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隔姜灸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01 07:3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隔姜灸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更多简易、实惠且疗效显著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隔姜灸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隔姜灸组予单纯的隔姜灸,联合组予隔姜灸并内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疗程为4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PSS、QOL、残余尿量、Qmax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进而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病程、IPSS、QOL、残余尿量、Qmax及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均无明显异常(P0.05);2.IPSS评分方面:对照组、隔姜灸组、联合组IPSS分别由治疗前的(18.49±3.61)、(17.75±3.72)、(17.84±4.23)下降至(11.43±3.26)、(11.13±3.48)、(9.31±2.99);QOL评分方面:三组分别由治疗前的(4.0,2.0)、(4.0,2.0)、(3.5,2.0)下降至(2.0,1.0)、(2.0,1.75)、(1.0,1.0);残余尿量方面:三组分别由治疗前的(55.86±22.74)、(54.13±18.74)、(51.94±17.48)下降至(42.80±19.11)、(42.16±16.24)、(33.41±14.91);Qmax方面:三组分别由治疗前的(9.51±2.92)、(10.15±2.97)、(10.33±2.32)提升至(13.6±4.08)、(14.2±4.42)、(15.28±3.19);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三组分别由治疗前的(18.17±4.14)、(17.84±4.42)、(17.16±4.23)下降至(11.09±3.57)、(9.75±3.70)、(8.348±2.36);各组治疗前后IPSS、QOL、残余尿量、Qmax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有统明显差异(P0.05);3.各组间比较中,治疗后IPSS、QOL、残余尿量、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隔姜灸组,而对照组和隔姜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Qmax方面,三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各组间IPSS、残余尿量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而对照组和隔姜灸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和隔姜灸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组和隔姜灸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QOL、Qmax方面,三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比较: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三组治疗后中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82%)和隔姜灸组(78%)明显优于对照组(60%)(P≤0.05);而联合组和隔姜灸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西医疗效方面,三组治疗后西医疗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有效(87%)明显优于对照组(77%)和隔姜灸组(78%)。结论:隔姜灸能够改善肾阳虚型BPH患者的肾阳虚症状,与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用,能明显缓解LUTS症状,且效果比单纯使用隔姜灸或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更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BPH患者LUTS症状优势明显,隔姜灸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值得推广,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学位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9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相关的LUTS的研究
        1.1.1 LUTS及BPH相关的LUTS的定义
        1.1.2 BPH相关的LUTS的流行病学
        1.1.3 BPH相关的LUTS的发病机制
        1.1.4 BPH相关的LUTS的诊断和评估
        1.1.5 BPH相关的LUTS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概况
        1.2.1 病名沿革
        1.2.2 病因病机
        1.2.3 辨证论治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选择标准
    2.2 实验设计
        2.2.1 样本含量
        2.2.2 随机分组
        2.2.3 治疗方案
        2.2.4 观察指标
        2.2.5 疗效评定标准
        2.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2.2.7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隔姜灸的作用及理论基础
    3.2 选穴依据
    3.3 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作为对照组药物的选择依据
    3.4 本研究中三个不同组别的疗效分析
    3.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龙;张耀光;万奔;王建业;;中国14城市泌尿外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年04期

2 张录杰;万欢;;火针治疗前列腺增生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06期

3 郭晓秋;徐洁;曾玲;张文然;曾靖;;白花败酱草提取物对小鼠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33期

4 匡静之;张泓;李景兴;鲍秋影;林修平;艾坤;;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治疗与机制的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02期

5 李怡;吴莹;李雨峰;朱世琼;刘昌桃;艾艳;余茜;;综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年07期

6 谢中练;陈友义;;灸法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2012年02期

7 韩静;叶笑然;孟宪军;陈玄;黄晓卿;;电针中极穴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调节作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杨艳玲;闵旸;夏玉叶;盛雨辰;;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1年05期

9 严伟;殷建权;李桂敏;周亚锋;印敏芳;;隔发酵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性排尿困难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期

10 黄移生;陈敏;龚玉林;彭易雨;;秩边穴齐刺为主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磊;前列疏通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对血清PSA影响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培轮;补肾活血通淋方对肾虚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卢志铨;金匮肾气丸化裁方对BPH大鼠前列腺组织TGF-β_1及IGF-1影响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吴栋;金匮肾气丸化裁方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血清E_2、T浓度及前列腺组织中VEGF影响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叶利兵;穴位敷贴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5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865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