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征及治疗
发布时间:2017-05-07 13:13
本文关键词:回顾性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征及治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既往临床资料显示,IMN好发中老年人,男性多见,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岁。该病起病隐匿,自然病程个体差异较大,预后多种多样,30~40%的患者在5~10年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即使肾功能稳定,IMN带来的严重并发症有时也会危及生命,故早期通过临床和病理指标识别高危IMN患者,减少低危患者额外的治疗费用和风险至关重要。IMN目前尚无一致的治疗方案,但IMN的治疗常常离不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近年来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由于其有效性及相对较少的不良反应而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137例IM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资料及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探讨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同时比较了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和TAC的治疗效果,为IMN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慢性肾脏病随诊门诊的137例IMN患者。记录13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线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共分5组,收集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3组,收集病程、SBP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与病程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通过慢性肾脏病随诊门诊复查的方式跟踪比较CTX和TAC治疗临床缓解情况。以上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入选的我院137例IMN患者中,发病年龄分布40~60岁的患者共76例,占55.47%,男女患病比为1.85:1。临床表现为NS者共106例,占77.37%。伴有镜下血尿的患者共102例,占74.45%,其中4例患者伴有肉眼血尿,未行尿红细胞形态测定,明确血尿来源。以单纯水肿为首发症状者共106例,占77.37%。2.不同年龄段分组之间对病程、24h尿蛋白、SBP、GFR、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HO)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组之间SBP、BUN和GF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3组之间对病程、SBP、GFR、BUN、SCr、尿酸(Uric acid,UA)、TG、TCHO、C3、C4、Ig A、Ig M、Ig G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BP、GFR、Scr、TCHO、Ig G在3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GFR与病程、24小时尿蛋白定量、SBP、TG、TCHO、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F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182,P0.05);GFR和HDL呈正相关(r=0.215,P0.05)。5.我院137例IMN患者病理类型以Ⅰ~Ⅱ期为主,共62例(45.26%),其次为不典型膜性肾病,共36例(26.28%),未见Ⅲ期、Ⅳ期患者。光镜下均可见Ig G沉积,其次为C3(86.13%)和C4(59.12%)。137例IMN患者中伴有肾小球硬化64例(46.72%),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91例(66.42%),小动脉病变42例(30.66%),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1例(0.73%),出现新月体4例(2.92%)。6.71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分别联合TAC和CTX治疗6个月,前者50例,后者20例。两组治疗方法均能降低IMN患者的尿蛋白及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治疗第3个月时,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联合TAC组缓解率为62%,糖皮质激素联合CTX组缓解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时,糖皮质激素联合TAC组缓解率为90%;糖皮质激素联合CTX组缓解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特发性膜性肾病多见于中年男性,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以水肿为首发症状。2.蛋白尿严重程度受SBP、Scr、TCHO、血清Ig G的影响;蛋白尿程度和HDL水平可能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的GFR。3.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类型以Ⅰ期~Ⅱ期为主,免疫荧光以Ig G、C3沉积为主。4.糖皮质激素联合TAC或CTX均能有效缓解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观察6个月,TAC组第3个月时较CTX组疗效明显。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他克莫司 临床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2-13
- 第1章 绪论13-14
- 第2章 综述14-24
- 2.1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14
- 2.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14-17
- 2.2.1 致病性抗原的寻找14-16
- 2.2.2 补体系统-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16
- 2.2.3 遗传因素16-17
- 2.3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进展17-23
- 2.3.1 非特异性对症治疗18-19
- 2.3.2 特异性对因治疗19-23
- 2.4 小结与展望23-24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24-28
- 3.1 研究对象24-27
- 3.1.1 入选标准24
- 3.1.2 研究方法24
- 3.1.3 临床资料24-26
- 3.1.4 病理诊断26
- 3.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6-27
- 3.2 统计方法27-28
- 第4章 结果28-36
- 4.1 基线临床资料28-32
- 4.1.1 一般情况28
- 4.1.2 实验室检查28-29
- 4.1.3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9-30
- 4.1.4 不同尿蛋白分组实验室指标比较30-31
- 4.1.5 肾小球滤过率水平线性相关及回归性研究31-32
- 4.2 基线病理资料32-34
- 4.3 治疗34-36
- 第5章 讨论36-40
- 5.1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线临床特征36-37
- 5.1.1 一般资料与临床表现36-37
- 5.1.2 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37
- 5.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线病理特征37-38
- 5.3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38-40
- 第6章 结论40
- 本文研究不足处40-41
- 参考文献41-50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学清,杨琼琼;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5期
2 周仲昊,朱蕴秋;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王太华,李清初,于克波;足细胞与膜性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年06期
4 草X4哲郎 ,李胜;膜性肾病[J];日本医学介绍;2005年09期
5 梁世凯;许菲菲;舒桂琴;吕吟秋;邵蓉蓉;刘毅;;7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年10期
6 朱虎章;;膜性肾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救治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年03期
7 陈以平;邓跃毅;;特发性膜性肾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年08期
8 舒桂琴;许菲菲;梁世凯;刘毅;吕吟秋;邵蓉蓉;;51例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07年10期
9 何志军;杨琪;周柱亮;;膜性肾病136例分析[J];人民军医;2007年11期
10 黄少珍;唐德q
本文编号:349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499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