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毒死蜱吸入暴露染毒致脑损伤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09:28

  本文关键词:毒死蜱吸入暴露染毒致脑损伤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PF 吸入暴露 认知障碍


【摘要】:研究目的:建立全身动态暴露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吸入染毒致大鼠认知障碍模型,规范CPF气溶胶粒径及浓度,真实模拟CPF急性吸入染毒状态,确定半数致死浓时积(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time,LCt50);观察病理、行为学、AChE、ACh、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等在CPF染毒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的变化;评价不同类型抗炎药物对CPF中毒所致认知障碍及脑损伤的预防作用,探讨CPF中毒引发乙酰胆碱酯酶、神经递质及炎性反应变化与中毒引发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CPF吸入染毒模型建立及LCt50确定。通过优化气溶胶发生参数,建立动物急性吸入CPF的动态暴露环境;利用吸附采样-气相检测技术监测暴露舱内CPF浓度,利用粒径监测仪实时监测暴露舱内CPF粒径,同时考察浓度、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将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置于染毒环境中进行染毒,染毒时间分别为5、7、10、14、20 h,观察染毒过程中动物症状,记录染毒后各剂量组10天内的动物死亡情况,采用Bliss法计算确定LCt50。2、CPF染毒后行为学及不同脑区病理学变化。取100只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训练结束后,取50只作为实验组,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以0.4 LCt50 CPF的剂量进行全身暴露染毒;剩余50只作为对照组,正常暴露于相同条件下的空气中,分别在染毒后1d、2d、3d、7d及14d各取10只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观察不同脑区病理学变化。3、CPF染毒后不同时间AChE、ACh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变化。将2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0只,分别暴露于0、0.2、0.4、0.8倍LCt50剂量下进行全身暴露动态吸入CPF,分别在染毒后10min、3h、8h、1d、2d、3d和7d取5只大鼠,尾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海马、纹状体及额叶皮层区AChE的表达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Ch、Glu、Asp、Gly及GABA的含量变化。4.CPF染毒后不同时间炎性因子表达变化。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以0.4 LCt50 CPF的剂量进行全身暴露动态染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在染毒后30min、3h、8h、24h、3d及7d等不同时间点,测定额叶皮层及海马组织IL-1β、TNF-α及NF-κB的表达变化。5.不同类型抗炎药物对CPF染毒所致认知障碍及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在染毒前30min分别尾静脉注射tnf-α特异性拮抗剂(益赛普,3mg/kg)、nf-κb特异性拮抗剂(pdtc,2mg/kg)、广谱抗炎药(布洛芬,10mg/kg)及生理盐水。以0.4lct50毒死蜱的剂量进行全身暴露动态染毒后3d,取出完整右脑进行he染色,剩余完整左脑分离出额叶皮层及海马组织测定炎性反应相关因子il-1β、tnf-α及nf-κb的表达变化,评价不同抗炎药物对cpf所致认知障碍及脑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结果:1、本实验中气溶胶粒子平均值(1.3μm)、众数值(1.3μm)、几何平均值(1.1μm)相近,且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符合oecd403/433急性吸入毒性实验指导原则要求。暴露舱内气溶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保持稳定(160.6±11.1mg/m3),变异系数(rsd)在7%之内,提示暴露舱内气溶胶浓度稳定;在此浓度条件下,大鼠吸入暴露cpflct50为1654.3mg/m3·h,lct95为3015.6mg/m3·h;2、cpf吸入染毒后动物在1w内出现了短期的空间记忆障碍,病理学观察可见海马及额叶皮层区出现神经元核固缩、形成结节或坏死,但纹状体区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3、cpf吸入染毒后动物海马区及额叶皮层区ache活性在染毒后30min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并在24h达到最低,随后表现为缓慢回升,在染毒后3d较正常值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染毒后7d恢复正常水平;而纹状体区ache变化滞后,在染毒后24h才出现明显下降(p0.05),3d时较正常值已无显著性差异;4、全身暴露染毒后不同脑区ach与染毒浓度密切相关,各脑区在染毒后24h时普遍达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海马及额叶皮层区染毒后ach在染毒后3d较正常组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7d时趋于正常水平;而低剂量组纹状体区ach在染毒后2d即趋于正常水平,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在染毒后3d趋于正常水平;5、全身暴露染毒后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染毒浓度密切相关。高浓度染毒组动物海马区eaas在染毒后30min时就出现了明显升高(p0.05);中浓度染毒组在染毒后glu在30min首先出现了明显升高(p0.05),并在48h达到表达最高值(p0.01),而asp在3h出现了明显升高(p0.05),在24h达到最高;低浓度组asp在染毒后8h达到表达最高值(p0.05),而glu将持续升高至24h达到表达最高值(p0.05)。高浓度及中浓度染毒组动物海马eaas在染毒后7d较正常水平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浓度组在染毒后1-2d即趋于正常水平。额叶皮层区eaas有类似变化规律,并高出海马区eaas含量一半左右,低浓度组动物eaas升高持续时间更长,直到染毒后3d趋于正常水平。纹状体区变化最小,变化规律类似于海马区。iaas变化规律类似于eaas。不同的是,高、中浓度染毒动物iaas含量在染毒后7d已趋于正常水平;6、全身暴露染毒后动物海马区il-1βmrna表达含量在染毒后30min首先出现了明显的表达增加(p0.05),tnf-αmrna在染毒后3h也出现明显的表达增加(p0.05),而NF-κB mRNA增长缓慢,直到8h才表现出显著增长(P0.05);IL-1β、TNF-α及NF-κB mRNA表达均在染毒后48h达到峰值(P0.01),至染毒后7d表达仍明显高于染毒前水平(P0.05);额叶皮层区三种炎性因子表达总体与海马存在类似的变化趋势。不同的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额叶皮层区IL-1β、TNF-α及NF-κB mRNA在染毒后30min已出现了明显的表达增加(P0.05);7、PDTC预防给药组动物海马CA1区损伤程度有所减轻,表现为部分神经元细胞核肿胀深染,个别伴有纤维缠结,海马区可见少量小胶质细胞浸润;布洛芬预防给药组动物海马CA1区损伤程度亦有所减轻,表现为有少量神经元细胞核固缩深染,伴有少量纤维缠结;相对于PDTC及布洛芬预防给药组,益赛普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损伤程度更轻,细胞核质清晰,仅见个别神经元细胞核深染,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而PDTC及益赛普预防给药组动物额叶皮层区损伤程度有所减轻,表现为部分神经元纤维缠结,细胞深染;布洛芬预防给药组动物额叶皮层区损伤程度有所减轻,但局灶性细胞固缩深染,细胞排列紊乱,仍有形成结节的趋势。结论:本实验建立了CPF气溶胶吸入染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在CPF全身暴露染毒后,1w内出现短期的空间记忆障碍。在染毒后最初几个小时,在受影响的脑区如海马及额叶皮层组织内突触ACh的快速蓄积引起严重的兴奋性毒性和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障碍,破坏了细胞内胆碱能通路的完整性,这种兴奋性毒性同样打破了谷氨酸能和GABA能活性的平衡,引起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及炎症反应。这种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性毒性的后果,包括广泛的细胞内水肿、核固缩、EAAs增加的兴奋性毒性、炎性因子表达上调的神经炎症和应激反应,并导致随后的各种负效应,引起大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其中基于炎性反应的干预措施可能成为CPF所致脑损伤的新的救治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权,赵红英;老年人术后认知障碍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4期

