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水压逆向破坏兔逆行岛状皮瓣静脉瓣膜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21:00

  本文关键词:水压逆向破坏兔逆行岛状皮瓣静脉瓣膜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体表创面缺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逆行岛状瓣中,轴型血管内的动静脉血流均为逆正常的生理方向。由于静脉瓣膜的存在,静脉的逆向回流受到瓣膜的阻隔,故术后常出现静脉淤血的表现。静脉回流的不充分常为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目的探索使用水压逆向破坏逆行岛状皮瓣静脉瓣膜后,观察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及皮瓣的存活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实验采用兔下肢隐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作为模型。兔双下肢随机形成自身对照。实验组皮瓣形成后予以大隐静脉内逆向加压推注稀肝素水5m1左右,以见清亮液体顺利通过静脉干为造模成功标准。对照组血管蒂无特殊处理。实验检测指标包括:静脉干内压力、超声测量血管蒂部血流情况、皮瓣存活率及皮瓣HE染色。21只新西兰白兔用于静脉压测量6只;超声测量6只;存活率及皮瓣组织学检测9只。静脉压测量:大隐静脉干处予以24G静脉留置针逆向插管,连接管预冲稀肝素,接JPY-O1H压力换能器,与RM6240多导生理测量仪相连,以大气压为标准调0,连续测量静脉压1小时。实验组、对照组操作顺序随机,以排除麻醉时间较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终测量结果予以配对t检,比较双侧静脉干内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各的压力情况。超声测量:皮瓣形成后,皮瓣底部予以垫聚乙烯塑料薄膜后,原位缝合。术后七天,连续予以彩超监测血管蒂部静脉干内的血流,评估其逆瓣膜返流情况。存活率测量及组织学检测:在原有皮瓣形成基础上,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予以血管蒂两端结扎隐静脉,仅保留大隐静脉一根流出通道。水压破坏静脉瓣方法不变,垫消毒薄膜后,皮瓣原位缝合。术后十天计算双侧存活率,并行配对t检验,统计其统计学差异。双侧皮瓣存活处皮肤取标本做HE染色,观察皮瓣内血管新生情况及有无微血栓形成。结果静脉压测量:①皮瓣形成术后,静脉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实验组下降从术后即刻即开始,对照组从20min后方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静脉压减低。②各个时间点的实验组静脉压均小于对照组,各个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最终在一个小时内的静脉压变化情况,即AP,实验组为8.40±1.67 cmH2O,对照组为4.62±2.10 cmH20该差值经非配对t检验,P值为0.19,无统计学差异。超声测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更早的出现静脉回流:实验组术后第1天即出现大隐静脉的回流;而对照组大隐静脉回流时间出现在术后的第3天左右。存活率测量及组织学检测:①术后大体观察见:术后第1、3、5、7天对照组肿胀充血情况普遍较实验组明显。②术后第十天,对照组存活率为45.76±12.64%,实验组存活率为:92.16±2.73%,P=0.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皮瓣HE染色结果提示:实验组的新生血管要多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实验组切片所示微血管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结论水压逆向破坏静脉瓣膜,可促进兔隐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模型中经瓣膜静脉逆流的更早发生,改善皮瓣的早期淤血,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关键词】:逆行岛状皮瓣 水压 静脉瓣 静脉淤血 静脉逆流 动物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前言9-12
  • 参考文献10-12
  • 文献综述12-21
  • 参考文献18-21
  • 材料与方法21-27
  • 实验结果27-35
  • 讨论35-41
  • 参考文献41-44
  • 结论44-45
  • 致谢45-46
  • 作者简介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大平,鲁世荣,徐学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2 吴聚,徐晖;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2年02期

3 丰波,庄玉君,王克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4 王辉,魏海温;足背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5 常保国 ,王国庆;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6 王文全;李志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附1例报告)[J];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12期

7 崔延才,周莹,苗林;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皮肤缺损七例[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4年01期

8 张全荣,邱扬,许亚军;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銒趾皮肤缺损二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9 程银忠,杨英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电击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年04期

10 张晋,黄丽丽;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高压电致拇趾皮肤缺损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护理[A];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功林;章鸣;蔡国荣;郭翱;张文正;胡玉祥;;銁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銁趾软组织缺损[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功林;张灵芝;郭翱;胡继苏;;銁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銁趾软组织缺损[A];2007浙江省显微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峰;刘东旭;王增西;赖宪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5 沈向前;吴守成;叶坡;陈强;;以第一指掌侧总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夏文森;宋保强;韩岩;马显杰;;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1跖骨头附近皮肤缺损[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孟庆延;修一平;李泰然;冯葳;马靓;;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肢体远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赵玉驰;王力刚;朱武平;;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季卫平;沈永辉;赵鹏飞;吴博;;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和带蒂皮瓣修复指尖缺损18例[A];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沈向前;吴守成;叶坡;陈强;;以第一指掌侧总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A];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磊;以主干血管及筋膜皮肤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的兔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海曦;水压逆向破坏兔逆行岛状皮瓣静脉瓣膜的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水压逆向破坏兔逆行岛状皮瓣静脉瓣膜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93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