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纳米胶束与VX-2肾癌模型兔EPR效应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17:13
本文关键词:高分子纳米胶束与VX-2肾癌模型兔EPR效应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复制VX-2肾癌模型兔,研究不同大小的高分子纳米胶束在肿瘤模型内的动态演变规律,为利用人体肿瘤标本研究高分子纳米胶束奠定基础。方法:1.选择体质量约2.2kg的健康实验兔30只,改良的开放手术瘤块包埋种植法将肿瘤组织块接种于实验兔左肾,建立VX-2荷瘤兔模型,超声影像学监测肿瘤成瘤情况和生长特点,研究肿瘤生长规律,总结科学的建模方法。2.选取移植瘤生长满意的实验兔18只,按给药不同分为3组,麻醉后分别静脉注入载有普罗碘胺不同尺寸的高分子纳米胶束,应用GE Discovery HD750 CT的GSI模式分别于胶束注入后0.5h、1.0h、1.5h、2.0h、2.5h、3.0h、3.5h、4.0h、4.5h、5.0h、5.5h进行扫描,GE ADW4.5工作站测量移植瘤内高分子纳米胶束的富集量,观察其动态演变规律,利用统计学分析3组的定量数据。结果:1.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兔VX-2移植性肾癌模型27个,成瘤率为90%。改良方法于瘤株接种时应用明胶海绵加生物胶封堵切口,降低了肿瘤肾外生长和腹腔种植的发生率。在植瘤后每3天对实验兔进行超声影像学检查,在6、9、12、15、18、21天时肾癌瘤体平均最大直径分别为5.6±0.9mm、8.8±1.8mm、12.1±1.8mm、15.5±1.9mm、18.3±2.6mm、25.2±3.7mm。不同时间点超声回声特点不同:植瘤6天后瘤体直径较小,超声主要表现为等回声团块;之后肿瘤逐渐增大;至肿瘤生长15~18天时,直径约20mm,超声主要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符合实验要求;肿瘤生长21天时,体积迅速增大至25mm以上,超声提示低回声区明显增多,压迫周围组织,甚至出现肾门淋巴结转移。故选择肿瘤生长15~18天的荷瘤兔进行高分子纳米胶束体内循环实验。2.3组实验兔移植瘤体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给予不同尺寸高分子纳米胶束注入后,碘基图发现3组肾癌组织中的碘含量、各组的碘基曲线图及峰值出现时间各不相同:A组胶束静注后3.0h测碘含量最高,为(1.44±0.26)×100ug/cm3;B组胶束静注后3.5h碘含量最高,达(2.05±0.21)×100ug/cm3;C组胶束静注后1.0h测碘含量最高,为(2.12±0.26)×100ug/cm3;比较3种胶束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肿瘤中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改良的开放手术瘤块包埋种植法建立VX-2肾癌兔模型的方法简单、减少了肿瘤异位种植和手术造成的出血、成瘤率高、肿瘤生物学性质稳定,是制作动物肾癌模型比较理想的方法。超声影像学监测是观察肿瘤生长的首选方法,不同时期肿瘤超声特点不同。选择肿瘤生长15-18天的荷瘤兔进行高分子纳米胶束体内循环实验与临床常见的肾癌特点较为符合。2.通过制备载有普罗碘胺的高分子纳米胶束进行动物实验,应用宝石能谱CT碘基图技术,可获得VX-2肾癌兔模型肿瘤内胶束富集的定量数据。不同尺寸的高分子纳米胶束在肿瘤内的富集量、动态演变规律各有特点,复杂的微循环结构使得EPR效应呈现多态性。通过EPR效应研究肿瘤与高分子纳米胶束给药后富集的量化关系,可以为高分子纳米胶束载体系统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高分子纳米胶束 VX-2肿瘤 肾肿瘤 兔 EPR效应 能谱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11;R-33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9-12
- 前言12-14
- 第1章 VX-2 肾癌模型兔的建立14-21
- 1.1 实验材料14-15
- 1.1.1 实验动物14
- 1.1.2 实验细胞株14
- 1.1.3 实验器材、试剂与药品14-15
- 1.2 实验方法15-16
- 1.2.1 实验兔移植瘤的制备15-16
- 1.2.2 实验兔瘤株种植后监测16
- 1.3 实验结果16-18
- 1.4 讨论18-21
- 1.4.1 VX-2 肿瘤的生物学特点18-19
- 1.4.2 超声影像学检查在兔VX-2 肾癌模型中的应用19
- 1.4.3 兔VX-2 肾癌模型的建模体会19-21
- 第2章 VX-2 肾癌模型兔的高分子纳米胶束实验21-30
- 2.1 实验材料21
- 2.1.1 实验动物21
- 2.1.2 高分子纳米胶束21
- 2.1.3 实验器材、试剂与药品21
- 2.2 试验方法21-22
- 2.2.1 实验分组21
- 2.2.2 实验过程21-22
- 2.2.3 观察指标22
- 2.2.4 统计学处理22
- 2.3 实验结果22-25
- 2.4 讨论25-30
- 2.4.1 纳米载药系统与EPR效应25-27
- 2.4.2 CT能谱成像与碘基图技术27-28
- 2.4.3 VX-2 肾癌兔胶束注入后动态检测28-29
- 2.4.4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29-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5
- 第3章 综述35-43
- 参考文献40-43
- 附图43-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琳;熊素彬;;EPR效应在实体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成虎;高分子纳米胶束与VX-2肾癌模型兔EPR效应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2 马楠;EPR效应的肿瘤微循环结构基础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高分子纳米胶束与VX-2肾癌模型兔EPR效应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4331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