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1 20:17
   目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HUA)的情况,探究在HUA的影响下IM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变化情况,综合了解IMN的病情现状,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并行肾穿刺活检术的IMN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HUA将入组的100例IMN患者分为两组:高尿酸血症组(31例)、血尿酸正常组(69例),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的特点。将资料录入SPSS22.0统计软件包(中文版),首先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和(或)对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HUA的发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达,两组IMN患者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KD分期或牛津分级等计数资料率的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将检验水准P设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选取的100例IMN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IMN患者31例,血尿酸正常的IMN患者69例,IMN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1%。2.在符合IMN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中,有男性63例(63%),女性37例(37%),平均年龄(41.17±15.46)岁;从性别、年龄、病史长短、双下肢浮肿情况看,高尿酸血症组的IMN患者与血尿酸正常组的IMN患者差异不明显(P值均0.05);但两组IMN患者在病理诊断、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伴随血尿、肾功能不全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3.高尿酸血症组的IMN患者尿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血尿素氮、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eGFR)等指标与血尿酸正常组的IMN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不同尿酸水平的IMN患者在血红蛋白(HB)、血白细胞(WBC)、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均无差异(P值均0.05)。4.从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标准来判断高尿酸血症对IMN的影响,IMN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主要以CKD2期、3-4期为主,而血尿酸正常组的IMN患者则以CKD1期为主,差异明显(P值为0.003);从参照牛津分型方面(系膜细胞增生、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比较,IMN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理损伤较血尿酸正常组IMN患者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5.两组IMN患者基底膜损伤情况的比较:光镜下IMN合并高尿酸血症组的肾小球基底膜分期与血尿酸正常组IMN患者均以Ⅱ期、Ⅲ期为主,无显著差异(P值为0.09);从不同尿酸水平的IMN患者系膜区增生情况比较,两组均以轻度系膜增生为主,并且小动脉壁增厚、小动脉透明变性均无差异(P值均0.05)。6.电镜下系膜区致密物沉积比较:IMN合并高尿酸血症组较血尿酸正常组IMN患者比例高,并且差异显著(P值为0.03);免疫病理比较:两组均以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的沉积为主,同时可见一定数量的免疫球蛋白IgA、IgM及补体C1q沉积,无显著差异(P值为0.74)。结论:1.IMN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几率较高,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IMN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较血尿酸正常的IMN患者高,高尿酸血症可加重IMN患者CKD分期。3.高尿酸血症对两组患者的光镜表现及免疫荧光沉积类型影响不明显,但可影响系膜区致密物沉积。4.高尿酸血症可能对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临床确诊的IMN患者,应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进而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管理血尿酸水平,延缓IMN患者的疾病进展。
【学位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92;R589.7
【部分图文】:

病理分期,患者,情况


IMN患者的病理分期情况

患者


- 9 -图 2 IMN 患者发生 HUA 的情况Figure 2 The incidence of hyperuricemia among IMN patients

患者,性别分布,情况,临床资料


图 3 IMN 患者中发生 HUA 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Figure 2 The sex difference between hyperuricemia patients among IMN patien尿酸水平 IMN 患者的临床表现的比较 IMN 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IMN 合并 HUA 组的患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平;金娟;李一文;龚建光;何向蕾;何强;;系膜区致密物沉积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年11期

2 林敏;;肾衰泻浊汤联合凯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年18期

3 贺红光;叶琨;冯海云;王浩宇;熊礼佳;曾春;唐盛;彭小梅;;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13期

4 贾世柱;陈建德;邵光新;;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关系观察[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王艳秋;秦丽丽;孙广萍;杜丰;苏雪松;周光宇;李德天;;肾组织病理在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6 邹筱芳;巫冠中;;尿酸肾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5年01期

7 杜文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32例[J];河南中医;2012年07期

8 符庆瑛;周柱亮;汪建国;;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11期

9 丁小强;刘春凤;;特发性膜性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2期

10 张勉之,张敏英,沈伟梁,张大宁;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866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866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5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