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人膀胱癌T24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23:00
   研究背景及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肿瘤,世界范围内,膀胱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移行细胞癌,占膀胱癌总数的90%,约75%的初发者为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尿道切除病变,然后膀胱内注入化疗药物。由于膀胱癌具有易复发、转移及耐药等生物学特性,因此长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易对药物产生抵抗,进而加速肿瘤的恶化,导致癌症相关死亡。故阐明膀胱癌的耐药机制,以期逆转耐药成为膀胱癌临床治疗的关键问题。目前对于耐药机制的研究大多基于编码基因到蛋白质层面,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肿瘤耐药问题。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编码RNA在医学领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s,ncRNAs),如小 RNA(micro RNA,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 RNAs,lnc RNAs)等均参与介导肿瘤耐药的发生。然而关于lnc RNAs参与调控人膀胱癌耐药的机制尚未阐明。为探讨lnc RNAs参与人膀胱癌耐药的具体机制,本研究拟:①构建膀胱癌T24多柔比星耐药株,验证耐药性,初步探讨耐药机制;②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亲本株与耐药株差异表达的lnc RNAs。研究方法采用体外大浓度多柔比星(Doxorubicn,DOX)结合时间递增冲击诱导构建人膀胱癌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T24/DOX;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阶段亲本株T24、耐药株T24/DOX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法检测不同阶段亲本株T24、耐药株T24/DOX的IC50,计算耐药指数(RestitanceIndex,RI);分别绘制亲本株T24、耐药株T24/DOX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初步衡量T24/DOX细胞耐药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24亲本株和T24/DOX耐药株的单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罗丹明123(Rh123)蓄积实验检测T24亲本株和T24/DOX耐药株细胞内罗丹明蓄积量,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的活性;PI/Hoechst33342双染检测T24亲本株和T24/DOX耐药株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T24亲本株和T24/DOX耐药株细胞内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初步探索T24/DOX耐药机制;采用皮下移植瘤法建立T24亲本株、T24/DOX耐药株的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在体验证T24/DOX耐药性及其机制;高通量测序筛选T24亲本株和T24/DOX耐药株差异表达的lnc RNA。研究结果1.T24/DOX耐药细胞株建立:成功建立了人膀胱癌T24/DOX耐药细胞株(耐药株与亲本株同源);亲本株T24和耐药株T24/DOX的IC50值分别为247.6 ng/ml、3221 ng/ml,RI 为 13.01。2.耐药性的验证: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耐药株T24/DOX较亲本株T24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变形细胞比例增大;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亲本株T24和耐药株T24/DOX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53.41 ± 8.24)h和(44.36 ± 6.64)h,即与亲本株T24相比,T24/DOX耐药细胞株的倍增时间延长(P0.05)。亲本株T24和耐药株T24/DOX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4±1.83)%和(44.93±3.03)%,与T24细胞相比,T24/DOX克隆形成率明显增多(P0.01);Rh123蓄积实验结果显示,与T24细胞(6.43±0.75%)相比,T24/DOX耐药细胞内荧光强度明显减弱,阳性细胞率也明显减少(2.15±0.81)%(P0.01);PI/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药物浓度(DOX 2.5、1.25、0.625 μg/ml)作用下,与T24细胞相比,T24/DOX红色荧光均减少(P0.05);成功建立裸鼠移植瘤体内耐药模型,成瘤率大于90%。T24裸鼠移植瘤抑瘤率为76.18%,T24/DOX裸鼠移植瘤抑瘤率为32.23%(P0.05)在体实验发现T24/DOX具有明显的耐药性。3.T24亲本株与T24/DOX耐药株中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与T24细胞相比,T24/DOX耐药细胞株中Bcl-2表达量升高,Bax/Bcl-2比率显著降低(P0.05),P-gp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caspase-3的表达降低(P0.05);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在对照组中与T24裸鼠移植瘤相比,T24/DOX组Bcl-2表达量升高,Bax表达量降低,Bax/Bcl-2比值降低(P0.01),Caspase-3的表达降低(P0.01);在给药组中与DOXT24裸鼠移植瘤相比,组Bcl-2表达量升高,Bax表达量降低,Bax/Bcl-2比值降低(P0.05),Caspase-3的表达降低(P0.05),裸鼠瘤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与细胞中表达情况一致。4.高通量测序结果:分别对T24、T24/DOX(RI分别为6.12和13.01)三株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292个新lnc RNAs。与T24细胞相比,T24/DOX(RI分别为6.12和13.01)中具有差异表达的lnc RNAs均有11个,其中两株耐药细胞中共有表达的lnc RNAs有5个,分别为MSTRG.14409(FC-1.5)、MSTRG.16907(FC0)、MSTRG.121(FC0)、MSTRG.17(FC0)、MSTRG.16359(FC1.5)。研究结论1.建立了稳定的人膀胱癌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T24/DOX;2.T24/DOX的耐药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P-gp蛋白的表达升高有关;3.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耐药株T24/DOX与亲本株T24存在异常表达的lnc RNAs。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7.14
【部分图文】:

