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及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及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依托咪酯或二者联合诱导,对循环及不同人群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探索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并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的全麻诱导方式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对罗库溴铵气管插管ED50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插管后咽喉等相关并发症产生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随机分为丙泊酚男性(P1)组、丙泊酚女性(P2)组、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男性(PE1)组和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女性(PE2)组,每组约25例。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mg·kg-1、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5ng·ml-1。P1、P2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设定血浆靶控浓度为3μg·ml-1;PE1、PE2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丙泊酚设定血浆靶控浓度为1.5μg·ml-1,依托咪酯设定血浆靶控浓度为0.3μg·ml-1。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于5s内静注罗库溴铵。按上下序贯(up-and down)法确定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各相邻剂量间比率为1.2。在T1消失后,完成气管插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受试者气管插管条件Cooper’s评分。试验满意的标准为气管插管条件Cooper’s评分优,否则为不满意。计算罗库溴铵ED50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选择同期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诱导(P)组、依托咪酯诱导(E)组和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PE)组,每组各20例。诱导方法:咪达唑仑0.1 mg·kg-1,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5ng·ml-1。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设定血浆靶控浓度3μg·ml-1;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设定血浆靶控浓度为0.6μg·ml-1;PE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1.5μg·ml-1,依托咪酯血浆靶控浓度0.3μg·ml-1。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于5s内注射完毕静注罗库溴铵0.6mg·kg-1。记录患者一般情况、SP、DP、MAP、HR和BIS。数据采集时间为: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喉镜置人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记录气管插管条件Cooper’s评分,肌松起效时间,术后1h、24h、48h、72h的咽喉痛、咳嗽、咳痰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部分:丙泊酚诱导,中青年男、女性组罗库溴铵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41(0.37~0.46)mg·kg-1和0.32(0.29~0.34)mg·kg-1;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中青年男、女性组罗库溴铵插管ED50(95%CI)分别为0.47(0.44~0.51)mg·kg-1和0.38(0.35~0.41)mg·kg-1。剂量大于单纯丙泊酚诱导组(p0.05)。第二部分:P组麻醉诱导后各观察时间点(T1~T4)MAP低于基础值(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插管前(T1)的MAP比基础值(T0)低,插管后(T2-T4)比基础值(T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组插管前(T1)的MAP比基础值(T0)低,插管后即刻(T2)比基础值(T0)高,(p0.05),插管1min后(T3-T4)与基础值(T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诱导前(T0)3组MAP,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T1)P组MAP低于E、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T2-T4)E组MAP高于P和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T1)P组HR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后(T2-T4)E组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选定观察时间点BIS值,气管插管条件Cooper’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组间比较:E组与PE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E、PE组比较,P组起效时间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咽痛、咳嗽、咳痰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单纯使用丙泊酚诱导,中青年男、女组罗库溴铵插管ED50及其95%CI为0.41(0.37~0.46)mg·kg-1和0.32(0.29~0.34)mg·kg-1;2、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中青年男、女组罗库溴铵插管ED50及其95%CI分别为0.47(0.44~0.51)mg·kg-1和0.38(0.35~0.41)mg·kg-1,罗库溴铵插管ED50大于单纯使用丙泊酚诱导。3、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更稳定,并可有效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提供临床满意的插管条件。
【关键词】:丙泊酚 依托咪酯 诱导 罗库溴铵 气管插管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4
- 研究现状、成果11-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4
- 第一部分 罗库溴铵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的比较14-25
- 1.1 对象和方法14-18
- 1.1.1 研究对象14
- 1.1.2 实验药物14-15
- 1.1.3 实验材料15
- 1.1.4 实验方法15-17
- 1.1.5 统计分析17-18
- 1.2 结果18-20
- 1.2.1 一般资料18
- 1.2.2 罗库溴铵气管插管的ED50及其 95%CI18-20
- 1.2.3 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半数有效量的比较20
- 1.3 讨论20-24
- 1.3.1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相关问题20-22
- 1.3.2 影响测定罗库溴铵ED50的相关因素22-24
- 1.4 小结24-25
- 第二部分 罗库溴铵药效学比较25-38
- 2.1 对象和方法25-26
- 2.1.1 研究对象25
- 2.1.2 实验药物25
- 2.1.3 试验材料25
- 2.1.4 实验方法25-26
- 2.1.5 统计分析26
- 2.2 结果26-32
- 2.2.1 一般资料26-27
- 2.2.2 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27-31
- 2.2.3 气管插管条件和肌松药起效时间的比较31
- 2.2.4 三组患者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31-32
- 2.3 讨论32-36
- 2.3.1 诱导药物对肌松药的影响32-34
- 2.3.2 影响肌松药的其它因素34-35
- 2.3.3 术后咽喉痛并发症35-36
- 2.3.4 实验设计的不足36
- 2.4 小结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4-45
- 综述 丙泊酚联合依托咪脂全麻诱导研究进展45-51
- 综述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勇;游艳;;丙泊酚注射液与依托咪酯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房;2014年30期
2 朱倩;张雨洁;田鸣;崔凌利;;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3 李水英;周红梅;崔秀联;;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10期
4 李争卫;张少华;王莉;;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陈宏英;林琳;梁淑娟;刘学双;;3种麻醉诱导方式对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6 马爱玲;张海峰;赵宁民;刘胜群;;丙泊酚注射液与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年21期
7 佟华丽;简道林;邹学军;杨刚;余伶俐;;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诱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年27期
8 刘若杉;董彦鹏;孙莉;;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应用对卵巢癌化疗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年01期
9 邓彩英;覃兆军;陈小波;江建立;张敏;占乐云;吕恩;;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年03期
10 李茂芳;肖金辉;;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用于老年人麻醉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35期
,本文编号:858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85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