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0:03

  本文关键词: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应用离体和活体猪肾脏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明确不同作用条件下微波消融肾脏的范围和特点;对微波消融治疗的肾脏肿瘤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评价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极为1.1cm的水冷循环微波针,工作频率为2450MHz,输出功率为50-70W,消融时间为240s-600s,以不同的功率和时间组合对离体猪肾脏进行消融,观察消融灶的形状、测量消融范围,留取标本应用HE染色明确消融灶的病理特点。共6只实验用猪,腹腔镜下分离出活体猪肾脏,采用康友18-G水冷循环微波针,工作频率为2450MHz,输出功率选择50-60W,消融时间为300s-600s,单针或双针联合以不同的功率/时间组合和进针深度直视下对活体猪肾脏进行消融。观察消融过程中肾脏的变化、消融灶的形状,测量消融范围,留取消融区标本,应用HE染色明确其病理变化特点。自2013年4月~2014年7月,应用微波消融临床治疗肾脏肿瘤患者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9.4岁(42-83岁)。按适应症将患者分为三组,组一6例(高危不耐受常规手术组),组二9例(明确诊断并行微波消融治疗组),组三2例(微波消融姑息治疗组),所有患者术中均行肿瘤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结果:离体状态下,消融组织的形状呈栗子形,随着功率和时间的增加,消融灶的范围逐渐增大,数据显示50W/480s、60W/300s、70W/240s三组消融灶的最大横径接近于3cm,长径约3.3cm。相同作用时间下,随着功率增大,移行区范围增大。消融灶包括炭化区、凝固区和移行区三部分。炭化区中肾组织大片坏死,肾小球、肾小管变形,肾小管上皮脱落,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消融的十分彻底;凝固区肾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镜下病理可见残存的肾小球、肾小管和肾血管轮廓,但结构紊乱,管腔闭塞;移行区绝大部分为正常肾组织,但散在出现肿胀的细胞,存在热损伤。活体状态下,消融区肾脏组织萎缩、质地变硬。沿针道切开消融灶呈栗子形。消融灶以针道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可分为3个区:碳化区、凝固区、炎症反应区。随着微波功率和时间的增加,消融范围逐渐增大。当双针联合消融时,消融灶的最大横径明显增大,并且周围组织温度可靠,凝固区及炭化区的温度均高于60℃。病理结果显示炭化区内肾组织大片坏死,肾小管上皮脱落,部分管腔闭塞,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凝固区内组织结构紊乱,肾小球萎缩,肾小囊增宽,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核固缩、胞浆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周围平滑肌组织变性;炎症反应区结构尚可,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微肿胀、胞浆红染,间质小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多量炎症细胞浸润。临床应用中,组一穿刺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5例,病理无法明确1例,平均随访11.5±3.8个月(6-1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合并尿瘘一例。组二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3例,高分化腺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平均随访5.6±4.2个月(1-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组三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平均随访9.5±2.1个月(8-11个月),患者术前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为6-8分,术后为0-2分,随访期间一例出现远处转移、肿瘤进展,另一例出现股骨病理性骨折,肾脏复发灶治愈。三组患者平均住院日4.0±1.0天(2-7天)。结论:微波消融作为一种肿瘤的微创能量治疗方式,对肾脏组织的消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通过基础实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离体和活体状态下微波消融肾脏组织的参数。初期临床随访显示微波消融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高危不耐受常规手术、肿瘤体积较小且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确以及晚期肾脏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联合穿刺活检还可以明确肿瘤性质,帮助患者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关键词】:微波 消融 肾脏肿瘤 猪肾脏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11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微波消融离体猪肾脏的实验研究13-19
  • 材料与方法13-14
  • 结果14-16
  • 讨论16-19
  • 第二部分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活体猪肾脏的实验研究19-27
  • 材料与方法19-20
  • 结果20-23
  • 讨论23-27
  • 第三部分 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随访研究27-33
  • 资料与方法27-28
  • 结果28-30
  • 讨论30-33
  • 结论33-35
  • 综述35-41
  • 参考文献41-51
  • 附录5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3-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历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平平;叶欣;;微波消融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胡向东;何文;邬冬芳;刘会昭;项东英;宁彬;;微波消融家猫脑组织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6期

3 李欣;张宏;盛林;迟宝琦;鲁通;韩治宇;董宝玮;;植入式微波消融离体猪肺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11期

4 杨立生;赵航;;80C51F005微控制器在新型微波消融治疗仪上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5 王强;刘瑞宝;张立成;;肺癌微波消融治疗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0年01期

6 高飞;顾仰葵;黄金华;罗荣光;李常仑;;微波消融毁损活体猪脾的实验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年11期

7 柯晋;尹庆水;张余;张涛;徐亮;;离体骨的置入式微波消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1期

8 覃美玉;;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9 胡罗文;王冀;魏庆庆;严宇鹏;马瑞;孙颖颖;李莉;李鸥;;体外肝组织微波消融范围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8期

10 郭利军;段小民;张玲;;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层良性病变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玉波;李亚林;原风同;田家卫;王振;;多针微波消融组合消融区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2 南群;卢玉林;刘有军;;双天线组合扩大微波消融热场的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季正标;李超伦;张晖;袁海霞;王文平;;灰阶超声即时评价肝癌微波消融治疗范围的可行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盛林;翟伟明;卜云芸;;超声引导下计算机辅助微波消融肝癌的临床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梁萍;王e,

本文编号:381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81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