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6 17:22

  本文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比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也随之增多,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AD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主动脉管壁弹力纤维撕裂,血管平滑肌粥样变,一旦血流动力学平稳性发生改变,主动脉的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血液通过撕裂的内膜口大量进入主动脉内,并将主动脉的内膜层逐渐剥离与扩展,并在主动脉内膜层和外膜层之间形成真、假两腔。主动脉的粥样病变是AD最主要的病理过程。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射血压力,血流量巨大,内膜层一旦出现撕裂,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主动脉破裂的机会大,死亡率高。研究表明,主动脉壁在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常有炎症因子的参与。在围术期常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抑制其围术期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α2受体激动剂,具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有研究表明,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而对体外循环下全弓置换手术患者炎症因子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本实验拟研究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全弓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2013年8月-2015年6月因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于我院行体外循环下全弓置换手术患者32例,性别不限,年龄28~65岁,体重62~8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或Ⅳ级,根据术中应用药物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共17例)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共15例),常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B组于入室后静脉滴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1μg/kg,然后以0.6μg·kg-1h-1速度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A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持续输注。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4h(T3)、术后8h(T4)、术后24h(T5)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水平。结果统计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体重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尿量、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T1、T2、T3、T4、T5五个时间点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炎症因子的比较5.1.血清中TNF-α水平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水平T2时间点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在T3、T4、T5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水平在T1、T2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在T3、T4、T5时间点TNF-α水平较A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血清中IL-6水平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T2时间点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在T3、T4、T5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方法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在T1、T2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在T3、T4、T5时间点IL-6水平较A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血清中IL-1水平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IL-1的水平T2时间点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1水平在T3、T4、T5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IL-1的水平在T1、T2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在T3、T4、T5时间点IL-1水平较A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TNF-α、IL-6、IL-1在血浆中的浓度升高。2、在全弓置换术中,术前静脉给予1μg/kg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然后以0.6μg/kg/h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术后TNF-α、IL-6、IL-1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的损伤,改善预后。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全弓置换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白介素-1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词表12-13
  • 前言13-15
  • 材料和方法15-23
  • 结果23-29
  • 讨论29-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5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围术期脏器保护中应用新进展35-60
  • 参考文献50-60
  • 个人简历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竹英;一例一次麻醉下双髋置换术的护理[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金莉红;膝关节人工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2004年03期

3 宁立洛;26例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后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4 许迎晨,沈靖,陈們;髋关节人工置换术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5年06期

5 崔玉洁;9例双侧髋关节同期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5年04期

6 苏华瑜,黄连英;髋关节全置换术后并发脱位的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13期

7 盛霜;;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术7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22期

8 梁振华;;一例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年06期

9 ;人工骶椎置换术一例成功[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年01期

10 黄淦堂;;各种人工髋关节再置换术的研究[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杰;李超;孙玉香;;人工髋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吕晶;;一例双髋置换术后患者行阴式全宫手术配合[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3 舒达燕;;人工股头置换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体会[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杨英;;人工椎间盘前路置换术的手术配合[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丽萍;;一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A];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张艳红;;一例左肱骨中段骨肿瘤全肱骨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詹瑜佳;;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的康复护理管理[A];第13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林燕;陆相云;高娜;;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后三种锻炼方式的比较[A];全国第10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向锋;秦得营;;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致中枢性高热5例分析[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金鑫;韩冰;;腰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患者腹胀的护理[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宁兴初;何谓血液成分置换术[N];大众卫生报;2000年

2 市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王红川;THA术后假体周围血肿的预防措施的临床研究[N];乐山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如平;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2 臧俊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权冬;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427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