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基于适配体识别作用的前列腺肿瘤外泌体的电化学信号放大检测

发布时间:2020-08-27 23:02
【摘要】:液体活组织检查,也称为液体活检或液相活组织检查,是对非固体生物组织,主要是血液的采样和分析。与传统活检相比,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的技术,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的进行,能更好的跟踪肿瘤和突变。目前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物包括检测血液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RNA(Circulating RNA),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和外泌体(携带有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RNA等)。外泌体在数量上多于CTCs,更容易富集,在形式上分泌的小泡能够有效保护核酸类物质,克服了 ctDNA在血液中易降解的问题,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外泌体的直径在30-150 nm之间,是由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的纳米级细胞外脂质双层囊泡。它能够将一些功能信息传递到相邻的细胞或是较远的细胞中,从而能够实现细胞间的通讯。由于外泌体在体液中,尤其是血液中的含量丰富及良好的稳定性,已经被认为是癌症循环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来源。其所携带的肿瘤特异性蛋白和miRNA可以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可用于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疾病的检测。目前,对外泌体的检测主要基于抗体、适配体对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与抗体相比,适配体是一段DNA或RNA的序列,它能够与目标物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的结合,而且不易受pH、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电化学方法,基于适配体与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实现了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检测。本课题旨在建立非侵入性的癌症检测方法,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建立了一个基于适配体特异性识别,纳米金颗粒负载DNA用于信号放大的电化学方法来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这个工作中,CD63核酸适配体作为探针修饰到金电极上,用于与外泌体膜上的四跨膜蛋白CD63特异性识别,使得外泌体能够固定到金电极上。AuNPs-aptamer为金纳米粒子上修饰了 CD63适配体,一方面是用于与电极上的外泌体特异性识别,使AuNPs-aptamer修饰到电极上。另一方面,AuNPs-aptamer上携带了大量DNA,DNA的磷酸骨架带负电,可以吸附更多的活性物质RuHeX,起到增强信号的作用。实验证明,该生物传感器对于外泌体检测的线性范围为9.15×104particle/mL到3.25×107 particle/mL,检出限可以达到3.568×104 particle/mL。许多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都会携带四跨膜蛋白CD63,因此,我们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临床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建立了一个基于HCR信号放大的方法来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PSMA为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蛋白,母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上会大量表达这种蛋白。我们设计了两个发夹型的DNA,在引发链(CD63适配体的一端连接了可以引发发夹型DNA杂交的序列)的存在下,可以引发HCR。PSMA核酸适配体作为固定在电极上的探针,在目标物存在的条件下,可以与外泌体上的PSMA蛋白特异性结合,使外泌体捕获在电极上。同时,外泌体的膜上也会表达CD63蛋白,引发链的一端为CD63适配体的序列,用于与外泌体上的CD63蛋白结合;另一端的序列能够引发链反应,形成自主装的DNA纳米结构,这个结构能吸附更多的RuHeX到DNA的磷酸骨架上,起到信号放大的作用,使得该生物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1;R737.25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蛋白质,细胞


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外泌体的分离和定量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逡逑外泌体膜上的四跨膜蛋白(CD63、CD9、CD81)可以提供特异性识别的位点与抗体逡逑结合。图1.1详细展示了外泌体的组成结构m。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血逡逑浆、血清、唾液、尿液和精液[8_11]。在最初的研宄中,外泌体被视为是运输细胞不必逡逑要蛋白质的“垃圾袋”,但后来的研[偡⑾郑饷谔迨窍赴匾煨苑置诘哪遗荩芄唤义弦恍┕δ苄畔⒋莸较嗔诘南赴蚴墙显兜南赴校佣芄唤邢赴涞耐ㄑ丁D稿义舷赴置诘耐饷谔逍烁髦痔囟ǖ暮塑账岷偷鞍字剩梢晕琢鲈诹俅采系恼锒咸徨义瞎┯屑壑档男畔ⅰM饷谔蹇梢宰魑庖哂Υ鸬拇俳粒诳乖实葜蟹⒒幼胖匾淖麇义嫌茫郏保玻撸保常荨OΣ访谔宀唤隹梢蕴匾煨缘卣攵允芴逑赴换坏鞍字屎椭剩箍梢杂肽勘晔苠义咸逑赴⑸匾煨缘南嗷プ饔

本文编号:2806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806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