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文关键词: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可以给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防止健侧肺的污染,被广泛应用于胸科手术。同时OLV也可以造成术中肺顺应性的下降、低氧血症的发生、肺形态学的改变以及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肺损伤。七氟醚具有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七氟醚预处理能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炎症。本研究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肺癌患者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萎陷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炎症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肺癌患者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及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ASA I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n=30),全凭静脉组(P组,n=30)。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全麻诱导后,行机械通气。S组手术开始OLV前吸入2%(1个肺泡最低有效浓度,1MAC)七氟醚30 min,P组手术开始单肺通气前泵注丙泊酚。记录术前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FEV1/FV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侧卧位双肺通气30min(T1)、OLV30min(T2)、OLV60min(T3)、恢复双肺通气20min(T4)记录患者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 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记录气道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计算动态气道顺应性(dynamic pulmonary compliance,Cdyn);记录单肺通气时间和手术时间;T1-4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p 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 CO2),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T1-4及术后24小时(T5)时取动脉血测血浆中IL-6,IL-8,IL-10和HMGB1;术中取刚切除的肺组织(距离癌肿块5cm),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行病理形态学比较及测定肺组织HMGB1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构成、体重指数(body max index,BMI),FEV1,FEV1/FVC,OLV时间、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的比较:与T1时比较,两组T2~3时患者P a O2/Fi O2和Cdyn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组比较,T2,T3时S组Cdyn明显较高(P0.05)。各个时间点两组患者间P a O2/Fi 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学的比较:P组患者肺组织切片,肺组织形态严重破坏,肺间质水肿,结构紊乱,肺泡腔和肺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S组患者肺组织形态基本保持正常,肺泡腔和肺间质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渗出。S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P组轻。(4)血浆IL-6,IL-8,IL-10,HMGB1的变化:与T1时比较,T2,T3,T4时两组各炎症因子均增高(P0.05),尤以P组增高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4时比较,T5时HMGB1两组均增高,且以P组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肺组织HMGB1的变化:S组肺组织HMGB1的表达和P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L-6,IL-8,IL-10,HMGB1均参与了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过程;(2)在单肺通气中,七氟醚预处理能够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顺应性和单肺通气所致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动脉血IL-6,IL-8,IL-10,HMGB1水平,降低肺组织HMGB1的表达。(3)对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七氟醚预处理具有减轻损伤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单肺通气 七氟醚预处理 氧合指数 肺顺应性 炎症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1. 前言12-14
- 2.材料与方法14-28
- 2.1 材料与试剂14-16
- 2.2 麻醉方法16-19
- 2.3 HE切片制作19-20
-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0-23
- 2.5 蛋白印迹法23-27
- 2.6 统计学分析27-28
- 3. 结果28-33
- 4. 讨论33-39
- 5. 结论39
- 6.参考文献39-44
- 附录44-45
- 致谢45-46
- 综述46-55
- 参考文献52-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海庆,赵如明,邹学超,刘继;单肺通气安全时限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学;2001年12期
2 刘晓江,高光洁,姚靖,张铁铮,王凤学;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在开胸单肺通气时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6期
3 沈宁,陈中刚,甘小亮,马武华,黑子清;舒氧康在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医学;2005年08期
4 张晋东;杨晓明;张国荣;任俊清;孙晓东;宋志鸿;范勤;纪军;;单腔双囊气管导管在小儿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年01期
5 黄中华;叶凤青;李静;胡彦艳;秦丹丹;张学刚;;低流量单肺通气对体温影响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01期
6 郑澍;李德龙;廖燕凌;陈彦青;;沐舒坦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3年04期
7 刘琴湘,邹冬玲,黄素清;单肺通气不同时间对血气影响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年09期
8 张孟元,姚慧;88例全麻下单肺通气的处理体会[J];山东医药;1999年20期
9 张秀燕,詹鸿,陈浩文,黄焕娟,陈荣昌;气管内气体吹入对单肺通气效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10 李伟,王剑,蒋艳波,许梅曦;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白介素-8的影响[J];癌症;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利远;郭建荣;郭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围术期单肺通气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洁;钟泰迪;;单肺通气技术研究进展[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郭伟;郭建荣;;单肺通气麻醉的研究现状[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4 陶蕾;;长托宁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刘胜强;温小红;;单肺通气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会议暨2013年福建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郭建荣;郭伟;任利远;金孝\
本文编号:379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7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