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三联疗法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11 18:23

  本文关键词:三联疗法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血塞通和中药足疗三联疗法对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6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降糖、降压、抗血小板、饮食控制),另外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血塞通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泡脚,治疗6 w后,观察2组的疗效和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DM病程、体重指数、吸烟及下肢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90.63%,两组无显著差异(χ2=1.069,P=0.785)。治疗前,2组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6 w治疗后,2组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6 w治疗后,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的ESR、EEP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血塞通和中药足疗联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好,能有效抑制动脉硬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中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001645)
【分类号】:R587.2
【正文快照】: 糖尿病(DM)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直接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尤其是血管病变〔1〕。DM血管病变属于中医“脉痹”、“脱疽”的范畴,是常见的DM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DM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动脉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冉兴无;赵纪春;;加强多学科协作团队建设,提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足病的诊治水平[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素君;郭玉妍;孙丽芳;;多学科协作用于治疗下肢脱套伤患者的体会[J];华西医学;2014年09期

2 高怀林;贺会仙;孔青;曹月香;丁来标;李会玉;;通络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年03期

3 高峗;冉兴无;;糖尿病足病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年01期

4 牛军英;;糖尿病病人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年09期

5 钟剑锋;;全科医师团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袁南兵;龙洋;张祥迅;冉兴无;;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2 李永恒;何利平;冉兴无;王椿;刘关键;陈大伟;陈利鸿;;华西医院住院糖尿病足的流行率及临床疗效[J];西部医学;2011年07期

3 刘敏;袁丽;冉兴无;陈大伟;王椿;林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J];西部医学;2011年07期

4 冉兴无;;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和足病防治中的多学科协作[J];中国处方药;2010年09期

5 畅坚,许樟荣,王志强,陈平,杨丽娜;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血管造影对比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年05期

6 王椿;余婷婷;王艳;欧青;喻红玲;袁南兵;冉兴无;;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11期

7 王艳;王椿;何利平;杨阎峙;吕丽芳;刘关键;冉兴无;;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与标准疗法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年11期

8 岑石强;黄富国;赵纪春;卢武胜;王椿;冉兴无;;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策略[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7期

9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S OVER 50 YEARS OLD IN CHINA[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荣蓉;毛季萍;赵n\;许樟荣;李强;王鹏华;严励;杜玉名;卞茸文;王战建;肖正华;马学毅;林少达;陈国昌;周迎生;;27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与踝肱指数关系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10期

2 徐玉善;高华斌;蒋世钊;张襄昆;;慢性吸烟与男性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关系[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张红;李锦华;陈越;赵敏;;踝肱指数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学;2009年01期

4 李雯;张丽华;张芸;;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云南医药;2010年02期

5 刘玲;戴武;刘克梅;叶军;韩晓芳;曹永红;陈波;;踝肱指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年03期

6 刘丽;张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年11期

7 江芳芳;喻云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临床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8 邹黎;;踝肱指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7期

9 伏红梅;张英;;踝肱指数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2012年03期

10 王熙然;裴育;李全民;朱艳秋;陈艳梅;张帆;陈国昌;詹志伟;杜瑞琴;胡晓强;吴艳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英;孟娟;;超声血管诊断仪检测踝肱指数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惠琦;刘艳;;踝肱指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赵红丽;;踝肱指数、彩超、螺旋CT血管造影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罗勇;马建华;李惠琴;丁波;;踝肱指数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何柏林;王晓敏;胡钰;吕娟琴;张荣;;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下肢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陈攀;刘盈盈;;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骨密度、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李春燕;李素梅;荆春燕;王菊梅;董林;任安;杨静;王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尿酸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刘敏燕;田慧;李春霖;闫双通;李小鹰;丁一妹;;电子血压计与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踝肱指数的临床对照研究[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王洁;莫永珍;陈玲;胡艳;巫海娣;;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其行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微;李文斌;李健;刘盈;岳丽霞;徐积兄;刘建英;;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踝肱指数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霞;踝肱指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官雯娟;踝肱指数对糖尿病足诊断价值的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3 陈若飞;踝肱指数和趾肱指数在糖尿病病人中的变化及评估下肢缺血的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4 刘坤;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踝肱指数与血清脂联素的相关性[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赵红丽;踝肱指数、彩超、螺旋CT血管造影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惠琦;踝肱指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定亭;2型糖尿病患者中踝肱指数减低与慢性肾脏病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尚东亚;补体和补体调节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肱指数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翟小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踝肱指数检测与危险因素分析[D];汕头大学;2010年

10 李旭芳;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72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172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7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