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饮毒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7:00
本文关键词:五生饮毒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及《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均以五生饮作为治疗阴痫的代表方。所载五生饮由生半夏、生南星、川乌、生白附子、黑豆五味中药组成,生半夏、生南星是功效卓著的毒性中药,治疗癫痫具有良好的疗效。五生饮的出处考证尚存疑,但药物与《玉机微义·卷四十一》所载李仲南五生丸相同, “风痫有痰,阴脉弦细缓者,五生丸主之”。方中药物大多有毒,且存在“十八反”的“半夏”与“川乌”药对。本研究通过动物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评价五生饮的毒性。目的:通过动物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评价五生饮的毒性。方法:药物制备:减味五生饮煎液(生半夏、生南星、制白附子、黑豆衣各15g),五生饮煎液(生半夏、生南星、制白附子、生川乌、黑豆衣各15g)。急性毒性实验:将4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五生饮煎液组、减味煎液组、混悬液组和生理盐水组4组,按照0.4ml/10g分别给予五生饮煎液、减味煎液、混悬液和生理盐水灌胃,主要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同时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外观、行为活动、食欲、大小便等,连续观察7天。长期毒性实验: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生饮煎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减味煎液组、混悬液组和生理盐水组6组。每日按照1.5ml/100g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五生饮煎液、减味煎液、混悬液和生理盐水灌胃1次,连续灌胃2周。末次给药24小时后每组10只大鼠麻醉后均采用腹主动脉采血,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糖等血分析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立即剖取动物的肝、肾、胃、肠组织块,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每组剩余大鼠继续观察2周,再以相同方法麻醉采血和取病理检测。统计学方法:对于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者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否则使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的各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精神状态良好,外观、行为活动、食欲和大小便正常。长期毒性实验中,混悬液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差,其余5组大鼠精神状态正常;各组体重无明显差异;混悬液组和减味煎液组死亡率高;混悬液组白细胞高于生理盐水组,减味煎液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减味煎液组肌酐高于生理盐水组;煎液各剂量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高于生理盐水组;肝、肾、胃、肠病理检查均以五生饮混悬液组损害最严重。结论:五生饮急性毒性不明显。长期给药,各种剂型、剂量的五生饮均可能具有一定毒性。减味煎液组对血细胞和肾功能改变较明显;煎液各剂量组对肝功改变明显;脏器病理损害以五生饮混悬液最严重,五生饮混悬液较五生饮煎液毒性增加,高剂量五生饮煎液较低剂量五生饮煎液毒性增加,减味五生饮煎液较相当剂量五生饮煎液的毒性增加。
【关键词】:五生饮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1-23
- 1.1 癫痫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11-14
- 1.1.1 癫痫发作、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连续状态的定义11
- 1.1.2 癫痫的发病机制11
- 1.1.3 癫痫的治疗方法与研究现状11-14
- 1.2 中医对痫病的认识14-16
- 1.2.1 痫病定义14
- 1.2.2 病因病机14
- 1.2.3 痫病分类14-15
- 1.2.4 中医治法15-16
- 1.3 中医治疗痫病的研究进展16-18
- 1.3.1 中药辨证论治16-17
- 1.3.2 针灸治疗17-18
- 1.3.3 单味中药抗癫痫18
- 1.4 阴阳分治法治疗痫病的研究进展18-20
- 1.4.1 阴阳分治法18-19
- 1.4.2 定痫丸治疗痫病19
- 1.4.3 五生饮类方治疗痫病19-20
- 1.5 中药毒理学研究方法进展20-23
- 1.5.1 毒理学研究方法20
- 1.5.2 具有明显毒副作用中药的毒理研究进展20-21
- 1.5.3 “十八反”毒理研究21-23
- 第二章 五生饮的毒理研究23-32
- 2.1 急性毒性实验23-24
- 2.1.1 实验材料23
- 2.1.2 实验方法23
- 2.1.3 观察指标23-24
- 2.1.4 实验结果24
- 2.1.5 讨论24
- 2.2 长期毒性实验24-32
- 2.2.1 实验材料24-25
- 2.2.2 实验方法25-26
- 2.2.3 观察指标26
- 2.2.4 统计方法26
- 2.2.5 实验结果26-30
- 2.2.6 讨论30-32
- 结语32-34
- 参考文献34-38
- 附录38-55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胜利;龙子江;蔡永亮;陈明;阮诗兰;金鹤;陆辉;陈梅林;;定痫丸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脑组织环核苷酸(cAMP、cGMP)影响[J];安徽医药;2011年11期
2 王净净 ,李振光 ,邓元江 ,顾星 ,段祖珍;愈痫灵抗癫痫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11期
3 孙圆媛,高月;中药毒性的研究概况[J];航空航天医药;2003年04期
4 严晓莺;董菊;王明艳;;遗传毒理学检测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吕福全;癫痫病从痰论治机理析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01期
6 狄琢玉;魏英贤;齐秀彦;孙学起;;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1期
7 骆灵敏;;中药蜈蚣毒理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33期
8 刘桂菊,于先美;常用含生物碱类中药的毒性[J];青岛医药卫生;2002年04期
9 张永霞;止痫灵治疗癫痫44例[J];四川中医;1999年11期
10 何保军,王江涛;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52例[J];陕西中医;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琦;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物质基础及毒性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五生饮毒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66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