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GJB6基因突变对HaC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和机制
本文关键词:人GJB6基因突变对HaCa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和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 缝隙连接蛋白 Tet-on HaCaT细胞 凋亡
【摘要】:目的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 HE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疾病。当编码Cx30缝隙连接蛋白的GJB6基因发生突变时,可引起耳聋和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本研究中,以Tet-on慢病毒为载体建立稳定表达GJB6基因及其突变体的HaCaT细胞株,进一步了解GJB6基因突变引起HaCaT细胞凋亡的机制,初步探究GJB6基因突变体引起HED不同临床表型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人GJB6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A88V、G11R)基因,重组Tet-on'慢病毒质粒,经基因测序及酶切技术对其鉴定,再将重组慢病毒转染入HaCaT细胞,经puromycin筛选出稳定表达编码缝隙连接蛋白Cx30的GJB6基因的细胞株。细胞株加四环素(DOX)诱导后,通过RT-PCR检测GJB6基因的mRNA表达量,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x30的表达,从而对稳定表达GJB6基因的HaCaT细胞株进行鉴定。用CCK8法检测GJB6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经DOX诱导表达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加DOX诱导基因表达后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ED相关临床表型指标和相关凋亡指标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重组慢病毒质粒构建成功。RT-PCR检测到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中GJB6基因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WT(加四环素)组GJB6基因表达丰度是WT(不加四环素)组的113.369倍(P0.05); A88V(加四环素)组GJB6基因表达丰度是A88V(不加四环素)组的3.249倍(P0.05);G11R(加四环素)组GJB6基因表达丰度是G11R(不加四环素)组的32.011倍(P0.05);Western blot可检测到经DOX处理的WT组和A88V组、G11R组稳定表达Cx30,而未经DOX处理的细胞和NC组细胞未检测到Cx30目的条带。NC组:加入四环素与不加入四环素在各个时间节点(4、8、12、24、36、48 h)吸光度值无统计学差异;WT组:加入四环素与不加入四环素在以下时间节点(4、8、12、24、36 h)吸光度值存在统计学差异;A88V组:加入四环素与不加入四环素在各个时间节点(4、8、12、24、36、48 h)吸光度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G11R组:加入四环素与不加入四环素在各个时间节点(4、8、12、24、36、48 h)吸光度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到相比NC组、WT组,A88V、G11R组明显降低了细胞的增值率,导致HaCaT细胞的凋亡,经统计分析,P0.05。加入四环素诱导后,GJB6基因突变型A88V.G11R可引起内披蛋白表达量降低,丝聚蛋白、角蛋白K6b、兜甲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凋亡指标Bcl-2、Bax的表达量无明显改变;Caspase 3、Caspase8、Caspase9、 PARP等凋亡相关指标可见其剪切体。结论成功构建出稳定表达GJB6基因野生型及其突变体A88V.G11R的HaCaT细胞株,进一步探究了突变型A88V、G11R导致HaCaT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初步了解GJB6基因突变体引起HED不同临床表型的可能机制,为下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Ferrara F.;Amato C.;张剑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11期
2 Combi R;Dalprà L.;Ferini-Strambi L.;Tenchini M.L;袁海峰;;额叶癫痫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突变的关系[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3 智刚;苏成芝;;基因突变带来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1991年02期
4 潘宏铭;宋修山;;人群基因突变的检测[J];浙江医学情报;1995年02期
5 刘广志;新确定的基因与痴呆有联系[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3期
6 姚华,王国荃;砷与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7 张苏明,刘小红,倪黎,金庆文,郭庆荣,宫道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8 庞庆丰,郭冬平,李晓,陈琪,范乐明;一个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位点[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9 黄琰,李若葆;吸烟与肺癌基因突变的关系[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易彦;张广森;;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突变相关疾病[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竞生;徐修才;周荣富;方怡;王学锋;翟志敏;王鸿利;;β链基因突变引起一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艳;雷小兵;彭振辉;肖生祥;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肖生祥;刘艳;雷小兵;彭振辉;王俊民;周欣;耿松梅;李政宵;;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马绍刚;方佩华;吕枚;许静;李宁;陈慧;冯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因突变研究[A];天津市核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杨芳;金佩佩;王学锋;李薇;丁秋兰;王冠军;王鸿利;;2例新的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王贵;裘卫东;;基因在疼痛与镇痛中的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孟岩;张续德;施惠平;赵时敏;姚凤霞;苏亮;黄尚志;;颅额鼻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曹林枝;;P53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A];广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3年
9 吴雪琼;张俊仙;李洪敏;梁建琴;钟敏;王巍;;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10 杨芳;金佩佩;王学锋;丁秋兰;王鸿利;李薇;王冠军;;2例新的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报道员 周谷风;基因突变是好是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孙浩;基因检测:为防病摘除还健康的器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张民;英展开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测定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禾;吸烟导致的基因突变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0年
5 医学博士 科学松鼠会成员 致桦;基因检测是与非[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天赋基因检测:预测未来还是娱乐大众[N];健康报;2010年
7 江苏省中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赖仁胜;基因检测放任自流态势需扭转[N];健康报;2011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璇;“基因保存”服务没价值[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实习生 刘冰玉;检测癌症基因能否一纸完成?[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李晋陶 程益聪;人类8种新发基因突变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珊;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于韶荣;恶性肿瘤患者血浆KRAS基因突变检测[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血清多肽质谱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马亚琳;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热点筛查及一个耳聋家系MYO7A基因新突变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崔亚娟;第一部分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基因突变的研究及预后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冯磊;基于临床生化指标的冠心病预测模型建立及其与基因易感性关联的探索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金佩佩;遗传性FⅫ缺陷症分子机制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茅江峰;不同基因突变对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隐睾和生精疗效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杨昭庆;云南省两种遗传性血液疾病的基因突变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10 李冰;第一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第三部分 血清铁蛋白是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危-1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Fabry病GLA基因变异与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杨浩;Peutz-Jeghers综合征的STK11基因突变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周双才;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王庆泊;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附119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钱晓燕;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临床检测方法学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顾棚;偶蹄目TLR1-4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薇;ARVC患者和正常人群桥粒基因突变及SNP比较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8 郭秀;9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蔡浩;青海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D];青海大学;2016年
10 陈兴旺;TTR基因突变c.-743A>T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259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259066.html