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17 07:19

  本文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全麻下开胸单肺通气手术中围术期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对肺部氧合、肺内分流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胸椎旁阻滞组(PVB组)和硬膜外阻滞组(CEA组)两组患者均复合全身麻醉。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中心静脉通路,吸氧,有创动脉压监测,心电和脉搏氧饱和度监护,开放深静脉后给予咪唑安定0.03mg/kg缓慢静推,10min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PVB组)和硬膜外阻滞(CEA组),区域阻滞完成30min后进行全麻诱导,术后分别采用连续胸椎旁阻滞镇痛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区域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观察两组患者阻滞前T0、阻滞后15分钟T1、麻醉诱导前T2、侧卧位双肺通气5分钟T3,单肺通气15分钟T4、单肺通气30分钟T5、单肺通气45分钟T6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全身麻醉药丙泊酚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总消耗量以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的用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24小时动脉血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以及术后6h、12h、24h及48h安静状态和咳嗽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和ASA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2)区域阻滞的效果:PVB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成功完成胸椎旁阻滞,起效时间(17.8+4.3)s,最大阻滞平面为(5.4士1.1)个节段。CEA组患者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48.6+6.1)s,最大阻滞平面为(6.7±0.9)个节段,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VB组麻醉起效时间快。(3)麻醉镇痛效果: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镇痛效果相当。PV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CEA组短(P0.05)。术后12h、24h、48h咳嗽时VAS评分PVB组低于CEA组(P0.05)。(4)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CEA组患者MAP和HR在T1、T2时较TO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PVB组患者麻黄素和阿托品消耗量明显低于CEA组(P0.05)(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两组患者肺内分流从T3时开始升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小时和2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PVB组高于CEA组(P0.05);术后一周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PVB组低于CEA组(P0.05)研究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与硬膜外阻滞相比其麻醉起效更快速、镇痛效果与硬膜外相当,麻醉复苏和拔管更早,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肺内分流影响与硬膜外阻滞无差异,术后氧合较硬膜外阻滞佳,术后肺部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胸科手术麻醉和镇痛的方式。
【关键词】: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单肺通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中英文缩略词11-14
  • 1 前言14-16
  • 2 材料和方法16-21
  • 2.1 —般资料16
  • 2.2 麻醉方法16-18
  • 2.3 主要设备和仪器18
  • 2.4 观察指标18-19
  • 2.5 统计分析19-21
  • 3 结果21-32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1
  • 3.2 区域阻滞效果分析21-23
  • 3.3 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的对比23-26
  • 3.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26-28
  • 3.5 两组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8-32
  • 4 讨论32-37
  • 5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0
  • 综述40-59
  • 参考文献54-59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军;椎旁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魏玉锁;王庭秀;;钩活术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国临床医生;2006年12期

3 陈彦青;林莹;戴双波;;改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4 叶尚志;蔡玮;魏宁;;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年08期

5 胡毅平;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6期

6 丁炜;施伟;;颈部椎旁神经阻滞配合颈复康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年05期

7 陈远辉;孙海潮;王金法;诸葛晓红;唐明华;王静;;改良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腿痛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0期

8 陈有生;王素伟;赖晓敏;王建钧;;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0年03期

9 张伟;张守彬;;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10 谭宪湖,谭冠先,何睿林,秦科;神经阻滞联合药物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尹常宝;樊碧发;;胸腰椎旁神经阻滞在脊源性腹痛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何松;黄明勇;范久运;;腰椎旁神经阻滞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王新强;潘学文;周俊;;椎旁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翔;;内外口松解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A];二○○九年重庆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马忠立;冯大江;向生青;王世凤;;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腰腿痛体会[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6 胡毅平;刘林汉;姚冰薇;顾正峰;;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加TENS21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容富;;椎旁神经阻滞配合针灸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8 王新强;潘学文;周俊;;椎旁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耀耀;干扰素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徐江慧;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3 周嘉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4 陈鹤翔;持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肝右叶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肖萍;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及镇痛[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2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3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