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ERCC1、ERCC2、ERBB1、ERBB2、P5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22 19:16

  本文关键词:ERCC1、ERCC2、ERBB1、ERBB2、P5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人类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其中90%为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BUC生长缓慢但容易复发。膀胱癌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迄今不能明确。现在针对肿瘤分子水平的研究飞速发展,证实肿瘤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多基因参与、逐渐演进的过程,与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修复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因此发现新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评估预后、预防复发及设定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核苷酸切除互补交叉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1,ERCC1)与核苷酸切除互补交叉基因2(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2)是两个重要的DNA修复基因。ERCC1参与DNA损伤识别和DNA链的切割。目前发现ERCC1与胃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RCC2是损伤部位DNA解链所必需的酶。目前发现ERC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异常表达。但关于ERCC1、ERCC2在BUC发生演进过程中的研究甚少。ERBB1、ERBB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家族中两个重要的原癌基因。对于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增殖和分化有重要的作用,但体内ERBB1、ERBB2过表达将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引发肿瘤。现已证实ERBB1在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中、乳腺癌、膀胱癌中均有高表达。ERBB2在乳腺癌、胃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其他肿瘤中均有高表达。野生型P53是研究最多的抑癌基因,在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突变、维持细胞正常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P53蛋白与许多肿瘤的演进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RCC1、ERCC2、ERBB1、ERBB2、P53在BUC中均有异常表达,但五种指标的联合检测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前尚未发现对膀胱癌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多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肿瘤的诊断率,对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主要研究ERCC1、ERCC2、ERBB1、ERBB2、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各种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膀胱癌组织中ERCC1、ERCC2、ERBB1、ERBB2、P53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它们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个体治疗,评价预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三步法,检测ERCC1、ERCC2、ERBB1、ERBB2、P53蛋白在20例正常的膀胱粘膜组织、26例非浸润性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4例非浸润性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48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各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各指标在BUC中的相互关系。2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16.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当P0.05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CC1、ERCC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ERBB1、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膜、细胞浆。在10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RCC1、ERCC2、ERBB1、ERBB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51/108)、41.7%(45/108)、60.2%(65/108)、36.1%(39/108)、66.7%(72/108);在20例正常的膀胱粘膜组织中各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20)、15%(3/20)、10%(2/20)、0%(0/20)、5%(1/20)。ERCC1、ERCC2、ERBB1、ERBB2、P5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P0.05)。2 ERC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浸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大小、初发复发、单发多发均无关(P0.05)。3 ERC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浸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大小、初发复发、单发多发均无关(P0.05)。4 ERB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浸润、复发之间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大小、单发多发均无关(P0.05)。5 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复发之间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是否浸润、年龄、吸烟、肿瘤大小、单发多发均无关(P0.05)。6 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浸润之间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大小、初发与复发、单发多发均无关(P0.05)。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RCC1、ERCC2、P53蛋白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5),ERBB1、ERBB2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ERBB1、ERBB2分别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ERBB1、ERBB2分别与ERCC1、ERCC2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BUC组织中,ERCC1、ERCC2、ERBB1、ERBB2、P53蛋白的表达与BU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BUC潜在的预后因子。2在BUC组织中,ERCC1、ERCC2、P53蛋白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可能在膀胱癌的演进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3在BUC组织中,ERBB1、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在B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4 ERBB1、ERBB2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成为预测BUC复发风险的生物学指标。5 ERCC1、ERCC2、ERBB1、ERBB2、P53蛋白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指导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ERCC1 ERCC2 ERBB1 ERBB2 P53 浸润 非浸润 膀胱尿路上皮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1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略语11-12
  • 前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19
  • 结果19-22
  • 附图22-28
  • 附表28-38
  • 讨论38-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综述 修复基因与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44-58
  • References54-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业;秦自科;李永红;韩辉;刘卓炜;樊卫;吴沛宏;尧凯;张志凌;蒋丽娟;许镇州;周芳坚;;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18)F-FDG PET/CT诊断及评价[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2年05期

2 李振华;高小林;于秀月;张哲;李白;孔垂泽;;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尿路上皮癌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3 李振华 ,孔垂泽 ,王平 ,刘新 ,刘同才;尿液中端粒酶活性在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中的意义(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年11期

4 张业贵;毕新刚;韩亚玲;蔡岩;徐昕;吴玉鹏;杨壹羚;马建辉;赵平;贾雪梅;王明荣;;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J];癌症;2007年02期

5 任维果;周自寅;刘志祥;边家盛;王忠;吴石;朱从武;;高危浅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短期再活检和电切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12期

6 秦燕明;孙浩;翟水龙;郭涛;张顺兴;吴建农;;尿路上皮癌中Survivin,p53,bcl-2的表达及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7 付伟伟;董涛;;上尿路上皮癌临床诊断方法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8 李祖茂;;26例上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4期

9 李伟;梁建波;韦华玉;莫耀禧;;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0年01期

10 王全义;张仁亚;;富于黏液样基质的尿路上皮癌[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锦;靳风烁;王鹏;;荧光原位杂交在尿路上皮癌预警诊断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梁军号;齐隽;陈建华;张良;王伟民;刘建河;白强;康健;沈海波;盛旭俊;虞永江;;41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庭;谢文杰;梅金红;王共先;崔苏萍;马明;;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邱晓拂;胡卫列;王元利;王尉;沈文;张长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上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许清泉;黄晓波;熊六林;张在先;马凯;于路平;于澄钒;王晓峰;朱积川;;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近期疗效评价[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陈卫民;曹雷华;谢平;陈捷;;马蹄肾合并肾盂尿路上皮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孙庭;马明;谢文杰;习海波;傅斌;肖坤;;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初评[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邱晓拂;胡卫列;;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 尿液的临床研究[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程亮;;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变异型的研究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豪杰;盛璐;谢旦声;吴惠兴;戴文斌;丁海雍;汪东亚;徐骏;周俊;张正望;孙忠全;钱伟庆;宋建达;;尿路上皮癌肾实质内转移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lncRNA MALAT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方晨;尿路上皮癌治疗中保留器官预后评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孙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作用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郭刚;2微米激光在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5 陈敏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及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宋伟;膀胱尿路上皮癌DAPK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刘光明;DE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特点[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王军;miR-14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周密;膀胱尿路上皮癌CCR7表达的意义[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云飞;EN2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童;趋化因子受体CXCR6及其配体CXCL1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刘刚成;细胞周期素D1(CCND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高嵩;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PCDH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曾博文;KLF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方X;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6 邱峰;NMP22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干扰因素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7 王虔;血清及尿液中MicroRNA-21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珂;膀胱癌细胞单克隆抗体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9 曾琪;抗菌肽LL-3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10 黄雪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MDSC及TGF-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ERCC1、ERCC2、ERBB1、ERBB2、P5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21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