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超声应变技术在心肌梗死楱型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超声应变技术在心肌梗死楱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研究目的:探讨开胸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建立实验用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对建立模型方法进行技术分析。研究方法:健康同龄成年雌性藏香猪8只,体重30~40kg,术前采集静脉血送检心肌损伤因子及心肌酶谱。麻醉后持续心电动态监护,人工辅助呼吸,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距左主干1.Ocm处),术后6h采集静脉血送检心肌损伤因子及心肌酶谱,结合心电图动态变化评估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情况。以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心电图改变(出现ST段持续性弓背样抬高)及心肌损伤因子及心肌酶谱升高判断心梗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研究结果:1.8只藏香猪全部进行了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手术顺利完成6只,总存活率为75%。1头因肌松药过量致死,1头因插管不正确抢救不及时死亡。2.6只实验猪经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后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心肌损伤因子及心肌酶谱改变包括hsTnI、MYO、LDH、CK、 CK-MB水平明显升高,提示6只实验猪心梗模型成功建立,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结论:1.在建立心梗模型中,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近段(距主干约1cm处),可以有效地达到实验的目的。2.该方法模型制备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并且可重复性强,是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3.注意分离冠状动脉及冠状静脉;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麻醉(包括肌松药)、辅助呼吸、补液是模型成功建立的重要保证,同时要重视术后预防感染和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第二部分 超声应变技术在心梗诊治中的价值研究目的:采用传统超声心动图结合超声应变技术中的斑点追踪技术(STI)分析心肌梗死模型猪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左室心肌形变及功能变化规律及特点,拟探讨传统超声心动图及超声应变技术评价梗死心肌形变及功能变化的价值。研究方法:1.选取同年龄健康成年藏香猪,结扎前降支近端第一对角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及具体方法同第一部分)。2.对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h、24h、48h、72h、 96h各进行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3.传统超声心动图上分别测量心腔大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采集超声切面图,脱机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不同节段超声短轴水平径向应变峰值(radial strain, SR)、圆周应变峰值(circumferential strain, SC)及局部心肌旋转角度(rotationangle,Rot)。研究结果:6只建模成功的实验猪纳入研究对象1.冠脉结扎术前健康猪心脏形态、心腔大小及瓣口血流的超声测值亦接近或位于成人测量值正常范围内,可以良好的模拟人心脏的活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2.冠脉结扎术前及术后6h、24h、48h、72h、96h等不同时间点之间超声测值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测值发生了变化,LVESV及LVEF测值有显著性差异,相应P值均为0.000。3.冠脉结扎术前及术后6h、24h、48h、72h、96h不同时间点之间SR、SC及Rot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前间隔心尖段、前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前间隔心尖段SR、SC、Rot相应P=0.001,0.001,0.000;前壁心尖段SR、SC、Rot相应P均为0.000;侧壁心尖段SR、SC、Rot相应P=0.000,0.008,0.001。与术前比较,SR、SC及Rot均出现了降低,术后6h即可呈现阳性表现。结论:1.通过超声对健康猪及心梗模型猪心腔内径的测量,证明了猪心脏大小和人很相似,结扎冠脉前降支后,心梗模型建立稳定,适合作为心肌梗死动物模型。2.STI能够敏感地检测心肌梗死模型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心肌梗死后梗死节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并可以量化评价心肌损伤的运动情况。第三部分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采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分析心肌梗死模型猪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左室心肌灌注情况及功能变化规律及特点,拟探讨GMPI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评价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选取同年龄健康成年藏香猪,结扎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及具体方法同第一部分)。2.对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h、24h、48h、72h、96h各进行一次GMPI。3.应用SPECT/CT仪及后处理软件分析心肌各节段的血流灌注情况、心功能参数。4.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6只建模成功的实验猪纳入研究对象。1.冠脉结扎术后6h,GMPI没有阳性显示或只有极细微的灌注稀疏缺损灶;术后24h,GMPI显示前间隔心尖段、前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呈灌注稀疏缺损区;2.冠脉结扎术后48h、72h、96h,GMPI仍显示上述节段呈灌注稀疏缺损区,缺损面积及范围随时间延长未见明显变化或稍缩小。3.冠脉结扎术前及术后6h、24h、48h、72h、96h不同时间点之间测值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VEDV、LVESV、LVEF测值发生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均为0.000)。4.在健康猪,GMPI与STI测定的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r=0.84,P=0.03),心梗后相关性减弱。冠脉结扎术前及术后6h、24h、48h、72h、96h不同时间点二者对LVEF、LVEDV、LVESV的测值随冠脉结扎术后时间的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1.99mTc-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可以用于评估冠脉结扎术后24h的心肌灌注的检测。然而,对6小时内的早期心梗检测需慎重。2.心梗发生24小时后的99mTc-MIBIGMPI和超声STI的检测对心梗24小时后梗死节段的判断有较好的一致性。3.LVEF在99mTc-MIBI GMPI和超声心动图之间有良好相关性,心梗后相关性减弱,两种方法间LVEF、LVEDV、 LVESV随冠脉结扎术后时间的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4. GMPI反应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与超声STI反应的心肌运动应变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和对病情发展的评估价值,综合评估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
