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及其受体在异氟烷麻醉—觉醒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
本文关键词:5-HT及其受体在异氟烷麻醉—觉醒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1846年乙醚被成功应用于手术麻醉起,才真正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手术外科学。在其后的100多年间,多种新型麻醉药物相继问世。时至今日,全球每年有近2亿人接受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其中的绝大多数都需要接受麻醉,麻醉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全麻药物是如何发挥麻醉效应,实现可逆性意识消失(Loss of Consciousness,LOC)的,却一直未得到合理解释。这一问题已成为外科麻醉界和神经科学界一个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2005年Science杂志更是将“How do general anesthetics work?”列入了当今人类亟待解决的125个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中,存在多个与全麻机制相关的神经递质系统,包括被广泛认为促麻醉和睡眠的GABA能系统和促麻醉觉醒的orexin能系统,然而这两个系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至今仍不清楚。5-羟色胺(5-HT)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存在于胃肠道嗜铬细胞、血小板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在中枢由5-HT能神经元合成。以往实验已证明5-HT在生理睡眠与觉醒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5-HT究竟是促睡眠还是促觉醒,目前还没有一致结论,我们分析可能和5-HT不同亚型的受体作用有关,但是目前这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另外,5-HT在麻醉-觉醒机制中的作用尚未被研究,本实验试图通过对5-HT及其受体的研究,观察其在全身麻醉特别是苏醒过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实验1目的:通过侧脑室注射的方法观察5-HT及其受体在异氟烷麻醉-觉醒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280g),按随机分组法分为14组(I-XIV,n=6)。在2%戊巴比妥40-60mg/kg腹腔麻醉下,将微注射套管埋置于侧脑室,并在颅骨表面固定。大鼠在术后休息5天后隔天进行一次异氟烷麻醉-觉醒实验。将大鼠置入翻转麻醉箱并给予1.5%的异氟烷麻醉,记录麻醉诱导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麻醉诱导成功后第15min,同一组大鼠前后三次实验分别随机给予5μL saline或两种不同剂量的同一种5-HT/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具体给药试剂及剂量见表2),泵注时间5min。麻醉30min后(即给药结束10 min后)停止异氟烷吸入,观察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即异氟烷的麻醉觉醒时间。结果:I组动物侧脑室注射0.5umol 5-HT后异氟烷麻醉的觉醒时间缩短(P0.05),II组动物侧脑室注射20μg 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异氟烷麻醉觉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III组动物侧脑室注射50μg 5-HT 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后,异氟烷麻醉觉醒时间延长(P0.001)。VI组动物侧脑室注射5μg 5-HT 2A/C受体激动剂DOI后麻醉觉醒时间也缩短(P0.05),VIII组动物侧脑室注射25μg 5-HT 2C受体拮抗剂RS102221后麻醉觉醒延迟(P0.05),其余组动物侧脑室给予5-HT 1B、2A、3A、6、7型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后对异氟烷麻醉觉醒无明显影响(P0.05)。实验2目的:通过Pef区微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研究其在异氟烷麻醉-觉醒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2.1观察Pef区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大鼠诱导和觉醒时间的影响:SD大鼠(250-280g)随机分为I、II两组(n=6),先在Pef区放置微注射套管。5天后每组各进行三次异氟烷麻醉觉醒实验,异氟烷吸入开始后先观察诱导时间,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为诱导时间。而后,在麻醉15 min后I组动物侧脑室随机注射0.3μL saline、0.6或1.2μg 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II组动物侧脑室随机注射0.3ul saline、1.5或3.0μg 5-HT 1A受体拮抗剂WAY10635,观察觉醒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为觉醒时间。2.2 Pef区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大鼠脑电的影响:SD大鼠(250-280g)被随机分为I-III三组(n=6),先进行脑电监测电极及Pef核团微注射套管埋置术,5天后进行脑电观察实验。将电极接入脑电检测仪,记录10min清醒状态脑电波后,将大鼠放入0.75MAC异氟烷的翻转箱40min后,I组Pef注射5μL saline,II组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 1.2μg,III组注射5-HT 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 3.0μg,继续记录脑电波30min,比较给药前后10min期间脑电图的变化。2.3 Pef区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大鼠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SD大鼠(250-280g)被随机分为I-IV四组(n=6),实验前在Pef核团行微注射套管埋置术,5天后I组大鼠心腔注射10%KCL处死后多聚甲醛灌注取脑。II、III、IV接受1.5%异氟烷麻醉第15 min后Pef分别注射0.3ul saline、1.2μg 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和3.0μg 5-HT 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麻醉第30min甲醛灌注取脑。所有脑块切片后进行orexin和c-Fos免疫荧光双标染色,以观察Pef区域Orexin神经元的活化状态。