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的浓度探讨

发布时间:2021-04-25 09: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的浓度。方法 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0.3%浓度的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0.4%浓度的罗哌卡因。比较两组的麻醉完善率、神经完全阻滞效果及麻醉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完善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5)。观察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阻滞占比分别为90.0%、100.0%、92.5%、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2.5%、85.0%、75.0%、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6.486、4.501、7.671, P<0.05)。麻醉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为(7.67±2.44)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7.34±1.19)min、麻醉起效时间为(14.81±1.74)min;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为(9.67±3.37)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9.13±3.37)min、麻醉起效时间为(12.47±1.04)min。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运...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4(1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完善率比较
    2.2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2.3 两组麻醉指标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病情-麻醉-手术三位一体方法与ASA-PS预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比较[J]. 徐德朋,王全英,黄光晖,马福嫣,杨蔷,朱跃,薛路,周文,江学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 (01)
[2]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J]. 张丽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12)
[3]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陈加强,沈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13)
[4]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显像和定位的应用价值分析[J]. 李友芳,贾心连,黄亮.  中国医药科学. 2016(13)
[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横纹肌平面阻滞镇痛的效果分析[J]. 刘晓华,王燕,李立新.  中国综合临床. 2016 (06)
[6]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 黄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0)
[7]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容量与效果观察[J]. 黄以庭,邓文广,吴秋瑜,李晓芸.  现代医院. 2016(04)
[8]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多点小剂量法阻滞与传统方法的效果比较[J]. 侯加伟,秦毅彬,徐兴国,陈红生,曹苏,丁晶晶.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6)



本文编号:3159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59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