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浙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9 12:25

  本文关键词:浙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调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症状 影响因素 抑郁


【摘要】:目的:调查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围绝经期症状与年龄、居住环境、职业、文化程度等的相关性,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就诊的296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年龄在40岁及以上,保留子宫和一侧或双侧卵巢,出现月经变化或伴有围绝经期症状,近期未发生严重不良生活事件,既往无精神心理疾病史,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记录个人详细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经济收入、月经情况等。采用一对一当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填写改良Kupperman评分表[1]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将调查资料按不同因素进行分组,然后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相应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发生情况,潮热出汗(64.19%),疲乏(52.03%),烦躁易怒(51.35%),骨关节肌肉痛(37.50%),失眠(36.49%),性欲低下(29.73%),感觉异常(26.35%),忧郁多疑(23.31%),心悸(22.97%),眩晕(22.30%),头痛(21.96%),皮肤蚁走感(9.46%),泌尿系统症状(9.12%)。2.总体上,不同年龄段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55岁及以上年龄组围绝经期妇女分别与40-44岁者、45-49岁者和50-54岁者比较,骨关节肌肉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肌肉痛、心悸和头痛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觉异常、眩晕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44岁年龄组的围绝经期妇女分别与45-49岁者、50-54岁者比较,失眠和心悸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烦躁易怒和感觉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本科及以上组围绝经期妇女与初中及以下组、高中组比较,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组与初中及以下组比较,失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职业的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环境的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围绝经期抑郁发生情况,无抑郁为47.30%,可能抑郁为43.24%,轻或中度抑郁为6.76%,严重抑郁为2.7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济收入大于2000元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发生率高于经济收入小于2000元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围绝经期症状以潮热出汗、疲乏、烦躁易怒、骨关节肌肉痛、失眠为主,潮热出汗的发生率为64.19%,因此,当40岁以上妇女出现1种或1种以上相关症状时,应注意自身是否将要步入围绝经期,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2.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中,骨关节肌肉痛、心悸等个别症状的发生率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职业、居住环境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无关。临床医生应根据就诊对象具体情况制定个体方案。3.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包括轻、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9.36%,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无关,与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袁春华;;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12期

2 张玉娟;;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症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年04期

3 钟凯;曾祥华;洪爱军;汤惠茹;;深圳市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5年08期

4 崔亚美;阮祥燕;田玄玄;张颖;武红琴;刘玉兰;甄洁;Diethelm Wallwiener;Alfred O.Mueck;;北京妇产医院就诊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的调查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殷冬梅;刘真;阮祥燕;王娟;;激素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6 黄银娟;史惠蓉;;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2年04期

7 翁清;曲凡;宋阳;李芸;余玲玲;周坚红;;浙江地区423例更年期患者症状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年05期

8 郑秀英;吕杰强;蔡珠华;李强;潘升华;;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陶晶;仇剑];顾红亮;杨慧琳;陈静;王祖承;;上海某妇科门诊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及相关因素[J];上海精神医学;2011年01期

10 李筱玲;陈红兰;江杨聪;;更年期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经阴道超声诊断[J];职业与健康;2008年21期



本文编号:1203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203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a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