2.4 Pef区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大鼠血中orexin水平的影响:SD大鼠(250-280g)被随机分为I-III三组(n=6),先行Pef核团微注射套管埋置术,5天后进行放射免疫实验。大鼠用1.5%异氟烷进行麻醉,仰卧固定于动物手术台,将微注射管置入套管中。麻醉第15min三组分别泵入0.3μL saline、1.2μg8-OH-DPAT和3.0μg WAY 100635。于翻正反射消失时、麻醉第30min各从股静脉抽取2ml静脉血。提取血清后进行放射免疫实验,测血清中orexin含量。结果:Pef给予1.2μg 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使异氟烷麻醉觉醒时间明显延长(P0.001),而给予1.5μg和3.0μg 5-HT 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均使麻醉觉醒时间缩短(P0.05,P0.001)。1.2μg 8-OH-DPAT可使脑电波的δ波明显减少,出现暴发性抑制,并使Pef区域c-FOS阳性orexin神经元数目比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外周静脉血中Orexin含量降低(P0.05),3.0μg WAY100635对0.75MAC异氟烷麻醉状态下的大鼠的脑电波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可以使c-Fos阳性的Orexin神经元数目增多(P0.05)、外周血Orexin含量升高(P0.05),产生与8-OH-DPAT相反的作用。实验3目的:探索VLPO区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觉醒时间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1 VLPO区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大鼠觉醒时间的影响:SD大鼠(250-280g)被随机分为I、II两组(n=6),实验前先在VLPO区埋置微注射套管。5天后每组各进行三次异氟烷麻醉觉醒实验。从异氟烷吸入开始,观察动物的麻醉诱导时间。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为诱导时间。麻醉后15 min后I组动物VLPO区注射0.3μL saline、0.6或1.2μg 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II组动物VLPO区注射0.3μL saline、1.5或3.0μg 5-HT 1A受体拮抗剂WAY10635,观察大鼠的觉醒时间。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为觉醒时间。3.2 VLPO区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大鼠脑电的影响:SD大鼠(250-280g)被随机分为I、II、III三组(n=6),脑电监测电极及VLPO核团微注射套管埋置术,5天后进行脑电观察实验。将电极接入脑电检测仪,记录10min清醒状态脑电波,将大鼠放入0.75MAC异氟烷的翻转箱40min。随后5min内,I组Pef注射5μL saline,II组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 1.2μg,III组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 3.0μg,继续记录脑电波30min,比较给药前后10min脑电波变化记录给药前后脑电图变化。3.3 VLPO区注射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大鼠GABA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SD大鼠(250-280g)被随机分为I-IV四组(n=6),实验前在VLPO核团行微注射套管埋置术,5天后I组大鼠心腔注射10%KCL处死后多聚甲醛灌注取脑。II、III、IV接受1.5%异氟烷麻醉第15 min后VLPO分别注射0.3μL saline、1.2μg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和3.0μg 5-HT 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麻醉第30min甲醛灌注取脑。所有脑块切片后进行GABA和c-Fos免疫荧光双标染色,以观察VLPO区域GABA神经元的活化状态。结果:VLPO区注射1.2μg 5-HT 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异氟烷麻醉觉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注射3.0μg其拮抗剂WAY100635使麻醉觉醒时间延长(P0.05)。另外,8-OH-DPAT可以使0.75MAC异氟烷麻醉下的大鼠脑电波的δ波明显减少,出现类觉醒波,甚至发生觉醒的行为学表现。3.0μg WAY100635对大鼠脑电波形没有明显影响。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尚未完成。小结: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三个步骤的实验,首先证明了侧脑室注射5-HT的总体效应是促进异氟烷麻醉大鼠的觉醒,并证明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其1A和2C受体产生的;其次,和我们预想的结果相反,我们发现Pef区orexin神经元的5-HT 1A受体兴奋,反而抑制了麻醉觉醒;最后,我们证明5-HT可以通过5-HT 1A受体,抑制VLPO区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而促进麻醉觉醒。以上结果反映了5-HT在脑内不同核团作用的复杂性,为全麻机制的网络学说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异氟烷 5-羟色胺 食欲素 麻醉觉醒调节 EEG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
【目录】:
- 缩略语表5-7
- 中文摘要7-12
- ABSTRACT12-18
- 前言18-20
- 文献回顾20-28
- 实验一 侧脑室微注射 5-HT及其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觉醒的影响28-37
- 1 材料28-29
- 1.1 动物28
- 1.2 药品与试剂28-29
- 1.3 主要仪器29
- 2 方法29-33
- 2.0 实验设计29-30
- 2.1 微注射套管的定位埋置和固定30
- 2.2 异氟醚麻醉和翻正反射观察方法30-32
- 2.3 微注射部位的组织学验证32-33
- 3 结果33-37
- 实验二PEF微注射 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觉醒的影响37-47
- 1 材料37-38
- 1.1 动物37
- 1.2 药品与试剂37-38
- 1.3 主要仪器38
- 2 方法38-42
- 2.1 Pef微注射 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觉醒的影响38-39
- 2.2 脑电波变化的监测与记录39-40
- 2.3 orexin神经元免疫荧光双标染色40-41
- 2.4 血中orexin含量的放射测定41-42
- 3 结果42-47
