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3-Ⅱ和Beclin1在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CA1区表达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LC3-Ⅱ和Beclin1在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CA1区表达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LC-Ⅱ Beclin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后处理 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
【摘要】:目的糖尿病会使毒性物质在脑内蓄积、内源性保护性物质生成减少以及重要蛋白表达或活性改变。探讨糖尿病对脑缺血后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影响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后处理组、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组,每组20只。脑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即采用改良Pulsinel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恢复再灌注前即刻给予再灌注15 s/缺血15 s,重复3次。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组组大鼠即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剩余同脑缺血后处理模型。造模成功后1、6、24、48、72 h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的变化。比较脑缺血后处理对血糖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LC3-Ⅱ、Beclin1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结构破坏,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细胞数量下降(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缺血后处理组、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后处理组比较,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结构损伤加重,缺血再灌注1、6、24、48、72 h存活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下降[(124.24±2.63)/HP vs(104.27±2.18)/HP,(117.80±3.37)/HP vs(95.13±4.22)/HP,(106.28±2.15)/HP vs(82.84±3.31)/HP,(92.20±4.61)/HP vs(68.11±2.45)/HP,(71.14±3.94)/HP vs(60.99±2.11)/HP,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CA1区LC3-Ⅱ、Beclin1表达增加(表达变化为1、6、24 h表达量逐渐上升,24 h表达到高峰,48、72 h表达量逐渐下降),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缺血后处理组、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CA1区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脑缺血后处理组比较,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组大鼠组缺血再灌注1、6、24、48、72 h海马CA1区LC3-Ⅱ表达明显下降[(16.45±0.24)/HP vs(12.33±0.16)/HP,(24.88±0.45)/HP vs(19.70±0.61)/HP,(36.40±0.47)/HP vs(30.93±0.78)/HP,(31.36±0.59)/HP vs(25.78±0.80)/HP,(27.59±0.65)/HP vs(22.21±0.21)/HP,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14.60±0.43)/HP vs(9.42±0.34)/HP,(20.28±0.45)/HP vs(15.70±0.61)/HP,(30.40±0.47)/HP vs(24.93±0.78)/HP,(26.56±0.69)/HP vs(21.78±0.80)/HP,(23.89±0.38)/HP vs(18.21±0.21)/HP,P0.05]。结论糖尿病弱化了脑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C3-Ⅱ、Beclin1表达有关。
【作者单位】: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和康复学院;解放军464医院重症医学科;华北理工大学;
【关键词】: LC-Ⅱ Beclin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后处理 糖尿病脑缺血后处理
【分类号】:R587.2;R743
【正文快照】: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LC3-II and Beclin1 in hippocampus CA1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 diabetic ratsLIU Yu1,ZHAO Ya-ning1,LIU Zi-zhuo2,LI Jian-min3(1.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唐静;袁敏;李世英;;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自噬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2 吕杰;李柏青;刘勇;马丽娜;刘婷婷;刘丛森;;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上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Yue Liu;Shang-Tao Wan;Ping Zhang;Wen-Xin Zhang;Jian-Ling Zheng;Jian-Xian Lin;Yong-Ping Li;;Expression levels of 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s and their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retinocytoma and retinoblasto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4年04期
4 潘乾广;石瑶;叶秀峰;胡仕林;晏家瑛;周也涵;万丹;;松油烯4醇体内外诱导A549细胞自噬及抑制增殖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21期
5 何晓恩;何丽姗;罗健东;吴晓倩;;机械牵张对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李良庆;谢文q;潘敦;;巴弗洛霉素A1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增强奥沙利铂的敏感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7 刘斌;唐静;袁敏;毕树立;李世英;;自噬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6期
8 高典;隗黎丽;许珍娥;刘申;乔盼盼;;荷包红鲤自噬相关基因LC3B的克隆及在重金属镉胁迫下的表达[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3年06期
9 陈兰芳;肖亮;杨军平;;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年02期
10 邓禄新;周茜;;中药提取物在抗肝癌方面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爱民;Neuronostatin对痛觉、胃肠运动和情绪的影响及脂基化蛋白LC3-Ⅱ的半合成[D];兰州大学;2013年
2 王振波;LC3A在食管鳞癌中的放化疗敏感性预测作用[D];山东大学;2013年
3 张浩然;抑制自噬对骨髓瘤细胞药物干预敏感性及DEPTOR在调节自噬和凋亡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4 傅麒宁;自噬现象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朱永健;ARHI基因与自噬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6 王筱冰;低强度聚焦超声结合原卟啉IX诱导肿瘤细胞不同死亡模式及其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杰;沙门菌质粒和毒力基因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古艳婷;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下调TGFβ1/Smad3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王丛丛;ATF6在内质网应激引起的HepG2细胞自噬与凋亡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0 莫雪妮;基于细胞自噬探讨温阳化瘀开窍方对脑梗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斌;抑制自噬对内皮祖细胞促进静脉血栓机化再通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苏朋;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变化及高压氧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秦真真;自噬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江苏汉族人群女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张晓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脑创伤大鼠细胞自噬变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姚文敏;自噬现象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刘方兰;白藜芦醇诱导线粒体自噬修复巨噬细胞氧化损伤[D];暨南大学;2013年
7 郭新云;血清饥饿处理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自噬的调控效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李红园;猪圆环病毒2型与细胞自噬的相互作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蒋智升;水飞蓟宾通过诱导自噬抑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李瑞琳;自噬在P-选择素基因敲除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梅元武,孙圣刚,童萼塘;脑缺血与高温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5期
2 张仲苗;江波;;脑缺血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年01期
3 李建生;刘敬霞;;老年脑缺血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关性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05期
4 莫国焕;曾祥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脑缺血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10期
5 梁庆成;冯念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7期
6 曹东亮;姚扬;张涛;杨卓;;安定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07年07期
7 黄海威;黄如训;;纳络酮对脑缺血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年02期
8 赵兰峰,吕国蔚;重复脑缺血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2年02期
9 吕国蔚;关于脑缺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生理科学进展;1996年02期
10 孙永明;郑祖根;沈忆新;赵合庆;董启榕;包仕尧;;经颅外制作犬后脑缺血模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国焕;曾祥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脑缺血[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2 万海同;;脑缺血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邱永明;张宁;杨修;章卫桥;缪亦峰;;诱导不同血压对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神经保护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晔;邓宇斌;李燕;叶伟标;叶美红;;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大鼠体内迁移的实验研究[A];2008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一届肿瘤和第十二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徐艳峰;朱华;刘颖;肖冲;马春梅;秦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食蟹猴脑缺血的组织病理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丽华;王玲;张高小;潘国聘;张艳丽;白云龙;吕延杰;杨宝峰;;脑缺血致心律失常离子通道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川荛;李树清;;后适应对树,
本文编号:1085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08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