耐药株,倒置显微镜,细胞形态,耐药性


(A)?T24?(B)?T24/DOX??1.3.2?T24/DOX耐药株的建立??T24亲本株对DOX的IC5Q为247.6ng/ml。经过历时10个月的诱导,检的DOX对细胞的IC5Q,观察T24/DOX耐药株耐药指数的变化。T24/DO逐渐变大,最终为3221?ng/ml,耐药指数达到13.01,诱导后的T24细胞感性显著降低,呈现出明显的耐药性。??j24?T24?2.5ng/ml?8h(3)??〇〇-|???!*??*?*???Is?S?100#??.?ic50=247.6ne/m]???8〇—?IC50=3226〇-????I-?X???40'?*?'1?40-?S?\??,0-?£?20-??0?i?■■?i?■?i?i?〇l?????????i??1?10?100?1000?10000?1?10?100?1000?10000?100Dox(ng/ml)?Dox(ng/mI)??

量效曲线,亲本,耐药株,细胞形态学


1.3.1?T24亲本株和T24/DOX耐药株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T24亲本株和T24/DOX耐药株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在显微镜下,如图1.1A所示,T24亲本株细胞大小均一,形状规则。加入??DOX刺激,撤药后约24?h后可观察到细胞大量死亡,未发现形态上的明显改变。??期间每两天更换一次新鲜培养基清除死细胞,剩余的极少数细胞贴壁生长,剩余的??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空泡增多,有的细胞出现突起如图1.1B所示。随着撤药时间??延长,存活的细胞开始恢复生长,但恢复后的细胞体积较大,出现肿胀变形,细胞??形态表现为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喜聚团生长。??8??

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


?8??Time?(d)??图2.1?T24和T24/DOX的细胞生长曲线??2.3.2克隆形成实验??单细胞独立生长能力由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当单个细胞在体外持续分裂增殖6??次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称为克隆或者集落,通常情况下,每个克隆含??有50个以上的细胞。通过计算克隆形成率,可以对细胞独立生长能力定量分析。??由图2.2可见,与T24亲本株(18.4±?1.83)?%相比,T24/DOX耐药株克隆形成率??(44.9?±3.03)?%明显升高,克隆形成能力较强(芦<?0.01)。由此可见T24/DOX耐??药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T24亲本株细胞。??A?B??T24?T24/DOX??一?50]??_???V,40.??'/???、?1?_藝????'?'?A?/?\?I?30-?■!!??1?纏鬚繼藝??r?????坌?20-?__讓??i?piin?mmm??’??.广?P-?〇?h?t?1?f麵y?沴?j??????*?*?.?F24?124/1)0?X??图2.2T24和T24/DOX克隆形成率(n=3),?“与T24相比,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家伟;许长宝;赵兴华;赵永立;吕远;王红丹;;沉默精子相关抗原9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12期

2 刘安伟;许传亮;;长链非编码RNA:膀胱癌研究的新热点[J];上海医学;2018年01期

3 樊长晖;许长宝;郝斌;吴国清;赵兴华;;缺氧下膀胱癌细胞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变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5期

4 叶涛;叶章群;;膀胱癌研究的新进展[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7年04期

5 张川;祝青国;赵亚坤;金承洛;刘伟;陈照彦;杜言凯;仇宇;;雷帕霉素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03期

6 梅志强;刘晓燕;李娟;段承刚;;槲皮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12年17期

7 陈平锋;;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35期

8 杨德林;宋波;张超;王海峰;王凯;徐鸿毅;;膀胱癌细胞在尿液中适应性生存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李功成,张旭,李龙承,叶章群;曲古抑菌素A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10 张睿,张建军,何祖根,程书钧,高燕宁;膀胱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癌症;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辉;胱抑素C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2 薛东炜;TRIM2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魏鑫;miR-6838通过介导Rb通路促进膀胱癌生长和侵袭的能力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许明杰;miR-22在膀胱癌中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黄晓静;异染色质蛋白1γ促进膀胱癌化疗耐药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6 张青;miR34a/GOLPH3轴介导膀胱癌干性维持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7 曾蜀雄;ANLN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8 张坚;环氧化酶2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3年

9 邹琳;c-myc和mad1对膀胱癌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10 万江华;核基质蛋白22、细胞角质素20和存活素在膀胱癌诊断和复发预测中的价值[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刚;人膀胱癌T24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柳晓晨;CUL4B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庞波;干扰RhoGDI2对膀胱癌T24细胞转移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4 易桥勇;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ATF4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刘梦男;MicroRNA-612通过靶向调控ME1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6 朱峰宇;SOX2作为体内膀胱癌干细胞标记物的鉴定与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7 潘大庆;膀胱癌中GDF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及逆转其甲基化状态对5637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8 郭鹏;长链非编码RNA TUG1在膀胱癌发生进展中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9 董安珂;CD47在膀胱癌组织及尿液中表达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10 张中沛;PA-MSHA和吡柔比星膀胱癌电切术后灌注治疗的对比分析[D];郑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7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857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