- 实验三VLPO微注射 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异氟烷麻醉觉醒的影响47-55
- 1 材料47-48
- 1.1 动物47
- 1.2 药品与试剂47
- 1.3 主要仪器47-48
- 2. 方法48-49
- 2.1 VLPO微注射 5-HT 1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观察异氟烷麻醉觉醒时间48-49
- 2.2 脑电波变化的监测与记录49
- 2.3 GABA神经元免疫荧光双标染色49
- 3 结果49-51
- 4 讨论51-55
- 小结55-57
- 参考文献57-66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学银,吉玉龙,王亚华,叶晓明,刘刚,王新华;地氟烷或异氟烷维持脑肿瘤手术时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李泉 ,李大勇,冉大强,孙延清;异氟烷综述[J];山东医药工业;2002年01期
3 俞卫锋,李泉,曹云飞,杨立群,陆智杰,孙玉明,吴孟超;异氟烷保护缺氧肝细胞的能量平衡[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李志红;杨拔贤;安海燕;;吸入异氟烷对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5 安海燕;杨拔贤;;不同浓度异氟烷吸入对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年11期
6 柳垂亮;林明;李玉娟;李宇国;;氟烷和异氟烷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年17期
7 何振洲;陈杰;苏殿三;王祥瑞;;异氟烷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1年02期
8 项传卫;;异氟烷的发育期神经毒性及干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4期
9 李肖龙,汤展宏,林成新,何少健,梁祖鼎,王文光,李丹亚,蒋宗滨,唐小松;氟烷和异氟烷麻醉对人体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10 闫肃;戴体俊;曾因明;;鞘内注射烟碱对异氟烷、七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慧明;韩平平;戴体俊;;异氟烷剂量依赖性增加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δ频段功率百分比[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王瑞明;方才;疏树华;;异氟烷镇痛、催眠作用与甘氨酸受体的关系[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3 李茁;杨静;刘进;;乳化异氟烷对在体清醒大鼠尾神经的阻滞作用研究[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广民;陶国才;;异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广民;陶国才;;异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丛丛;;CaMKⅡ磷酸化对大鼠异氟烷全麻效应的影响[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张明阳;刘亚君;周美艳;陈晏;蔡慧明;宋苏沛;邵东华;杭黎华;戴体俊;;鞘内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对小鼠镇痛作用的比较[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司振强;张羽;夏雪;郭燕;雍辉;黄益波;周慧轩;周美艳;戴体俊;;异氟烷遗忘作用与GHB受体的关系[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马汉祥;刘进;刘红;;Beagle犬异氟烷注射液MAC测定及诱导对循环的影响[A];宁夏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马涛;袁力勇;王丹;戴体俊;郭忠民;张励才;;鞘内注射p-MPPF对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春然;异氟烷在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胡中华;异氟烷麻醉后老龄大鼠海马突触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世勇;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在异氟烷致发育期大鼠神经元毒性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耀岐;MAPK家族在异氟烷大鼠心肌预处理延迟相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施庆余;异氟烷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及米诺环素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秋筠;钙离子在异氟烷神经细胞毒性和预处理保护机制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自噬对乳化异氟烷诱导神经干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欧阳鹏荣;5-HT及其受体在异氟烷麻醉—觉醒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卿秋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异氟烷遗忘机制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4 李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异氟烷延迟相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臧宏刚;异氟烷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6 刘爱杰;异氟烷注射液的急性毒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石胜驰;异氟烷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8 颜萍;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异氟烷麻醉后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2年
9 王煜;MicroRNAs对秀丽隐杆线虫异氟烷敏感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丛丛;脑内CaMKⅡ磷酸化在异氟烷吸入麻醉及神经毒性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5-HT及其受体在异氟烷麻醉—觉醒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5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