型组各15只大鼠,于第七天灌胃给药后3 h处死。头孢克肟组和肠炎宁组分别于第七天灌胃给药后的3、6、12、24 h各处死6只。取空肠组织样品,先后加入5-磷酸吡哆醛酶提取液和鸟氨酸盐酸盐使其反应产生腐胺。以苯甲酰氯对腐胺进行柱前衍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肠组织腐胺浓度。3.肠炎宁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的作用另取正常组、模型组、头孢克肟组及肠炎宁组大鼠,每组各15只。分别进行动物一般状况观察;肠组织大体观察,按Phyllips分级标准对粘连程度进行分级;HE染色,光镜下空肠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肠炎宁的作用。4.统计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定量资料方差齐性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单纯粘连性肠梗阻模型造模成功:正常组大鼠,饮食、排便如常,体重增加。模型组大鼠术后食欲差,不排便,活动少,体重降低,毛发稀疏,可见腹形,开腹后有广泛粘连,分离困难、出血多。2.建立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肠组织中腐胺的含量,以c18柱作为色谱柱,采用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32nm;检测灵敏度为0.002(aufs)。该法简单、可靠,适合生物样品中腐胺的测定。腐胺变化:最后一次用药后,头孢克肟组腐胺水平逐渐降低;肠炎宁组用药3h后腐胺降低的幅度较大,且6h时的腐胺水平低于头孢克肟组,但个别时间点较之前的临近时间点腐胺水平有轻度回升,观察终点上肠炎宁组与头孢克肟组腐胺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在用药七天后同时间点的用药各组腐胺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低。3.肠炎宁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大鼠的作用动物一般状况观察:正常组:饮食、排便正常,体重增加;模型组:术后不思饮食,不排便,精神萎靡,毛发不荣,体重减轻,可见腹形;头孢克肟组:术后食欲不振,不排便,给药后排便短、小、细,体重缓慢增加;肠炎宁组:术后食欲不佳,不排便,给药后饮食逐渐增多,排便增加,体重缓慢回升。肠组织大体观察:正常组:肠组织未见异常改变,无肠粘连等改变;模型组:有广泛粘连,分离困难、分离时出血较多,以3级和4级粘连居多;头孢克肟组:粘连面积多数未超过创面百分之二十,以2级居多;肠炎宁组:粘连面积多数未超过创面百分之十,用手指可分离,分离时无出血。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空肠肠壁结构清晰,形态正常。正常组:肠绒毛规整,未见破坏、水肿,偶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肠绒毛变短、不规则,小肠腺增多,可见较多潘氏细胞,杯状细胞增多,间质急、慢性炎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头孢克肟组:肠绒毛明显增粗,部分融合,杯状细胞增多,可见散在淋巴小结,间质炎细胞减少,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肠炎宁组:肠绒毛增粗,变长,部分融合,小肠腺形态较好,呈长指状,杯状细胞增多,间质炎细胞减少,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结论:1.成功建立测定生物样品中腐胺含量的柱前衍生-hplc法。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生物样品中腐胺的测定。2.模型组大鼠空肠组织腐胺水平升高,用药后可使之降低,肠组织腐胺水平的变化可在一定范围内反映肠损伤程度变化。3.肠炎宁能降低肠梗阻大鼠空肠组织中腐胺水平,减轻组织病理损伤,可使肠绒毛及小肠腺趋于正常,而且降低肠粘连程度的作用较为明显,也能减轻肠梗阻的症状。肠炎宁对大鼠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前衍生 鸟氨酸脱羧酶 腐胺 粘连性肠梗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缩略语/符号说明13-14
  • 前言14-19
  • 研究现状、成果14-18
  • 研究目的、方法18-19
  •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梗阻模型腐胺浓度19-35
  • 1.1 材料与动物19-20
  • 1.1.1 实验仪器19
  • 1.1.2 实验试剂19-20
  • 1.1.3 模型建立20
  • 1.2 实验方法20-23
  • 1.2.1 溶液配置20-21
  • 1.2.2 样品处理21-22
  • 1.2.3 色谱条件22
  • 1.2.4 色谱实验方法22-23
  • 1.3 结果23-30
  • 1.3.1 系统适用性试验23-25
  • 1.3.2 线性试验25-26
  • 1.3.3 回收率实验26-27
  • 1.3.4 日内差试验27
  • 1.3.5 日间差试验27
  • 1.3.6 重复性实验27-28
  • 1.3.7 质量控制实验28
  • 1.3.8 样品的测定28-30
  • 1.4 讨论30-34
  • 1.4.1 模型的建立30
  • 1.4.2 酶提取液的配制与反应过程30-31
  • 1.4.3 柱前衍生条件选择31-32
  • 1.4.4 ODC的表达32
  • 1.4.5 空肠组织腐胺水平的变化32-34
  • 1.5 小结34-35
  • 二、肠炎宁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的作用35-46
  • 2.1 材料与动物35-36
  • 2.1.1 实验仪器35
  • 2.1.2 动物与试剂35-36
  • 2.2 实验方法36-38
  • 2.2.1 模型制备36
  • 2.2.2 动物一般表现观察36
  • 2.2.3 肠粘连情况大体观察36-37
  • 2.2.4 包埋流程37
  • 2.2.5 染色实验流程37-38
  • 2.3 结果38-43
  • 2.3.1 动物一般观察38-39
  • 2.3.2 肠粘连情况大体观察39-40
  • 2.3.3 镜下观察40-43
  • 2.4 讨论43-45
  • 2.4.1 肠黏膜镜下观察结果分析43-44
  • 2.4.2 肠炎宁的成分及作用44-45
  • 2.5 小结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4-55
  • 综述55-66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新,史宗道,赵一鸣,汪欣,蒋斌,顾晋,姜可伟,周孝思;急性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预测模型的建立和检验[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徐斌;周振理;;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2年14期

3 白洋;傅卫;袁国红;陶明;张同琳;;模拟绞窄性肠梗阻发展过程的大鼠模型的建立[J];实验动物科学;2010年03期

4 蔡卫华;曹东明;;石蜡油联合芒硝外敷保守治疗老年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年15期

5 何秀兵;;肠梗阻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01期

6 赵奎君,,徐国钧,金蓉鸾,徐珞珊,张蒲芝;狼毒类中药对结核杆菌抗菌作用的比较[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7 王东红;李亮;盛丽;柳渊洁;黄小玲;王自立;唐晓勇;;浆膜剥脱法建立大鼠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8 刘湘新,孙志良,冯崎华,盛忠梅;地锦草化学成分及抗菌作用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96年08期

9 曹瑞玲;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药效学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3年06期

10 金哲;;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肠梗阻大鼠空肠组织腐胺的测定与肠炎宁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89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8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