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颈内动脉介入灌注罂粟碱治疗急性前循环型脑梗塞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1:03

  本文关键词:颈内动脉介入灌注罂粟碱治疗急性前循环型脑梗塞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 颈动脉灌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目的:评估颈动脉灌注罂粟碱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型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 group)、动脉灌注罂粟碱组(artery injection, AT group,5.25mg/kg)、静脉输注罂粟碱组(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Ⅳgroup,5.25mg/kg),每组6只。在给药6h后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随后动物麻醉处死,取脑做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AT组、Ⅳ组给药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给药之前(P0.01),Con组给药前后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无明显差异;AT组给药后的评分相对于Ⅳ组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TTC染色计算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示,AT组明显小于Ⅳ组及Con组(P0.01)。结论:经颈动脉灌注罂粟碱能够显著减轻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异常,减少脑缺血梗死体积,减轻脑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颈内动脉介入灌注罂粟碱治疗急性前循环型脑梗塞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型脑梗塞患者经颈内动脉介入灌注罂粟碱等药物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8例初发急性前循环型脑梗塞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脑梗塞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两次介入手段于颈内动脉泵入25%甘露醇注射液、罂粟碱、胞二磷胆碱及奥拉西坦等药物,发病24h内治疗。入院时、入院14d时及出院3月后均行NIHSS评分、MMSE量表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组间、组内统计学分析;以NIHSS评分的降低率判定疗效,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100%-90%;显著好转:NIHSS评分减少45%-89%;好转:NIHSS评分减少44%-21%;基本无效:NIHSS评分减少20%。设定基本治愈+显著好转为治疗有效,计算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成3月随访的病例共58例,其中实验组31例,对照组27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入院14天及出院3月后,NIHSS、ADL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入院评分(P0.05),且优于同时期对照组评分(P0.05); MMSE量表评分在实验组中三个阶段基本无差异(P0.05),在对照组中3月时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3月时的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14天及3月时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内动脉介入灌注罂粟碱等药物可促进血脑屏障开放,提高局部用药浓度,逆转内皮素-1所致的血管痉挛,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保持认知功能在基本正常水平,疗效显著,优于静脉给药。
【关键词】:颈动脉灌注 罂粟碱 梗死体积 颈内动脉灌注 血脑屏障 罂粟碱 内皮素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引言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第一部分11-16
  • 材料与方法11-13
  • 结果13-15
  • 讨论15-16
  • 第二部分16-28
  • 材料16-17
  • 方法17-18
  • 结果18-21
  • 讨论21-28
  • 结论28
  • References28-30
  • 附录30-31
  • 致谢31-32
  • 综述32-36
  • 参考文献34-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春华;郭志;;颅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颈内动脉介入灌注罂粟碱治疗急性前循环型脑梗塞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34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