2 张伯华;疾病诊治中认知障碍的识别[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3期

3 Vinkers D.J.,Gussekloo J. ,Stek M.L. et al. ,黄卫东;老年人抑郁和认知障碍的暂时联系:前瞻性人群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4 薛张纲;朱彪;;术后认知障碍研究新进展[J];上海医学;2010年06期

5 ;认知障碍疾病进展学习班通知[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年05期

6 陈庆岭;贾建军;王敏;;全军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会议工作任务[J];人民军医;2011年S1期

7 贾建军;陈庆岭;王敏;;全军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会议第一届全军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学组组织机构[J];人民军医;2011年S1期

8 倪健强;蔡秀英;王辉;董万利;蒋星红;;老年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注意力缺损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22期

9 王兴刚;认知障碍对康复结局的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7年02期

10 郭晋武;老年人认知障碍简易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卓伟;李瑾;朱华;马永兴;保志军;竺越;;防治中、老年认知障碍系列(一) 应针对中、老年群体,干预上游以防治认知障碍[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徐雁;李舜伟;黄席珍;王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间的关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王璐;杜怡峰;;门诊患者认知障碍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勇;张振馨;杨百瑜;李延峰;;中国卒中后3月认知障碍现况调查[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马永兴;竺越;保志军;俞卓伟;李瑾;朱华;;防治中、老年认知障碍系列(二) 防治认知障碍某些研究进展[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梁雪梅;刘可智;于鲁璐;许顺江;安翠霞;沈振明;李和军;张富;封俊杰;王学义;;河北省老年人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现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荫华;;“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与时俱进,聚焦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断治疗热点-从指南到临床实践[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梁雪梅;刘可智;于鲁璐;王岚;宋美;许顺江;安翠霞;王学义;;河北省老年人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现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麻小莉;夏叶子;尉晓娜;董乐丹;武志伟;何金彩;;不同认知障碍患者的不同范畴情景记忆特征比较[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陈智轩;;中风后认知障碍及功能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白毅;卒中后的认知障碍与七种因素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上海长海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 张渊豪;认知障碍的康复[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3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唐闻佳;麻醉可能引发“术后认知障碍”[N];文汇报;2013年

5 武力勇 本报记者 滕继濮;贾建平:抵御“认知障碍疾病”的领军者[N];科技日报;2014年

6 卓勇良;突破自我认知障碍[N];浙江日报;2011年

7 整理 郑颖t,

本文编号:1203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203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