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环磷酰胺与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5-15 10:50
【摘要】:研究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亦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因。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表现以持续大量蛋白尿为主,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成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血清学标志抗体,对IMN的临床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及敏感性。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该病的免疫机制,而且证明了 IMN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奠定了基础。同时相关研究也发现PL2R抗体滴度水平可以更早的动态监测疾病的活动、复发,更好的评估疾病的预后。IMN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实践已经证明IMN患者单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目前治疗方案多应用激素联合细胞毒性药物。临床一线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环磷酰胺(CTX)方案、环孢素(CsA)方案、他克莫司(TAC)方案,二线方案多包含吗替麦考酚酯(MMF)方案和利妥昔单抗(RTX)方案等。CTX为氮芥与磷酰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烷化免疫抑制剂。CTX经过肝脏代谢后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CTX可干扰DNA合成,对繁殖活性强的各期细胞均具有免疫杀伤作用。激素联合CTX的治疗方案,是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细胞毒性药物,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 IMN的缓解率,有效降低尿蛋白含量 有研究证实,CTX方案治疗IMN患者后,尿蛋白降低明显,疾病的缓解率较高,并且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特别是针对PLA2R相关的IMN,CTX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抗PL2R抗体滴度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他克莫司(TAC)是一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以干扰钙依赖性信号通路,阻断早期T细胞淋巴细胞的转录,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此外,TAC通过抑制T细胞衍生生长因子抑制B细胞生长和抗体形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同时,TAC可以直接用于足细胞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可以减少足细胞中的血管生成素样细胞,从而减少尿蛋白的产生。TAC联合低剂量激素的方案短期内可以显著降低IMN患者的尿蛋白,较CTX方案缩短了诱导IMN患者的临床缓解的时间。TAC方案的应用减少了激素的剂量,减少了激素所带来的副作用。因此,该药物在IMN治疗中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研究发现,在3个月前TAC方案较CTX方案相比诱导IMN的临床缓解更快,TAC联合低剂量激素的方案的短期疗效优于CTX方案。6个月后TAC方案较CTX方案没有优势,并且停用TAC后IMN的复发率较高。长期来看,CTX方案的缓解率和预后优于TAC方案。CTX方案常应用大剂量激素,副作用相对较大,且存在骨髓抑制、癌症风险增高等不良反应。并且相关研究发现,TAC方案对患者的肾功能和血糖方面存在一定影响。很多研究比较了 CTX方案与TAC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结果不一致,荟萃分析也未能给出明确的结论。CTX方案与TAC方案哪种方案作为治疗IMN的初始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为此,本文旨在探究CTX方案与TAC方案治疗I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经肾脏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118例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和数据,排除未能完成冲击治疗方案者或失去随访者(9例);使用环孢素或其他免疫治疗方案者(8例);保守治疗或单用激素治疗者(8例);严重并发症患者(3例)。最终共90例IMN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其中63名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足剂量激素(CTX组)治疗,27名患者应用TAC联合小剂量激素(TAC组)治疗。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职业等),并收集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住院及门诊复查的血清学检查结果(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甘油三脂、胆固醇、血糖、生化离子等相关指标),部分患者检测抗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对两组收集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指标差异。统计两种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方案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经过CTX方案或TAC方案治疗后,24h尿白蛋白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第3个月CTX组的24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改善水平不优于TAC组(P0.05);CTX 组的缓解率低于 TAC组(33.33%vs66.67%,P=0.002),完全缓解率低于TAC组(9.52%vs3 7.04%,P=0.003)第12个月CTX组24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改善水平优于TAC组(P0.05),CTX组的缓解率高于TAC组(88.88%vs70.37%%,P=0.031),完全缓解率为(58.25%vs40.74%P =0.015)第12个月时CTX组肌酐的降低优于TAC组(P=0.001)随访实验过程中,CTX方案共13人次发生不良反应,TAC方案共5人次不良反应,两种方案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结论:两种方案治疗IMN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第3个月时CTX方案疗效不优于TAC方案,第12个月时CTX方案疗优于TAC方案。随着CTX剂量累积,CTX方案的完全缓解率逐渐升高,两种方案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图文】:

方案


CTX方案和TAC方案的缓解率

方案


CTX方案和TAC方案的完全缓解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根平;朱开然;胡蓝方;余德惠;;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及中医辨证论治现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2 孙彬彬;张蓓茹;边晓慧;赵自霞;于锐;张永哲;王艳秋;;单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9年01期

3 陆静娟;;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31期

4 吴海丽;刘佩;李明权;;李明权治疗膜性肾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9年07期

5 王方;何丹;孙云松;;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诊治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7年05期

6 张雪枫;刘庆燕;李德成;;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02期

7 韦翠美;何永成;李彤;刘洪萍;胡豪飞;;浅谈特发性膜性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年12期

8 钟玲玲;旷晖;;膜性肾病病理特点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09期

9 曹梦颖;尹忠诚;;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年06期

10 吴成态;丁秀;王小琴;;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交;邓跃毅;;邓跃毅教授治疗家族性膜性肾病临床经验[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2 李颖霞;王小琴;吴文静;;王小琴教授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浅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3 安玲;胡文博;;西宁地区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4 李羿;赵洪雯;;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30例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5 李小伟;梅冬冬;;7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短期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6 程桂雪;李永哲;秦晓松;;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自身抗体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7 李伟;;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摘要[C];2016年

8 孙宝欣;;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栓形成中的相关研究[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9 董燕飞;吴滢;;儿童膜性肾病25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10 王伟铭;;膜性肾病的诊断及治疗[A];2015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论坛暨基层巡讲讲义[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肾病科 聂莉芳;有些膜性肾病 单用中药能缓解[N];健康报;2015年

2 记者 刘海英;两个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基因被发现[N];科技日报;2011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以平名中医工作室;陈以平教授“斡旋三焦法”治疗水肿(膜性肾病)[N];上海中医药报;2019年

4 整理 朱永基 高铭华;肾病研究 转化医学助推临床[N];健康报;2012年

5 彭建中;元气学说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栓;特发性膜性肾病流行病学及其新型生物标志物探索[D];郑州大学;2018年

2 黄利伟;Heymann肾炎蛋白尿的发生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罗娜;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预后相关指标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李茜;难治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临床病理特点及“去菀陈儩”法治疗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5 胡迎春;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激素敏感性相关因素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高琛妮;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左科;雷公藤治疗膜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及PLA2R抗体在治疗中的意义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陈意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预后分析及免疫抑制治疗的荟萃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9 曾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敏感性和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谢璇;特发性膜性肾病证素探讨及补气健脾益肾法治疗膜性肾病大鼠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续s,

本文编号:2664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664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