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中缝背核5-HT神经元在orexin促麻醉觉醒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18 19:20

  本文关键词:中缝背核5-HT神经元在orexin促麻醉觉醒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全身麻醉至今已经有170年的历史,但是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用网络调控机制解释麻醉药物的作用,认为脑内多种神经递质、调质及其投射系统与全身麻醉的产生和调控相关。本实验小组前期系列研究已经证明神经肽orexin在全麻觉醒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现orexin可以激活结节乳头核的组胺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发挥其促麻醉觉醒的作用。有研究表明oreixn亦可以作用于激活脑干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的5-羟色胺能(5-hydroxytryptamine,5-HT)神经元,调控如睡眠等生理功能。5-HT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单胺类物质,参与痛觉、体温、情绪、睡眠-觉醒的调控,已有证据表明5-HT在麻醉中也有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异氟烷麻醉中DRN的5-HT能神经元是否参与介导orexin神经元麻醉促觉醒作用。目的:了解脑干的DRN区的5-HT能神经元在orexin异氟烷促麻醉觉醒效应中的作用和机制。实验一:DRN区微注射orexin及其受体配体对异氟烷麻醉的诱导和觉醒时间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30-300g),月龄3-4m,实验前动物先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1ml/kg,i.p.)。(1)在DRN埋置核团微注射外套管,5-7天后进行实验。大鼠在氧流量为1.5L/min、异氟烷浓度为1MAC(1.4%)条件下进行麻醉。麻醉第15分钟时DRN区微注射orexin-A(30pmol/0.3ul,100pmol/0.3ul)或orexin-B(30pmol/0.3ul,100pmol/0.3ul),对照组注射saline(0.3ul),另外两组微注射orexinⅠ型受体拮抗剂SB334867(5ug/0.3ul,20ug/0.3ul)或Ⅱ型受体拮抗剂TCS-OX2-29(5ug/0.3ul,20ug/0.3ul),对照组给予DMSO(0.3ul)。给药15分钟后停止麻醉剂吸入,给药终止至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为觉醒时间(emergence time)。观察记录SD雄性大鼠异氟烷麻醉的觉醒时间。(2)慢诱导法观察麻醉诱导时间:动物分组同上。上述各种试剂于给药后15分钟进行麻醉。将大鼠置入麻醉箱,氧流量设为1.5L/min,异氟烷挥发罐浓度为2%。从麻醉剂开始吸入至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为麻醉诱导时间(nduction time),记录慢诱导的诱导时间。结果:(1)与saline对照组比较(13.91±0.90min),DRN区微注射100pmol(10.05±0.36min)和30pmol(11.6±0.36min)orexin-A后大鼠的觉醒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DRN区微注射100pmol orexin-B也有促麻醉觉醒作用(10.59±0.40 min),与对照组相比觉醒时间缩短(p0.05),但30pmol组的觉醒时间(11.78±0.56 min)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微注射orexinⅠ型受体拮抗剂SB334867 20ug后觉醒时间(13.81±0.18 min)比DMSO对照组(11.33±0.35 min)延长(p0.05),但5ug组无此作用(11.84±0.46 min,p0.05 vs对照组)。给予orexinⅡ型受体拮抗剂TCS-OX2-29后(18.07±0.67 min)也对觉醒时间无影响(p0.05)。(2)在慢诱导,orexin-A(30pmol/0.3ul,100pmol/0.3ul)、orexin-B(30pmol/0.3ul,100pmol/0.3ul)、orexinⅠ型受体拮抗剂SB334867(5ug/0.3ul,20ug/0.3ul)和Ⅱ型受体拮抗剂TCS-OX2-29(5ug/0.3ul,20ug/0.3ul)的DRN核团微注射都对诱导时间都无影响(p0.05)。实验二:DRN区微注射orexin及其受体配体对异氟烷麻醉诱导的脑电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30-300g),月龄3-4m,实验前动物先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1ml/kg,i.p.)。(1)实验前于DRN核团区进行微注射外套管和脑电监测电极的埋置。5-7天后在氧流量为1.5L/min,异氟烷浓度为1MAC(1.4%)条件下对大鼠进行麻醉。在麻醉第30分钟时DRN区微注射orexin-A(100pmol/0.3ul)、orexin-B(100pmol/0.3ul),对照组给予saline(0.3ul)。观察从麻醉前清醒状态到异氟烷麻醉后的脑电变化以及给药的影响,计算爆发性抑制率的变化(Burst Surpression Ratio,BSR),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2)DRN核团微注射套管与脑电监测电极埋置术,5-7天后在氧流量为1.5L/min,异氟烷浓度为0.75MAC(1%)条件下对大鼠进行麻醉,在麻醉第30分钟,DRN核团微注射orexin-A(30pmol/0.3ul,100pmol/0.3ul),对照组给予saline(0.3ul)观察和分析脑电频谱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18.72±2.69%),DRN核团微注射orexin-A后脑电的爆发性抑制率(BSR,9.55±1.54%)降低(p0.05),脑电波向类觉醒波转变。