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对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的影响与机制探讨
本文关键词:替米沙坦对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的影响与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观察替米沙坦对长期高糖高脂(high sugar and high fat,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形态的影响。2.观察替米沙坦对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中巨噬细胞数量和极化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是否可经由此途径发挥其早期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32只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8只;高糖高脂组(HSHF组),24只。喂养6个月后HSHF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HSHF组,8只;HSHF对照组,8只;替米沙坦干预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HSHF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饲料配方为:70%正常饲料+20%猪油+10%蔗糖+1%胆固醇+0.25%胆酸);替米沙坦干预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替米沙坦5mg/kg.d灌胃;HSFH对照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替米沙坦干预3个月后,各组大鼠禁食8小时后腹腔注射乌拉坦(4ml/kg)麻醉,处死后于无菌条件下摘取双肾组织。左肾组织用10%中性甲醛固定做石蜡切片,用于PAS染色和免疫组化,右肾组织快速投放于液氮中,用于Western Blot检测。PAS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运用Western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足细胞相关蛋白podocin、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氮氧化合物(i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HSHF膳食喂养9个月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SHF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肾脏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加;肾脏足细胞相关蛋白podocin、肾脏Arg-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肾脏i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SHF膳食喂养9个月后,与HSHF组相比,HSHF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系膜基质增生程度,肾脏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肾脏足细胞相关蛋白podocin、肾脏Arg-1蛋白及肾脏i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替米沙坦干预3个月后,与HSHF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干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减轻,肾脏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下降;肾脏足细胞相关蛋白podocin、肾脏Arg-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肾脏i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替米沙坦可以减少经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程度,保护足细胞。2.替米沙坦具有调节肾脏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活化增强M2型巨噬细胞活化,进而发挥肾脏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替米沙坦 高糖高脂膳食 大鼠 肾脏 巨噬细胞极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7.2;R692.9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替米沙坦对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的影响13-20
- 1 材料与方法13-16
- 1.1 材料、主要仪器及试剂13
- 1.2 分组和处理13-14
- 1.3 主要指标与方法14-15
- 1.4 统计学分析15-16
- 2 结果16-18
- 2.1 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16
- 2.2 大鼠肾脏巨噬细胞浸润数量16-18
- 3 讨论18-20
- 第二部分 替米沙坦对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20-29
- 1 材料与方法20-24
- 1.1 材料、主要仪器及试剂20-21
- 1.2 分组和处理21
- 1.3 主要指标与方法21-23
- 1.4 统计学分析23-24
- 2 结果24-27
- 2.1 大鼠肾脏足细胞相关蛋白 podocin 的表达情况24
- 2.2 大鼠肾脏 i NOS 蛋白的表达情况24-25
- 2.3 大鼠肾脏 Arg-1 蛋白的表达情况25-27
- 3 讨论27-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4
- 综述34-42
- 参考文献38-42
- 致谢42-43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43-44
- 个人简历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的研究[J];天津医药;2004年11期
2 高玲,刘茜,赵怀清;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米沙坦片的含量[J];中国药事;2005年04期
3 刘梅亮;李茗;;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米沙坦片的含量[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4期
4 韩伟佳;;替米沙坦片引起血管神经性浮肿2例[J];哈尔滨医药;2008年04期
5 ;制备替米沙坦中间体方法[J];临床荟萃;2009年07期
6 陈康;窦京涛;潘长玉;邓斌;闫文华;邢光;汪保安;母义明;陆菊明;;应用高通量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替米沙坦对成熟脂肪细胞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年05期
7 ;替米沙坦[J];临床荟萃;2003年12期
8 付焱,郭毅,杨双革,陈丽丽,阎丽雪;替米沙坦的合成[J];中国新药杂志;2003年07期
9 王莉清,陈志龙,张招贵,王建国;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3年01期
10 王健康,王峰,张华峰,刘真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替米沙坦的浓度[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歆;程泽能;陈小平;余鹏;李元建;;药物转运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药动学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罗素红;赵茂林;陶礼;;硫酸镁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32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3 郝琨;柳晓泉;王广基;;替米沙坦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的药动药效学研究[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沙沂;李文;盛钰;吴立军;;新药替米沙坦的核磁共振谱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黄俊;肖静;赫连蔓;秦海燕;李德强;;替米沙坦对高糖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及机制[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珏;汪保安;马芳玲;窦京涛;;替米沙坦对脂多糖刺激脂肪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和炎症通路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于海波;韩雅玲;王祖禄;张新娅;佟铭;许凤芝;;替米沙坦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8 黄汉辉;郭思斌;梁颖;严鹏科;;替米沙坦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A];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邝素娟;邓春玉;单志新;林秋雄;杨敏;余细勇;;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动脉功能的影响[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于海波;韩雅玲;佟铭;张新娅;王祖禄;许凤芝;;替米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及早期肾功能损害[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清 杨绪跃;三条途径提高替米沙坦片质量[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张伦;替米沙坦合成新技术[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记者 朱国旺;替米沙坦对亚洲心血管高危患者更为适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记者 徐述湘;替米沙坦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有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马艳红;我国专家高度关注替米沙坦最新研究结果[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替米沙坦能有效降低慢性肾病患者血压[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吴惠芳;邢瑞芬;市场趋饱和 产品同质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吕工;降压良药 潜能无限[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冯友根;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替米沙坦[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张中桥;替米沙坦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预后[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歆;替米沙坦中国人群的遗传药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胡泽平;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贺玉泉;替米沙坦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和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祝春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及替米沙坦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郭军;替米沙坦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商卓;替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预防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曾晓聪;替米沙坦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冯晓丽;替米沙坦对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9 荆丹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具有激活PPARα/γ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10 陶锋;氟两相技术在替米沙坦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玲;替米沙坦片体外分析方法及其药动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姚向阳;替米沙坦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增殖和VEGF、MMP-2表达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乘云;罗格列酮联合替米沙坦对帕金森病MPTP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郁洁;替米沙坦对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嘉玺;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表达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陈佳星;替米沙坦多晶型及其结晶与性质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潘蓉;替米沙坦对NAFLD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和炎症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武刚;替米沙坦对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内脏脂肪组织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孟海艳;替米沙坦对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的影响与机制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王小雷;替米沙坦微粉化及增溶作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替米沙坦对长期HSHF膳食喂养大鼠肾脏的影响与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4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