【关键词】: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猪 动物模型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斑点追踪显像 应变 心肌梗死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SPECT/CT
【学位授予单位】:川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2;R-332;R445.1
【目录】:
- 致谢3-5
- 摘要5-10
- Abstract10-19
- 前言19-23
- 第一部分 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23-32
- 引言23
- 资料与方法23-26
- 结果26-29
- 讨论29-31
- 结论31-32
- 第二部分 超声应变技术在心梗模型中的价值32-69
- 引言32
- 资料与方法32-35
- 结果35-65
- 讨论65-67
- 结论67-69
- 第三部分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69-91
- 引言69
- 资料与方法69-71
- 结果71-86
- 讨论86-90
- 结论90-91
- 全文总结91-93
- 参考文献93-96
- 综述:~(99m)Tc核素影像学在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方面的现状和进展96-115
- 参考文献108-115
- 附录115-116
- 个人简历116-117
- 攻读硕士学位巧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7-1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兰;贾晓春;杜玉洁;张桂青;;心肌灌注显像30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20期
2 沈钰如;作过铊心肌灌注显像的病人可触发银行警报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89年06期
3 范义湘,郑普德,彭武和,陈仰珍,周乃基;离体和在体心肌灌注显像的实验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4 赵志梅,秦孝智,关立克;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03年04期
5 何作祥;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7期
6 王行肃;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及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7 郑智超,王新房,吕清,谢明星,卢晓芳,贺林,杨亚利;全氟显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10期
8 许浩,杨汉东,闵新文,陈欣;心肌灌注显像假阳性41例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9 邬美琴,薛红,梁霞;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10 寿亚利;;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心肌灌注显像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张延军;丁荣晶;旅朝霞;杜雪梅;解静慧;郑平伟;刘岩岩;;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分析[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谢建;闫新慧;孙海舟;王子超;高传玉;;探讨在SPECT心肌灌注显像靶心图基础上的定量分析方法[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姚稚明;宋人和;郑建国;屈婉莹;;ATP心肌灌注显像探查心肌缺血的价值[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明浩;全成旭;李明杰;;心肌灌注显像患者的淋巴细胞中诱导放射性适应反应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邵亚辉;赵修义;田军;;围手术期肺癌患者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功能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张军;李林法;朱阳军;;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决策制定中的潜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王澎;董峰;王任飞;贾强;张富海;;心肌灌注显像中的散射伪影及其改善方法分析[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黄克敏;冯彦林;温广华;;不同体位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左心室下后壁影响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9 田丛娜;魏红星;张晓丽;;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功能以及与磁共振成像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陈建伟;李殿富;刘标;丁其勇;杨文平;徐绪党;杨伟;李洋洋;赵中强;;~(13)N-氨水PET心肌灌注显像心肌血流绝对定量方法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康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教授 王劏;核心脏病学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期待政策利好[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萍萍;冠心病的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卫华;~(99m)TcN-NOET MPI临床应用研究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宁帅;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超声应变技术在心肌梗死楱型中的应用[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李祥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心肌病变中的研究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谢振宏;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01)铊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再分布机制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武霞;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11年
6 赵娜;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评价[D];辽宁医学院;2012年
7 田爱娟;心肌灌注显像危险度评估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分层相关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8 刘清岩;影响脂质排泄因素对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张万春;~(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10 张茜;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Graves病~(131)I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超声应变技术在心肌梗死楱型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3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