(2)与对照组相比,DRN区微注射100pmol orexin-A后EEGδ波明显减少,而30pmol orexin-A注射组δ波仅轻微减少。实验三:orexin对麻醉过程中DRN区5-HT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30-300g),月龄3-4m,实验前动物先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1ml/kg,i.p.)。侧脑室微注射外套管埋置术,5-7天后在氧流量为1.5L/min,异氟烷浓度为1MAC(1.4%)情况下对大鼠进行麻醉,麻醉第15分钟侧脑室微注射orexin-A(100pmol/0.3ul)或saline(0.3ul)麻醉第30分钟处死,对照组大鼠清醒状况下心脏注射10%氯化钾处死,处死后灌注取材免疫荧光法标记5-HT神经元的活动状态,采用5-HT与c-Fos共标记确定5-HT神经元的活动状态,观察5-HT神经元活化情况。结果:用c-Fos表达细胞数量百分比表示5-HT神经元活化率,侧脑室微注射orexin-A组(12.54±1.45%)高于微注射saline组(7.20±0.78%p0.05),与未给予麻醉处死组(13.24±1.6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orexin可以通过促进中缝背核的5-HT能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使麻醉中脑电波从爆发性抑制波向类觉醒波转化,EEGδ波减少,加快麻醉后动物的觉醒。
【关键词】:5-HT orexin 脑电分析 行为学 全身麻醉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1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中文摘要6-10
  • ABSTRACT10-14
  • 前言14-16
  • 文献回顾16-26
  • 实验一 DRN区微注射OREXIN及其受体配体对异氟烷麻醉的诱导和觉醒时间的影响26-34
  • 实验背景和目的26
  • 1 材料26-27
  • 2 方法27-29
  • 3 结果29-34
  • 实验二 DRN区微注射OREXIN及其受体配体对异氟烷麻醉诱导的脑电变化的影响34-43
  • 实验背景和目的34
  • 1 材料34-36
  • 2 方法36-38
  • 3 结果38-43
  • 实验三 OREXIN对麻醉过程中DRN区 5-HT神经元活性的影响43-48
  • 实验背景和目的43
  • 1 材料43-44
  • 2 方法44-45
  • 3 结果45-48
  • 讨论48-51
  • 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60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60-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毓芩;;细胞内微注射技术[J];国外医学情报;199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洁;谭晓燕;;钝针在微注射中使用的体会[A];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骆接文;陈强;蔡一湘;;粉末微注射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钛合金零件制备领域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侃;美国最新微注射技术[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灵;DNA超微注射量精密控制技术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2 刘天军;数字化细胞微注射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洁;基于压电陶瓷的数字化微注射技术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杨岑;中缝背核5-HT神经元在orexin促麻醉觉醒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唐照军;自动化细胞微注射中器件制作及微注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岳伟;数字化细胞微注射仪研制及拉针仪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穆莉莉;数字化细胞微注射中的改性和检测技术[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6 杨锋雷;适用于无针注射及高精度微注射的物理建模与实验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朱志浩;微注射系统驱动电路和控制程序的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兰海英;微流体数字化细胞显微注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吴泽;微注塑和微注射压缩制品结构与性能的比较[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陈伟;细胞微注射系统执行装置的研究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缝背核5-HT神经元在orexin促麻醉觉醒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5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