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3年度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报道
本文关键词:2006-2013年度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报道
更多相关文章: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流行特征 家庭内 CO报警器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度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 2006-2013年度北京市共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11 768起,中毒16 132人,死亡259人。93.9%(11 050/11 768)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发生在居民家庭内,99.9%(11 046/11 050)的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为未分级事件。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集中发生在冬季,高峰为每年11月至翌年3月。自2010年开始推广CO中毒报警器,除2012年度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所回升外,其余年度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2010年开始推广安装CO报警器后,北京市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报告的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安装CO报警器可减少居民家庭内CO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关键词】: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流行特征 家庭内 CO报警器
【分类号】:R595.1
【正文快照】: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事件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CO中毒事件,事件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还包括炭火取暖、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人工煤气泄漏、汽车尾气等[1]。CO中毒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国内外均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2-5]。为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子光;李裕生;梁琏;;南宁市非职业性接触人群血镉水平[J];广西医学;1987年05期
2 雷修龙,周莉;58名医用X线工作者非职业性照射调查[J];职业医学;1998年03期
3 王连方;马尼拉市成年女性铅和镉的非职业性暴露[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9年03期
4 张军;张济;周林;孙洁;王晓婷;黄霄;;2007~2012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3年06期
5 刘伟;白城市非职业性接触人群尿铅含量调查报告[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1年04期
6 耿平,陈宏吉;急性非职业性钡中毒的早期临床诊断[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7 黄光玉;;非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性脑病[J];江西医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8 田仁云;穆进军;邓宝丽;李士斌;;74例急性非职业性溴氰菊酯中毒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9 文萃;一般人群血铅水平的非职业性决定因素[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3年05期
10 罗端玲;贵阳市非职业性接触人群血铅镉含量水平调查[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连友;张宝贵;曹秀芝;王永;;引发秦皇岛地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天气气候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付桂琴;;石家庄地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陈连友;周建馨;曹建新;曹秀芝;张宝贵;;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天气学背景[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魁;安徽部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记者 薛秀春 岳欣;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翟立 顾宇新;警惕冬季里的“隐形杀手”[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建文;今冬明春建设领域劲吹“安全风”[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建设部等10部委要求加强防范[N];人民日报;2006年
6 宫卫平邋于顺河;让黑色“2·13”成为历史[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许晓东;减少室内污染须防控在先[N];消费日报;2008年
8 记者 任丽梅;一氧化碳中毒须在2小时内上报[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魁中;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常识[N];周口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隗晨雪;本市水痘患者上升三成[N];北京社区报;2010年
,本文编号:1098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09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