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1、培养、提纯与标记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用于后续进行同种异体输注治疗。2、建立类似于人类慢性肾脏病的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通过不同途径移植标记后的BMSCs,并通过观察移植后大鼠的肾功能改善、肾脏组织中BMSCs的分布从而分析疗效最优通道。继而对临床上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工作提供借鉴意义。[方法]1、选择2只雄性12周龄清洁级SD大鼠,取骨髓作供体细胞来源。将其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及胫腓骨,从其骨髓腔内提取BMSCs进行分离、提纯,由流式细胞学鉴定,确定为目标所需细胞后,传代培养至P4-P6,用Ad5/F35腺病毒载体(带绿色荧光)转染液标记。2、随机选择60只雄性14周龄清洁级SD大鼠,切除左肾并于手术当天、1周后、2周后,通过尾静脉以3mg/kg剂量输注阿霉素建立慢性肾病模型。同时选择12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末次输注阿霉素后第4周,对造模后大鼠的尿蛋白、血生化进行分析。3、选择成功造模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经动脉介入途径输注BMSCs并在两周后于同一路径输注等量BMSCs;V组:经尾静脉途径输注BMSCs并在两周后于同一路径输注等量BMSCs;IP组:经腹腔注射途径输注BMSCs并在两周后于同一路径输注等量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1X 106个/ml混悬液2.5ml。ADR组:不输注BMCSs,仅在其他组输注BMSCs时通过尾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12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N组,同样在其他组输注BMSCs时经尾静脉输注2.5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末次移植后0周(当周)、1周、2周取血。检测大鼠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收集24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并在此三个时间点每组取4只大鼠(A组前两次分别只取3只)处死取出右肾组织观测BMCSs在肾内的分布情况。[结果]1、最初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的贴壁生长特性(24-48小时),传代1周后,细胞呈圆形、不规则多角形,仅有少数呈长梭形。传至P4代时,BMSCs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形态规则,呈长梭形。取传代至P4至P6的BMSCs做流式细胞仪表型鉴定,其中CD45、CD11b、CD29及CD44表面标志阳性表达分别为2.2%、1.9%、97.1%、和97.9%。AD5/F35腺病毒转染后6小时,换培养液培养一天后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率为75%。2、造模时死亡5只,造模失败3只,成功造模52只,取2只处死进行肾脏病理切片,取2只作为后续实验A组插管失败导致死亡的补充。末次输注阿霉素后第4周,造模后大鼠检测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明显上升,24h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观察病理切片:肾脏形态呈硬化、萎缩状,部分肾小球出现局灶性硬化,肾小管管腔扩张,肾间质有炎症、纤维化表现。通过实验室检查与病理改变,说明大鼠造模成功。3、A组进行第一次BMSCs移植时,术后失血过多死亡1只,补充1只造模成功大鼠;第二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1例。V组和IP组无死亡病例。移植后A组、V组、IP组和ADR组在0、1、2周时,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指数均明显高于N组(P0.01)。0周时,A组、V组、IP组与ADR组比较,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均无明显改变。1周时A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ADR组(P0.01),而V组和ADR组血清肌酐无明显改善;一周时与ADR组比较,A组和V组的24小时尿蛋白均有降低,且A组24小时尿蛋白明显低于V组(P0.01)。2周时,血肌酐数值A组低于V组和阿霉素组(P0.01),但V组与ADR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V组24小时尿蛋白低于ADR组(P0.01),A组与V组无显著性差异。各个时间节点上IP组与ADR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显示,ADR组和IP组出现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硬化,基底膜和系膜细胞增生,间质部分有大量炎性细胞;V组的肾小球基膜及系膜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增生,间质部分少量炎性细胞浸润;A组大部分肾小球出现毛细血管襻扩张,间质部分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N组病理显示与正常大鼠肾脏病理一致。检测绿色荧光显示:N组、ADR组、IP组基本没有显示绿色荧光;V组、A组于移植后第一天起即出现绿色荧光,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于14天时为最强;V组绿色荧光主要表达于肾小管部分,而A组不仅分布于肾小管,同时在肾小球部分也可看见少量分布。[结论]1、通过细胞特征检测,获得细胞为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实验所需的目标细胞,使用腺病毒转染后可成功使其带有绿色荧光。2、单侧肾切除和3次经尾静脉输注阿霉素可引起大鼠慢性肾脏病。此方法较为安全,是一种可重复、稳定、有效的造模方法。3、移植同种异体的BMSCs因输注途径不同可对慢性肾脏病大鼠产生不同情况的治疗效果:腹腔注射不能改善肾功能,动脉介入途径及外周静脉输注均可对大鼠肾功起到改善的效果,且通过动脉途径的效果优于外周静脉途径效果。改善肾功的具体表现在于抑制大鼠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提高血红蛋白,改善贫血;降低尿蛋白量,提高血清白蛋白。
【图文】: CDllb的阳性率表达仅有2.邋2%、1.邋9%,而CD29及CD44表面标志阳性表达高达逡逑97.邋1%和邋97.邋9%。逡逑经过AD5/F35腺病毒转染后6小时,换培养液培养一天后观察绿色荧光的表逡逑达率为75%,细胞和正常培养细胞的形态一致,呈多边形,无显著差异(图1-2)。逡逑
图2.邋2-1造模后大鼠肾组织HE邋(X100)图2.邋2-2造模后大鼠肾组织HE邋(X200)逡逑3.介入途径肾动脉造影结果逡逑A组第一次行介入途径肾动脉插管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由于手术时间逡逑过长,导致术后失血过多/感染,,导致一例死亡,由造模后剩余2只大鼠随机选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君;王文革;梁耀军;周小春;王晓玲;李静晶;史慧;何升林;王勾琴;王金华;赵鹏鸣;万廷信;雷霖;王俭勤;;甘肃省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年08期
2 白彝华;王家平;王剑松;蒋红樱;杨敏;;经肾动脉插管造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年06期
3 边晓慧;何平;孙广萍;孙立;李德天;冯江敏;;慢性肾衰竭模型中透明质酸和CD_(44)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及修复作用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18期
4 边晓慧;赵桂锋;孙立;刘娜;李德天;冯江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延缓大鼠残肾模型肾纤维化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张雯;陈香宇;何巧玉;王闪;李春燕;段芳龄;黄华;;经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6 林楚伟;周胜华;戴海鹰;邓平;尹芝兰;关贤颂;夏欣;;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7期
7 李芳;胡祥;赵红梅;贾丹兵;党智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同输注途径对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40期
8 万建新;郭琦;潘阳彬;崔炯;傅槟槟;许艳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与可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2期
9 董晨;杨焕丹;丰炳峰;关凤军;赵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nephrin表达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2期
10 杨焕丹;董晨;关凤军;高莉莉;赵彤;丰炳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大鼠足细胞修复作用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超楠;PMSC移植对UUO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Th17/Treg平衡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邹毓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3 李金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种移植途径在急性肾梗阻模型中的归巢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程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包膜下移植对梗阻肾病变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
2635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63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